山林田園間的“蟲蟲特工隊”
大自然總是維持著微妙的平衡,有害蟲,就有克制它的天敵。如果把這些害蟲的天敵昆蟲巧妙地加以運用,它們就能成為病蟲害防治的“精兵強將”,從而形成生物防治的主力軍。
“蟲蟲特工隊”的主要成員是寄生性天敵和捕食性天敵。作為生物防治領域的“尖兵”,“蟲蟲特工隊”戰鬥力如何?果園裏,素有“吃肉不吃素,跨過果實找蟲子”特性的捕食螨向葉螨發起總攻;農田裏,赤眼蜂、七星瓢蟲一齣動,玉米螟、蚜蟲等害蟲就無處藏身;山林裏,數以萬計的花絨寄甲將有害生物松材線蟲拒之林外……放眼山林田園,現實版的“蟲蟲大作戰”正在上演,不僅有效防治了蟲害,還維護著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和農業的綠色安全。
放蜂治螟,科學除蟲有妙招
7月2日,西安市高陵區通遠街道生王村,千畝農田連成一片,一行行玉米苗長勢喜人。
“我們這裡地肥,不缺水,只要沒有病蟲害,年年都是好收成。”正在地裏除草的村民葉永剛是種地的老把式,啥活都拿手。他告訴記者,“玉米大喇叭口期最怕的就是玉米螟。這東西抗藥性強、難防治,讓人頭疼得很。”
在生王村,2600多畝農田集中連片,每年夏糧秋糧畝均産量在500公斤以上。眼下,隨著氣溫升高,不少害蟲活躍起來。如果不殺蟲,就會影響玉米産量;若噴施化學農藥,又容易破壞土壤環境和農田生態。
這就輪到寄生蜂大顯身手了。去年,臨近玉米大喇叭口期,高陵區農技人員按照一畝地兩個到三個的量,用無人機把一個個裝有1.2萬隻赤眼蜂成蟲的“蜂球”投放到生王村的農田裏。一夜之間,數不清的赤眼蜂火力全開,玉米螟還沒成“氣候”就被天敵以寄生方式從“內部”攻破。
“以前,用農藥殺蟲咋都殺不盡,現在,用害蟲的天敵對付它們,效果特別好,糧食産量一下子就上去了。”見識了“蟲蟲特工隊”的戰鬥力,葉永剛一點兒都不慌了。“再過十天半個月,我們就要往地裏投‘蜂球’了。益蟲一進地,害蟲就被消滅光了。”葉永剛説。
放蜂治螟,輕鬆奪豐收。其中的原理是什麼?
“利用天敵防治害蟲,原理很簡單,就是生物鏈上的‘一物降一物’。赤眼蜂雖然身長不足1毫米,卻有在玉米螟上寄生産卵的本事,可以把這種對玉米威脅最大的害蟲直接扼殺在‘搖籃’裏。”西安市農技中心植保站站長徐進稱,夏天氣溫高,赤眼蜂12天就能繁殖一代,既能從源頭消除害蟲,又對改善農田生態、確保糧食安全起到很好的作用。
作為科學防治、綠色植保的“好幫手”,赤眼蜂是目前應用面積最廣、防治效果最好的天敵昆蟲之一。“這兩年,我們積極推廣農田綠色防治技術,根據不同害蟲的生長情況、分佈數量、分佈區域等實時監測資訊,細化投放益蟲數量,‘以蟲治蟲’護農田。”徐進説,去年,西安市農技中心植保站以高陵、臨潼、閻良3000多畝農田為示範,投放赤眼蜂成蟲3600多萬隻,防治效果很好。
以螨治螨,綠色防控保安全
炎炎夏日,延安市寶塔區的山野田間綠意蔥蘢,瓜果飄香,連片的蘋果樹鬱鬱蔥蔥。
在橋溝街道煙洞溝村昌民農民專業合作社的500多畝果園裏,一場不起眼的“戰爭”正激烈上演:麗蚜小蜂對戰白粉虱,捕食螨出擊紅蜘蛛,胡瓜純綏螨捕殺山楂葉螨……多種天敵昆蟲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守護著果樹生長和人們“舌尖上的安全”。
“天氣一熱,很多有害葉螨就出來了。特別是七八月,氣溫高,葉螨繁殖得快,就算噴殺蟲劑也不頂用。”合作社負責人馬文昌説,“防治蟲害是果園管理最關鍵的一環。治住了害蟲,果子品質自然就上來了。”
務了10多年果園,馬文昌早已摸索出一套生態種植法:人工除草,施有機肥增強地力,種三葉草為果園土壤保墑……這幾年,在當地綠色防控技術帶動下,馬文昌的果園裏又“潛伏”了許多“蟲蟲特工”,為種出綠色生態的好果子上了一道“保險”。
“一畝果園釋放20多袋捕食螨,加上殺蟲燈、粘蟲板,害蟲就被治住了。這兩年,蘋果品質比以前更好,合作社每年收益都在300萬元以上。”自打有了新技術助力,馬文昌再沒用過殺蟲劑。
