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常在 碧水長流
7月9日清晨,地處佛坪縣與寧陜縣交界的子午河峽谷段經一夜降雨,暑熱消散,山谷間清風拂面,白雲繚繞。
“現在的三河口,比過去不知道大了多少倍!”佛坪縣大河壩鎮三河口村黨支部書記覃曉平笑著説。
三河口,這個因椒溪河、蒲河、汶水河交匯而得名的地方,如今承載著更為重要的使命:三河口水利樞紐——引漢濟渭工程的調蓄中樞。2023年7月16日,在歷經10餘年建設之後,引漢濟渭工程正式通水。奔騰的漢江水穿越秦嶺輸水隧洞涌入關中,通過黑河供水管網源源不斷流向西安,秦嶺南北同飲一江水成為現實。
漢水南來,浩蕩北去。
引漢濟渭工程,這個陜西有史以來最大的水利工程正在成為三秦大地上的一座豐碑——
今年夏天,北上的漢江水佔到了西安全市日供水量的近一半,被大壩阻隔的漢江魚如期“返程”;
工程開建10餘年來,那些易地“重生”的村莊、就地升級的産業,讓當地群眾邁上新的起點。
巍巍秦嶺,青山常在,碧水長流。
一江水的“長征”
7月10日,在位於周至縣的黃池溝配水樞紐,調蓄池裏碧浪翻騰。
這裡是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引漢濟渭工程的重要節點。滔滔漢江水,經過近百公里的跋涉之後從這裡“轉机”,在控制室精準調度之下,一路進入黑河西安供水管線,直送西安主城區。
“目前,我們向西安供水流量達到12.9立方米每秒,日供水量突破110萬立方米,佔西安全市日供水量的近一半。”陜西水務發展集團引漢濟渭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長魏溪告訴記者。
引漢濟渭工程是我國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通過漢江幹流黃金峽水庫、漢江支流三河口水庫聯合調蓄調度,讓漢江水穿越98.3公里秦嶺輸水隧洞至黃池溝後供往關中各地。”引漢濟渭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曹雙利介紹。
通水一年,引漢濟渭工程水安全“壓艙石”作用初步顯現。
入夏以來,西安市日均供水量239萬立方米,較去年同期增長4.82%。
“今年5月底,我們與西安市供水部門默契合作,將供水流量從1立方米每秒逐步提升到12立方米每秒以上,最高日供水量超過110萬立方米,守住了用水安全的‘生命線’。”魏溪説。
然而,把漢江水送進西安的水管並非易事。
7月10日10時許,驅車近兩個小時後,引漢濟渭公司秦嶺分公司工作人員劉旭將5升水樣本送到了位於西安市主城區的水質檢測中心。
這是當日從黃池溝配水樞紐調蓄池裏提取的水質樣本。“我們每天定時取水送檢,進行水溫、溶解氧、濁度等9項指標檢測,以確保進入西安的水源安全。”劉旭説,對於引漢濟渭工程來説,取水送檢是每日“必修課”,水質安全不容疏忽。
截至目前,引漢濟渭二期工程隧洞開挖已超51公里,完成總任務的35%;管道安裝達到80公里,完成總任務的61%。按照目前的工程進度,引漢濟渭北幹線工程有望于2025年底前全面完工;南幹線工程將力爭在2026年完工。
隨著後續工程的有序推進,引漢濟渭工程將為渭河流域西安、咸陽、渭南等城市持續供水,受益人口超1400萬。
一條魚的“歸途”
在黃金峽水利樞紐生態魚道觀測口,一尾尾魚兒不時從記者眼前遊過,迎著水流而上。
魚道是為了讓魚類能夠克服水利工程阻礙、順利洄遊産卵而修建的過魚建築,對保護水生生物的棲息地、維護生物多樣性有著重要作用。“今年是引漢濟渭工程通水後的第一個洄遊季,從目前觀測的情況來看,生態魚道的效果超過了預期。”陜西水務發展集團黃金峽分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長馬光明説。
黃金峽水利樞紐是引漢濟渭工程的“龍頭工程”,其主要任務就是從漢江幹流截流取水。高達63米的大壩橫亙于漢江之上,需要洄遊産卵的魚兒怎麼辦?
在黃金峽水利樞紐大壩左側,一條混凝土澆築的廊道順著大壩向上延伸。“這1908米的生態魚道,是我們為魚類洄遊定制的‘專用通道’。”馬光明説。
為了讓魚兒“翻”過63米高的大壩,魚道採取了豎縫式設計,讓活動於不同水深的魚類可以依據偏好選擇線路。“青魚常遊在河流中間或者下層,草魚多在中下層,而鰱魚、鳙魚則常在河流中上層。豎縫式魚道幫魚兒省去了很多麻煩。”馬光明介紹,魚道內每隔3米設置柵格板,減緩水流,幫魚兒節省體力,在魚道終點還布設5個出魚口,水流、水位充分模擬自然環境,讓魚兒最終順利回到熟悉的漢江裏。
庫區下閘蓄水一年來,魚道過魚種類已有10余種,除了常見的青魚、草魚、鰱魚、鳙魚外,還有翹嘴鲌、鳊魚、鱖魚等,高峰期每天有上萬尾魚兒“返程”。
高峽出平湖。在秦嶺腹地,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如何守好生態安全底線?
