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産業“四地”建設向新向綠向未來

青海,鹽湖的滴滴滷水衍生出百億産業鏈;清潔能源發展呈現“風生水起”“風光無限”的美好圖景;“大美青海”生態旅遊成為國內外認識青海、了解青海的金名片;“優質、綠色、生態”成為青海特色農産品的代名詞……

産業“四地”建設是立足青海資源稟賦和區域特徵,為推動高品質發展而確定的戰略路徑。如何更好地將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海産業“四地”建設的殷殷囑託落到實處,青海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實踐。

瞄準産業“四地”建設,青海牢記囑託,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新興産業強筋壯骨、支柱産業聚鏈成群,奮力交出趕超跨越的高分答卷,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了創新、質優、持續的新動能。

“綠”量增添發展新活力

青海,地處地球“第三極”,三大江河發源地,全國五大牧區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四大超凈區”之一,造就了青海農畜産品天然、綠色、有機的最大優勢。青海現有1.5億多畝有機監測草原,八百多萬頭(只)牛羊實現原産地溯源,鮭鱒魚産量佔全國40%,已成為全國最大有機畜産品、有機枸杞、冷水魚生産基地。

在格爾木億林枸杞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加工生産車間,工人正在緊張有序地篩選枸杞,一件件打包好的“紅果果”經過海關查驗後銷往海外。據西寧海關統計,今年前5個月,柴達木有機枸杞出口額達897.84萬元,同比增長20.08%。

走進龍洋知鮮(青海)股份有限公司,一條條三文魚被自動吸魚泵吸入水上作業平臺進行電擊、放血,再隨傳送帶進入保溫箱,並不斷進行覆冰降溫保鮮。不到兩分鐘,1箱300公斤左右的三文魚就已完成裝箱,等待上岸加工。目前,冷水魚産業已成為青海新興産業、朝陽産業和特色産業,成為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的“拳頭産品”。

全力推廣“凈土青海 高原臻品”青海農牧業品牌形象,發佈玉樹牦牛等16個青海省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100個“百佳優品”、100個“青農優品”以及20強企業品牌,16個大中型城市及援青省市建立青海特色農畜産品專供基地、體驗店及窗口26家,打造了一批叫得響、傳得開、立得住的綠色農産品名優品牌,不斷擦亮“青字號”招牌。

青海的“含綠量”不僅如此。透過“生態之窗”看青海高品質發展成色,“中華水塔”“三江之源”的名片越來越響亮,“三個最大”的省情定位越來越突出,國家公園示範省的名片也越來越耀眼……綠色和生態成為青海的新標簽,得天獨厚的自然美景,為生態旅遊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加快構建“一芯一環多帶”生態旅遊發展格局,青海湖示範區創建成效顯現、新增38家A級景區,大柴旦星空、祁連天境聖湖營地入選國家4C級自駕營地。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省接待遊客2200萬人次、旅遊總花費19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7%和20%。

“鏈”出産業發展新動能

6月13日,SNEC第十七屆(2024)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上海)大會暨展覽會在中國·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拉開帷幕,國家電投集團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攜光伏前端多晶硅生産製造到末端光伏組件回收全産業鏈的新産品、新技術及解決方案亮相展會。

與此同時,當地時間6月19日至21日,備受矚目的2024年德國慕尼黑國際太陽能光伏展(Intersolar Europe 2024)在德國慕尼黑舉辦,此次展會是亞太地區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盛會,也是全球知名能源行業展覽,吸引全球眾多知名企業參展。

黃河公司攜TBC全系列高效組件亮相,展示了在BC領域的最新研發成果與技術實力。展會首日,黃河公司展臺前人潮涌動。基於領先BC技術的高顏值、高性能光伏電池及組件産品贏得了世界各地參展者的青睞,Andromeda3.0系列TBC高效組件吸引眾多參展者駐足諮詢。

“Andromeda3.0是我們基於TBC電池技術精心打造的全新一代組件,融合了IBC及TOPCon雙重技術優勢,實現了正面無柵線的創新設計,不僅賦予了産品優雅的外觀,更在性能上實現了突破,組件效率已達24%以上。”黃河公司西寧分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郭永剛説。

憑藉省內資源的“鏈頭”,地處河湟谷地的西寧正乘著打造清潔能源産業高地的發展勢頭展線擴面,不斷延鏈強鏈,産業融合提質增效。

隨著一批國內外知名光伏製造企業的相繼落戶,西寧在推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背景下,一條光伏産業鏈拔節生長,成功打造了“多晶硅—單晶矽—切片—太陽能電池—電池組件”光伏製造産業鏈,紮實推進光伏製造千億級産業集群建設。

