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綿綿“鄭風”清揚婉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態,在中國文化史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從2000多年前的《詩經·鄭風》到如今登封“會唱歌的村莊”,鄭州從古至今就浸潤在音樂的滋養中,又不斷創造新的音樂。展現“文化鄭、年輕鄭、國際鄭、科技鄭、服務鄭”的多元魅力,鄭州日報推出《我把鄭州“唱”給你聽》系列報道,從文藝的角度,把鄭州“唱”給你聽。

“琴瑟在禦,莫不靜好”“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其東門,有女如雲”……如果説生命是一首歌,《詩經·鄭風》中這些隔著千年時光仍令人心動的吟唱,則唱出了生命的情感與溫度,唱出了生命的詩意與美感,展示出古人美好的情感世界,淳樸、自然,至純至善,在歲月的沉澱中,不斷夯實和勾畫著中國人的精神底色。

《詩經》“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鄭風·溱洧》《鄭風·子衿》等膾炙人口,傳唱兩千餘年經久不衰,生命活力的浪漫氣息,熾熱情感的奔放熱烈,在音樂潮流的引領中獨領風騷。熱烈奔放的盛夏,記者徜徉于新鄭溱洧河畔,在這裡尋找傳唱千年《鄭風》“清揚婉兮”中的精神內核。

詩經裏的鄭風,越過兩千年,曾經是引領潮流的音樂之源。

7月10日,新鄭市新建路文化中心,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業務總監羅蘇理受邀專程來到新鄭,悉心為新鄭市古樂愛好者傳授詩經中《子衿》的演奏技巧——此次活動也是剛成立不久的新鄭市曲藝家協會舉辦的首次培訓活動。

“‘鄭風’類似于宋詞中柳永詞。‘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可見柳詞非常貼合大眾,大俗大雅。當時的‘鄭衛之風’也是鋪天蓋地,傳得開、留得下,是被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的詩歌。”新鄭市曲藝家協會主席薛冬有著多年執導晚會的經驗,對於新鄭本地音樂文化有著深厚感情,“提起新鄭文化就不得不提起流傳了兩千多年的《詩經》,古代音樂‘鄭衛之音’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兩千多年前,鄭國民眾創造出具有地方色彩的新曲調,激越活潑、抒情細膩,“鄭衛之音”作為新興音樂流傳廣遠。21首《詩經·鄭風》詩篇,既有“有美一人,清揚婉兮”的邂逅;也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相思;既有“山有扶蘇,隰有荷華”的期盼,又有“既見君子,雲胡不喜”的驚喜;既有“出其東門,有女如雲。雖則如雲,匪我思存”的堅定,亦有“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的率真。

孔子為中國文化作出的重大貢獻之一,就是對於《詩經》的整理和編定。經孔子正樂後編定的樂歌共305篇,起初就叫《詩三百》,漢代成了儒家經典,才被叫作《詩經》。司馬遷説:“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

其中鄭風21首詩歌大半是愛情詩,因為表達感情奔放、熱烈和大膽,有非常強的感染力,時尚前衛,受到了社會各階層的喜愛,引領新音樂潮流,塑造著生命的精神,具有永恒的魅力。

詩經裏的鄭風,越過兩千年,吹拂著今人的身心。

“《詩經》是我國詩歌的起源,也是最早對於民間樂詞的記載。對於《詩經·鄭風》的挖掘與傳承,新鄭市的文化界一直在努力,以期讓詩經裏的風能夠潤澤今人的思想。”新鄭市文聯主席岳建華表示。

走進鄭風苑,21首鄭風被鐫刻在秀石上,遊人欣賞風景的時候,不由得輕聲吟誦起來,這些千年前的詩篇飽了眼睛,滋養了心靈。

走進新鄭博物館,出土自鄭國祭祀遺址的編鐘、甬鐘、镈鐘、磬共同構成了遠古時期先民的“潮流音樂”,而由鄭公大墓出土編鐘1:1複製而成的編鐘演奏出的《鄭風·子衿》《鄭風·溱洧》,成為河南博物院的保留曲目,每天都要演出。

2018年,新鄭市聯合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創作出情景古樂劇《鄭風·意象》,經過多番排練修改後,于當年年底在新鄭市炎黃文化藝術中心驚艷亮相。70分鐘的演出裏,《出其東門》《野有蔓草》《溱洧》《大叔于田》《羔裘》《褰裳》《有女同車》《女曰雞鳴》《緇衣》《風雨》等鄭風名篇“悉數登場”。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演出現場,男女主角在《詩經·鄭風·風雨》經典篇目吟誦中相擁而泣,現場觀眾似乎穿越至2700多年前的鄭韓故城,感受那自然率真情思歌唱。

羅蘇理表示,古樂劇《鄭風·意象》在歷代鄭聲研究的基礎上,嘗試分析《詩經·鄭風》21篇的內涵,意在擷取千古不泯的鄭風詩歌意象,並結合鄭地出土音樂文物復原,以及詩經古樂譜復原,音樂和表演的意象創新等藝術手法,形成《鄭風·意象》整體風格。該古樂劇填補了中國詩樂的空白,探求了詩經鄭風中人生哲理,從而創造性地傳承和認識《詩經》的意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兩千多年前鄭國樂器編鐘,聲音清質明亮,成為華夏古樂團的當家花旦。”羅蘇理表示。

詩經裏的鄭風,越過兩千年,至今仍構築著國人的精神。

江蘇作家鄭中順研究《詩經》認為,《鄭風》中愛情詩不同於《詩經》中的其他情詩作品的是,它善於捕捉描寫邂逅、偶遇等情感過程中的美麗,是用心在尋找美麗;這些璀璨的語言,雋永的文字,跳躍的音律,使得《鄭風》無須太多的解釋和翻譯就能直穿人的心靈;詩意靈動,意蘊綿延,賦、比、興手法運用圓熟,情景交融、物我相諧的藝術境界,堪稱千古絕唱。

“出其東門,有女如雲。雖則如雲,匪我思存。縞衣綦巾,聊樂我員。出其闉闍,有女如荼。雖則如荼,匪我思且。縞衣茹藘,聊可與娛。” 《詩經》質樸天真,但辭句高華,有人戲言,現在男孩子如果想追女孩,一定要背誦這首《出其東門》。

新鄭市區通往鄭風苑的路上必然經過“孔子候東門”雕像之處,而此東門正是鄭國東門所在。今天,這裡坐落著一所小學、一所中學,數米之遙的鄭風苑裏的21首鄭風詩歌,讓學齡稚童浸潤在文化經典之中。

浩瀚歷史,文脈韆鞦。《詩經》是一條河流,一條文化之河,一條中華文脈之河。她是華夏詩歌的母親,她穿越西週到春秋五百載的歲月風塵,承載著先民生生不息的萬千風情。她在上游,而我們永遠生活在她的下游,走進《詩經》,美在其中,樂哉樂哉!記者 楊宜錦

來源:鄭州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綿綿“鄭風”清揚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