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就首府生態新畫卷
銀川市是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和“三北”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的重要節點城市。近年來,銀川市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建設生態強市,著力在生態建設上示範引領。聚焦重大工程和重點領域,持續實施“藍天、碧水、增綠、凈土”四大行動,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支撐能力,持續築牢生態屏障,厚植強首府生態底色。
賀蘭山下,採空區裏“生”綠洲
6月27日,“美麗新寧夏 綠洲千里行”採訪小分隊一行人來到賀蘭山腳下。在銀西生態防護林管護中心的採空區,工人們在巡檢滴灌設施,保證樹木的日常澆水供給。
“二十年前,這裡寸草不生,到處都是飛沙走石。”銀川市銀西生態防護林管護中心林業管理室主任何洪源介紹,採空區要進行生態修復,最大的難題是澆水。因採空區地勢不平、落差大,供水難以均衡,植樹後的養護是個難題,同時造成冬天管道泄水困難,需要加裝氣泵,才能順利泄水。
“植被密集的地方説明灌溉充足,反之則主要是因為水壓不夠、灌溉不足,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原因還包括礫石地漏水嚴重。”何洪源説,對採空區持續進行生態修復,才得以擁有如今的綠意盎然,使這裡的生態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在這14000余畝防護林裏,可以看到茁壯成長的新疆楊、側柏、沙棗、蒙古扁桃,到秋天時豐收的棗子香甜可口。“看到這片綠地,大夥兒覺得再苦再累也值得,這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事業。”何洪源説。
在銀西生態防護林管護中心,“90後”的施雪霞來到這裡工作已兩年,從起初需要學習,到現在可以把所學的專業知識用於養護山林,對於她來説是一場成長的蝶變。“有些工作總是需要人做,育苗怎麼育?殺蟲劑如何配比?這些知識是我在親身實踐中才學到的。生態改善需要像何洪源老師這樣的林業人堅守崗位,代代傳承,付出心力。”施雪霞説。
黃河岸邊,沙漠裏“長”出花園
走進銀川市興慶區沙漠休閒運動公園,遊客穿梭在花海中拍照留念。孩子們在花叢間奔跑嬉戲。傍晚時分,夕陽的余暉灑在金光菊花田中,讓整個公園更加如夢如幻。
該公園地處毛烏素沙地邊緣,佔地面積15000余畝。“10年前,這裡都是荒漠,從父親楊武那一代人開始,對這片荒漠進行綠化修復。”興慶區沙漠休閒運動公園副總經理楊韶飛説,小時候,對於父親的選擇並不理解,“為什麼非要在荒漠上種樹種花?”
荒漠改良並非易事。從2013年開始,楊武帶領團隊在荒漠裏種樹種花:先在荒漠上覆蓋50公分厚的土,再鋪管,種植防風林帶,不斷培養土壤的肥力,改善荒漠地區的生態環境。到2015年,才開始種花。“我們在2017年時開始試種樟子松,將部分道路進行硬化,保留大地景觀,打造田園風格公園。”楊韶飛説。
如今,公園遍佈花草,兼具塞上與江南的氣質。在薰衣草主題生態公園,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休閒度假區,具備大漠雄奇,又呈現花海爛漫。目前,興慶區沙漠休閒運動公園已建成5000余畝紅松果基地、千余畝薰衣草,馬鞭草、金光菊、格桑花等20余種花卉植物,1000畝防風林帶及1250畝灌木經果林等,初步建成綜合性體育旅遊示範基地,探索出一條“荒漠治理+體育産業+生態旅遊+花卉産業”的新業態發展之路。不僅如此,還為周邊村民提供就業機會,固定用工50人左右,臨時用工每天20人到30人,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銀川市加強黃河兩岸生態防護林建設,實施濕地保護修復、河灘地治理和土地鹽鹼化改良,持續改善生態景觀,推動生態旅遊業發展,實施城市近郊護路林、農田防護林等防護林提質增效工程和村莊綠化、重要濕地保護修復措施,發展枸杞、花卉等林草産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銀川市林草和園林管理局林草建設科科長楊曉艷説。
系統治理,創新打造生態産品
近年來,銀川市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東治沙、中理水、西護山”,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10年來,累計完成營造林123.58萬畝、修復草原生態20.5萬畝,防沙治沙88.17萬畝,荒漠化和沙漠化土地監測數據分別減少69.26萬畝和82.06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草原植被蓋度分別達10.74%和46%,生態功能持續鞏固,示範效益逐步顯現。
銀川市做好産業結合“興綠篇”,突出創新引領、科技治沙,圍繞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立足抗旱節水,推進治沙用沙融合,打造“生態+光伏”“生態+文旅”等治沙新模式。
10年來,銀川市經濟林種植面積達36.42萬畝、産量19.78萬噸,立足釀酒葡萄種植和枸杞精深加工優勢,成為“三都五基地”的主導産業。積極發展新興産業,形成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黃沙古渡、白芨灘沙漠公園等一批具有代表性和吸引力的旅遊景區,持續拓寬生態價值轉化途徑。(記者 馬楠 徐琳 李宏亮)
來源:寧夏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繪就首府生態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