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15分鐘便民服務圈 放大民生“幸福圈”

一刻鐘,普通人行走的距離大概是一千米。在城市社區一千米的範圍內,居民能選購到自己的生活所需,享受到基本的便民服務,這就是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意義所在。

為進一步提升社會工作效能,蓮湖區堅持“資源共用、共建共治”,以黨建為引領、以服務為導向,通過因地制宜、豐富業態、數字賦能,積極推進多種類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持續推動社區功能品質提升,在“家門口”一站式滿足群眾日常所需,實現社區發展治理同頻共振。

便民服務圈如何打造?這些“圈”會不會只是些概念?到底給居民帶來了哪些便利呢?讓我們走進西安市蓮湖區一探究竟吧。

“圈”出新生活 助力居民家門口就業

“‘家門口就業社區服務圈’對老百姓來説,真的太方便了。在家門口找工作,還能享受便利服務。”來自蓮湖區棗園街辦金家堡社區的李先生説道,他已經找到心儀的公司,正在協商入職事宜。他對這次活動非常滿意。

為解決轄區年齡大、身有殘疾或因照顧老人孩子長時間未上班的女性及應屆大學生、退伍軍人的就業問題,蓮湖區推行“家門口就業”服務新模式,通過在街辦、社區建設“家門口就業服務驛站”、鋪設“就業‘蓮’心亭”、設置“家門口就業服務點”,建立標準化家門口就業服務體系,為廣大群眾提供各項家門口就業服務。通過開闢“秦雲就業掌上服務通道”,打造“秦雲就業—社區就業零距離”品牌欄目,廣泛徵集群眾就業需求,多渠道提供精準就業服務。強化家門口就業援助服務力度,對各類重點群體,開通“管家服務熱線”,為群眾提供專業化就業指導、定制化崗位推薦、職業化技能培訓等服務。通過設立家門口就業“主題活動日”,結合群眾就業需求,定期開展社區“職”通車、就業問診、直播帶崗、指導講座等系列活動,為群眾提供專業化、精準化、特色化、新穎化服務。

“圈”出新幸福 讓“養老”變“享老”

養老服務事關百姓福祉。為順應老年人居家就近養老的期待和需求,聚焦養老服務“最後一公里”,近年來,蓮湖區積極構建家門口多元化、多維度養老服務體系,推進養老服務與中心社區建設,打造“15分鐘便民服務圈”,讓“養老”變“享老” 。

十年前日間照料中心還是一家小餐館,周圍除了飯店就是街道,附近沒有老年人可以休閒娛樂的地方。如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居民老范説:“日間照料中心的建成,給我們老年人提供了休閒娛樂的場所,大家聚到一起互相交流,一塊切磋琴藝,社區有時也給演點節目,歌頌黨的政策、歌頌好人好事,我們都積極參與其中。同時,給老年人提供餐食、保健、足療,養老這方面的服務也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

蓮湖區以社區為基礎,街道為依託,機構為補充打造區、街、社區三級養老服務體系,吸引30多家社會資本參與,精準提供各種養老服務,打破居家、社區、街道、機構養老的邊界,破解了養老服務的痛點,讓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實現在家門口的幸福養老。

“圈”出新服務 打造便民“一站式”

為實現“便民生活圈,服務一站式”,蓮湖區在全國率先繪製了自然人、法人全生命週期樹,即將自然人在出生、學齡、勞動年齡、老年4個階段涵蓋的36個主題、59個事件、200個事項進行梳理,將法人在設立、經營、登出3個階段涵蓋的26個主題、68個事件、489個事項進行梳理,繪製了綠色樹狀圖。對於辦事群眾,通過查詢全生命週期樹,可以全面了解自己所辦業務及其關聯事項。如:西關街道豐慶路社區居民就可以借助社區官方“和豐朝暮”公眾號、“便民流程條”,精準搜索到所辦事項的程式及關聯事項,極大節約了時間成本,提高了居民辦事效率。

基於全生命週期服務理念,蓮湖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推出“出生一件事”“企業開辦一件事”等“一件事一次辦”主題服務193項。推行行政審批“整合快辦”改革,實現70%以上的審批業務量1小時內辦結,企業開辦全流程2小時內辦結。推行“一證(照)通辦”改革,申請人憑營業執照或身份證即可辦理關聯政務服務事項,“一證(照)通辦”事項達219項。

下一步,蓮湖區將以提升 社會工作效能為抓手,以提升轄區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為目標,通過區委社會工作部、區民政局、區人社局、區審批局等部門聯動,推動公共服務設施有機嵌入、公共服務項目向社區延伸覆蓋,不斷探索更多的民生“幸福圈” 擦亮“推門就是美好生活”的幸福底色。(蓮湖區委網信辦)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石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