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數字化賦能,寧夏教育“新”中有“數”

吳忠市利通區金積中心學校2100多名學生,每天學習生活都離不開數字化。

走進課堂,教師使用數字黑板和智慧教學助手,為學生推送課程資源和互動遊戲,課堂教學趣味橫生;課後,學生使用平板電腦登錄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豐富的數字資源和應用場景躍然眼前;集人工智慧、無人機、AR/VR于一體的高新技術體驗館,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孩子們的自驅力……數字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促進學校內涵發展,教育教學品質穩步提升。

一根根網線,消弭數字鴻溝,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一塊塊螢幕,連結不同課堂,改變、改善、提高教育品質;一個個平臺,匯聚海量課程資源,助力實現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

數字化,讓寧夏教育“新”中有“數”。

7月14日,記者從自治區教育廳獲悉,寧夏搶抓教育數字化這一機遇,全域推進,夯實數字底座,打通數字動脈,開拓全新賽道,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構建形成“雲貫五級、網通南北、端聯末梢”的數字教育支撐體系,讓每一名師生都能便捷地公平享有優質的數字教育資源。

截至目前,寧夏基礎教育資訊化發展綜合指數排名從2016年的全國第16位上升至第5位,職業教育資訊化發展排名從2021年的第6位上升至第3位,實現鄉村數字教育資源、學校200M以上網際網路頻寬、“班班通”數字教學設備、線上互動課堂教室、數字校園建設、教學助手應用全覆蓋。“寧夏‘網際網路+’支撐省域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實踐探索”“區域職業教育學分銀行‘寧夏模式’的構建與實施”兩項教學成果,分別榮獲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以省為單位建成寧夏智慧教育平臺,匯聚海量優質教學資源和教學工具,形成了覆蓋基礎教育各學段各學科不同版本教材的體系化數字教育資源,通過“雲端”下沉鄉村學校。截至2023年,寧夏所有中小學都建設了2間至3間線上互動課堂教室,每一個班級都配備數字教學設備,實現了網路校校快、終端班班有、平臺人人用。寧夏中小學師生國家平臺註冊率達100%,教師月均活躍率達70%以上,其中教師應用全國排名第一、學生應用排名第三。

2015年,寧夏率先在全國建設了省級教育雲平臺,整合整合了各地各校平臺。2022年國家智慧教育平臺上線後,對寧夏教育雲平臺進行升級改造,推進寧夏平臺與國家平臺全面貫通,教師、學生、家長只需登錄一次,就能同時進入兩個平臺,廣泛應用兩個平臺的數字資源,資源總量超過5400萬件。

寧夏還鼓勵各級各類學校將平台資源和服務嵌入到教育教學之中。銀川市金鳳區第九小學聯合其他學校與企業、社會機構合作,發揮自身優勢和特色,開發建設了“閱·寫”、數學説理、金九之聲、教育故事、四季之聲等特色資源,並通過平臺共用出來,成為深化國家平臺應用的引領者和資源的貢獻者。

數字化賦能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讓“三個課堂”(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路課堂)教學品質不打折扣。

固原市實驗小學和芬蘭的優培爾(Jupper)小學開展線上交流,中芬師生隔屏互動,分享本土文化,體驗異國民俗,讓孩子們“打開窗戶看世界”。在今年的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播放的教育數字化系列微紀錄片《連結山海》第一集《曙光》,講的就是寧夏山區孩子借助“三個課堂”和國家智慧教育平台資源“點亮夢想”的故事。

數字教育不僅讓教室無限擴大,還推進了智慧教研模式創新。銀川市二十一小學利用“三個課堂”開展傳幫帶,與發達地區學校建立聯盟,連接全國名校教育資源,通過“聯校網教”的形式開展線上教學教研活動,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專業發展水準;開設專遞課堂,採用網上專門開課、同步上課、微課資源推送、名師研修課等形式,定向幫扶薄弱學校;開設名校網路課堂,通過開放網路課程、共用教學資源、舉辦名師網路大講堂等方式,向全區學校輸送先進的管理理念、優質的教學資源,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在全區共用。

目前,寧夏已在22個縣(市、區)佈局建設了集教師培訓、教學研究、教學實踐等功能于一體的縣域教師智慧教研中心,常態化組織鄉村教師開展數字化教學示範、跨校集體備課、可視化課堂分析、互動式教學研討,引導鄉村教師利用數字化手段優化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水準、實現專業發展,有效緩解了鄉村學校教研力量薄弱、鄉村教師教學教研能力不高等問題,促進了鄉村教育品質提升。(本報記者 高 菲)

來源:寧夏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數字化賦能,寧夏教育“新”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