以螨治螨、以天敵對戰害蟲,這種“用魔法打敗魔法”的妙招讓果農大開眼界。隨著農藥使用量大大減少,果園生物多樣性越來越豐富,種出的果子更綠色、更安全。
天敵昆蟲防控只是生物防治的一種方式。要把果園的害蟲消滅得一乾二淨,還得在綠色植保各個環節上尋求突破點。這幾年,延安各地按照“病蟲基數控制、免疫誘抗提高、理化誘控害蟲、科學藥劑組合、高效器械應用”體系,形成了一個多靶標控、多向發力的綠色防控新模式。
“使用天敵防控要掌握好天敵昆蟲的釋放時間、數量、方法,每個環節都不能馬虎。”在延安市植保植檢站技術員趙玉玉看來,天敵昆蟲防控是一種綠色防控新技術,用好了就能成為綠色果業轉型升級的“利器”。
建成蘋果綠色防控示範區20個,輻射帶動面積60多萬畝,釋放捕食螨20多萬袋……如今,在延安,讓害蟲無處可逃的“天羅地網”越織越密,蘋果的品質也越來越好。
有果農擔心天敵昆蟲大量繁殖和投放會破壞果園生態。趙玉玉説:“每種天敵都有一定的‘飲食偏好’。害蟲被消滅後,天敵的種群數量也會因‘食物短缺’而下降,不會給生態造成威脅。”
以蟲防蟲,守護山林好生態
時值盛夏,旬邑縣馬欄國有生態林場風景正美。涼爽的氣溫、清新的空氣、參天的古樹,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避暑“打卡”。
然而,在馬欄國有生態林場楊家店管護區,管護站站長杜建文卻沒有工夫欣賞眼前的美景。7月4日,他和同事一大早就進山巡林,沿路查看之前投放在松林裏的花絨寄甲蟲盒。
天氣越來越熱,松樹的“頭號殺手”松材線蟲蠢蠢欲動。作為松材線蟲的傳播載體,松褐天牛的幼蟲此時也進入繁殖高峰期。要把松材線蟲防住,就得消滅松褐天牛,切斷這條唯一的傳播途徑。為此,旬邑縣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集結”花絨寄甲“特工”專門“刺殺”松褐天牛,開啟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護林保衛戰。
“快看,這個盒子裏的蟲子已經全部出動了。”在一株粗壯的松樹下,杜建文瞅見幾隻花絨寄甲成蟲正爬在樹榦上“兢兢業業”地捉蟲。這一發現讓他興奮不已。“這些蟲子的戰鬥力很強。在它們面前,天牛毫無還手之力。”杜建文説。
説話間,杜建文和同事拿出工具,現場忙活起來。“樹榦上的天牛有花絨寄甲對付,樹體內看不見的病蟲害就要靠打孔注藥來解決。”他説。
密密匝匝的松林間,幾個人動作乾脆利落,不一會兒就給眼前的松樹挂好了“吊瓶”。
馬欄國有生態林場楊家店管護區有13萬畝油松林。杜建文深知松褐天牛的“殺傷力”。
“可別小看這些天牛,它們引發的松材線蟲病是世界檢疫性病害,被稱為‘不冒煙的森林火災’。松樹一旦被感染,只要40天,長了幾十年的粗壯針葉就會變黃,隨之而來的就是樹木乾枯死亡。”午後,林間悶熱,杜建文雖然滿頭大汗,但手底下一刻不停,“更可怕的是,它們一旦從松樹體內飛出,就會快速繁殖,那危害就更大了。”
為了守護一方山水,這幾年,旬邑縣採取林內隔株投放的方式,在全縣21萬畝松林中累計投放花絨寄甲20余萬頭。同時,在重點林區為樹體注藥,對松材線蟲病進行全方位防治,確保山林生態安全。
陜西省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總站副站長楊攀峰表示,未來,隨著天敵昆蟲的引進、培育、繁殖、推廣等産業鏈延伸拓展,“蟲蟲特工隊”會越來越壯大,會有更多的生防“尖兵”活躍在山林田園,不斷為生態安全和綠色農業做好“加法”。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山林田園間的“蟲蟲特工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