為持續發揮光伏産業建設的底盤優勢,促進産業向新升級,西寧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第一動力,將新能源、新材料、裝備製造作為推進特色先進製造産業集群的關鍵方向,以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綠色化為重點,加快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升級,持續帶動全産業鏈轉型升級、降本增效。

“新”潮煥發發展新生機

為著力把青海高原資源能源優勢變成産業優勢、經濟優勢,一直以來,青海堅持創新是核心、産業是基礎、綠色是本底,以新質生産力為重要著力點,紮實推進高品質發展再上新臺階。

在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百萬噸級鉀肥生産基地生産車間,滷水經過蒸發、濃縮、提純、結晶等流程後,化為一粒粒鉀肥,包裝後被銷往全國各地的下游廠家。去年,青海鹽湖産業産值達到580多億元,鉀肥産量佔全國的77%,為端牢中國飯碗、支撐新能源、新材料發展作出了青海貢獻。

面對建設世界級鹽湖産業基地目標的重大機遇,經過多年開發建設,青海鹽湖産業鏈不斷延伸拓展,已由單一的鉀元素開發走向鎂、鋰、鈉、氯以及稀有元素梯級開發和迴圈利用,多元化發展格局日益清晰,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經濟體系初步構建。

為了持續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青海鹽湖産業始終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持續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攻克了低品位鉀礦開採、浮選尾鹽中大顆粒光鹵石高效回收、超高鎂鋰比鹽湖提鋰、電解製備金屬鋰、水氯鎂石制取氫氧化鎂和高純鎂砂等技術及裝備研發難題,取得600余項自有智慧財産權技術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60余項。

不僅如此,著眼發展新質生産力的要求,産業“四地”建設不斷厚植發展新動能。冷涼乾燥、冬季漫長、夏季涼爽,年均氣溫3.4攝氏度左右的氣候條件,使得青海成為大數據中心建設一類地區,也成為國家規劃確定的大型清潔能源基地和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在我國全力推進“東數西算”背景下,極富資源優勢的青海正探索走出一條清潔能源與數字經濟融合創新之路。

全面推進産業“四地”建設正向更高層次、更高品質邁進,青海將以科技創新為引領,高標準推動高品質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青海新篇章。(記者 王菲菲

【記者感言】向“綠”而行以“綠”而興

青海素有“中華水塔”“三江之源”之稱,是資源富省,也是戰略要省。聚力打造産業“四地”,青海實現新突破、新跨越。

綠色是産業“四地”建設的鮮明底色。青海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結合實際、揚長避短,鹽湖産業、光伏産業、鋰電産業、生態旅遊業、農畜産品加工業等也因提升“含綠量”帶來更高“含金量”,高原資源能源優勢正在源源不斷轉化為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互助土族自治縣是青海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的一個縮影。立足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互助縣圍繞“菜”做文章,全力打造供港蔬菜生産供應基地,蒜苗、長白蔥、娃娃菜、菜薹等各類蔬菜直通香港市場,高原冷涼蔬菜成為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主産業,又一青海高原特色農産品獲得進軍海外市場“入場券”。

隨著旅遊季的到來,眾多遊客選擇來到青海,身臨其境感受青海之大美。碧波盪漾的青海湖、“天空之鏡”茶卡鹽湖、多彩翡翠湖、祁連山下好牧場、門源花海等享譽四海……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徐徐鋪展。在積極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大背景下,青海將目光對準自身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大美青海、山宗水源的品牌越來越響,構建起生態旅遊發展新佈局。

黃河上游水電基地規模持續擴大,國家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全面推進,海南、海西2個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集約化發展,連續多年成功舉辦“一帶一路”清潔能源發展論壇,專業化、國際化元素不斷加深,青海清潔能源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在72萬平方公里的青海大地,隨處感受青海能源綠色發展的強勁脈動。加快清潔能源基地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著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青海逐步從地理高地向清潔能源産業高地邁進。

從三江源頭到大湖之畔,從高山草甸到蔬菜大棚,構建綠色低碳迴圈現代産業體系已成為青海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引擎。新征程,青海錨定目標不動搖,凝心聚力,勇毅前行,奮力譜寫青海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來源:青海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産業“四地”建設向新向綠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