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千年史詩《瑪納斯》生生不息

“大地經過多少變遷,河谷乾涸變成荒原,荒原變成湖泊,湖泊又變成桑田……”6月20日,哈薩克阿斯塔納北京大廈報告廳裏,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托合那力·吐遜那力唱起民族史詩《瑪納斯》。

對於作為青年代表參加“2024·上合組織國家文明對話”活動的托合那力來説,唱好《瑪納斯》是一種責任、一份使命。

2022年7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視察期間來到新疆博物館,觀看了民族史詩《瑪納斯》説唱展示,並同《瑪納斯》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親切交談。時至今日,大家心裏一直牢記總書記的囑託:“年輕一代要很好培養,更好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把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兩年來,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史詩《瑪納斯》的保護、傳承與發展。目前有500余名傳承人在民間演唱《瑪納斯》,傳承人群接替有序。相關保護單位召開學術交流研討會,為科學保護提供了依據。中央音樂學院、克州歌舞團等藝術創作、表演專業院團,以《瑪納斯》為藍本,先後創作了交響樂《瑪納斯》、歌舞劇《瑪納斯》等,推動了《瑪納斯》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知名度不斷擴大 贏得更多目光

精美斑斕的柯爾克孜族服飾、英勇威武的四十勇士金屬裝置和十四汗王皮雕……克州博物館“英雄史詩《瑪納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展廳裏,參觀者們開啟一場史詩文化之旅。

今年,江蘇省對口支援克州前方指揮部計劃利用援疆資金700萬元,實施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視覺形象示範點項目,利用500余萬元援疆資金提升克州博物館等館的展陳設施,進一步豐富數字化展示體驗內容,拓展館際交流活動。克州博物館館長張波介紹,博物館自去年4月對外開放以來,已經接待觀眾15萬人次。

1月30日,23萬餘行、2000余萬字的《瑪納斯》漢文全譯本入藏國家圖書館;6月25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瑪納斯》史詩傳統文本的收集、翻譯與研究”開題報告會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非遺傳承人等,圍繞《瑪納斯》的保護與傳承、史詩國際傳播、講好新疆故事等交流研討,建言獻策。

“克州有317項各級非遺項目、5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11名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各大賽事、論壇等的召開為瑪納斯奇提供了夯實基礎、拓展眼界、提升説唱技藝的舞臺,而且為熱愛《瑪納斯》的朋友們提供了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平臺,讓更多的人來傳承和發揚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産。”克州政協副主席司亞爾·哈蘭説。

注入青春活力 史詩越來越“年輕”

頭戴雪白氈帽,身穿黑色對襟長袍,下著闊腿褲、高筒靴,清了清嗓子,90後瑪納斯奇鐵力瓦爾地·白先那洪開始演唱《瑪納斯》。他身後新疆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的學弟學妹們,手持手風琴、庫姆孜、非洲鼓等樂器隨節奏迎合。

作為一名年輕的瑪納斯奇,鐵力瓦爾地開始琢磨,如何讓傳唱千年的《瑪納斯》在當下煥發新的活力?“只有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才能讓《瑪納斯》被更多人聽到,我正在嘗試用多種語言演唱,同時跳出原有的表現形式,在演出中加大庫姆孜、喬布喬爾等樂器的分量,結合舞臺藝術,提升説唱效果的藝術性,更利於傳播。”鐵力瓦爾地説。

去年底,廣播劇《傳承》上線引發聽眾關注,鐵力瓦爾地和其他兩位瑪納斯奇參演的花絮通過短視頻傳播,僅3天時間點讚量就突破5萬次,“我現在是《瑪納斯》州級代表性傳承人,已培養了20多個徒弟,最小的僅14歲,我希望通過多種形式讓更多年輕人喜歡《瑪納斯》。”鐵力瓦爾地説。

暑假已至,在烏恰縣黑孜葦鄉艾克鐵列克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瑪納斯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江努日·圖日幹巴依的家裏,幾乎每天都有來學唱《瑪納斯》的孩子,16歲的玉米塔力·耶提庫也是其中之一。“我就讀的學校成立了《瑪納斯》社團,有40多名同學,我是他們的小老師,我要學得不好,他們會很快超過我。”玉米塔力説,去年,他還參加了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感受深刻,“只有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才能保護傳承好我們的《瑪納斯》。”

創新史詩資源 突出活態傳承

在傳媒資訊、影視娛樂高度發達的今天,這部傳唱千年的民族史詩如何突破?三亞學院教授地木拉提·奧邁爾認為,要運用現代科技和媒體技術整理出版《瑪納斯》和製作音視頻作品,真正做到生産性保護,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

今年除夕夜,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4年春節聯歡晚會舞臺上,我國少數民族三大史詩同臺唱響,《瑪納斯》説唱驚艷亮相。

“這是我們第一次走上總臺春晚的舞臺,太興奮,太自豪了。”江努日和克州歌舞團的演員一同完成了這場表演,更讓人驚喜的是表演團隊中還有一名年僅8歲的瑪納斯奇——梅肯·買買提吐爾幹。“我看到《瑪納斯》被越來越多年輕人喜愛,看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的希望。”江努日説。

兩年來,克州歌舞團組織骨幹創作演出力量,編創了多個《瑪納斯》説唱表演版本,涉及歌劇、歌舞劇、音樂劇等,先後在北京、江蘇、烏魯木齊等地進行多場次展演。

千百年來,這部詩歌長卷在帕米爾高原上經久流傳、生生不息,在新疆藝術研究所副研究員張雲看來,在充分尊重史詩《瑪納斯》知識形態、文化形態以及遺産形態等核心精髓的基礎上,順應時代潮流,推動《瑪納斯》傳統説唱與其他藝術形式相互融合,能夠豐富其傳承方式,增加其感染力和傳播力,“我們期待《瑪納斯》從帕米爾高原走向更廣袤的遠方。”(記者 劉萌萌)

來源:新疆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千年史詩《瑪納斯》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