打通一條魚的“回家”路,守好一江水的生態圈,正是最有説服力的答案。
在位於黃金峽水利樞紐上游的魚類增殖放流站,一個個圓形養殖池裏,拇指長的小魚苗正在游動。
“我們近期繁育放流的主要是青魚、草魚、翹嘴鲌、赤眼鱒等12種魚類,遠期計劃馴養放流漢水扁尾薄鰍、尖頭鲌等漢江特有魚類。”陜西水務發展集團黃金峽分公司高級工程師王榮華説。
魚類增殖放流站,是引漢濟渭工程維護魚類種群多樣性的重要設施。“放流只是第一步,科研人員在1.75萬尾魚兒體內放置了熒游標記和T形標記,動態追蹤,研究魚群生存狀況、分佈情況等,為優化增殖放流提供科學支援。”王榮華説。
據統計,2020年11月1日開始運作以來,增殖放流站已累計放流青魚、草魚、鰱魚、鳙魚等魚類85.49萬尾。“這不僅能促進漢江魚類資源有效恢復,還為流域內的朱鹮、白鷺、白鶴等珍稀鳥類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有助於維護區域生物多樣性。”陜西水務發展集團引漢濟渭公司黨委書記田養軍説。
一代人的使命
從三河口水利樞紐大壩沿著子午河峽谷行駛半小時左右,轉過一個彎,青山綠水間,一片黛瓦白墻的小樓躍入記者眼簾。
白雲生處有人家。寧陜縣梅子鎮生鳳村到了。
駐村幫扶的引漢濟渭公司大河壩分公司副經理張航庫,正在和村兩委班子成員討論村裏茶園下一步發展的方向。今年春天,第二年試採的明前茶賣得不錯。他們聯繫了一家咸陽的制茶企業,打算再開發一款引漢濟渭工程核心水源地的茯茶産品。
生鳳村位於三河口水庫後段,屬於漢江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站在生鳳村茶園四望,碧波盪漾的漢江水仿佛觸手可及。
“我們嚴格按照水源地保護要求規劃産業發展方向,全力保障水源地絕對安全。”張航庫説。2018年以來,引漢濟渭公司在推進工程建設的同時,啟動了對生鳳村的對口幫扶,先後規劃建設了612畝生態有機茶園,並逐步引導村民將水土流失風險較高的傳統種植業轉變為茶葉、中草藥種植等綠色産業。生鳳村年每人平均純收入從2018年的1.4萬元增長到2022年的2萬元以上。
三河口庫區涉及寧陜、佛坪、洋縣,其中超過一半的流域面積在佛坪境內。
7月10日清晨,在位於椒溪河源頭的佛坪縣長角壩鎮沙窩村,蜜源農家樂老闆段茂峰早早將前一天産生的垃圾分類裝好,送到了村裏的垃圾收集點。“我們這兒屬於水源保護區,可不敢把河道污染了。”段茂峰説。
沙窩村是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村裏有秦嶺大熊貓、秦嶺金絲猴佛坪救護繁育研究基地和10多家精品民宿、農家樂,年均接待遊客超過70萬人次。
“越是山清水秀,越是不能大意。”佛坪縣委書記李志剛説,為了保護引漢濟渭工程水源地,佛坪縣在沙窩村建設了村級污水處理站,垃圾處理實行戶收集、村集中、鎮轉運、縣處理,實現了污水“零排放”。
不僅如此,佛坪縣還在域內主要河流沿線設立了垃圾處理廠、垃圾轉運站和垃圾回收箱,並建設縣城污水處理廠1座、鎮村污水處理站14座及污水管網、雨污分流管網等,對重點區域污水、垃圾收集處理全覆蓋,全縣地表水質、出境斷面水質常年保持在Ⅱ類及以上。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我國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引漢濟渭工程正在成為影響一方、福澤後世的民生工程——
分佈在溝溝岔岔裏的工程渣場,經過覆土復墾,為當地群眾增加了近600畝良田;
大大小小的工程路橋,為久居深山的鄉親們築起了通往新生活的希望之路;
……
護水之源,盡水之用,興水之利。隨著一期工程完工,越來越多的引漢濟渭工程建設者開始轉往新的“戰場”。提起那些曾經揮汗如雨的歲月,他們説,這是一代人的使命!(記者 劉印 實習生 雷涯楠)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青山常在 碧水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