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

推動各類人才在鄉村大顯身手

鄉村全面振興,關鍵在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通過多方面努力,著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鄉村人才隊伍,強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智力支援和人才支撐。”

引導下沉服務、健全本土培養、強化評價激勵、吸引返鄉創業……各地區各部門積極實踐探索,推動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展才華、大顯身手,為農業農村發展持續穩中向好提供有力支撐。

“土專家”變身農藝師

科學植保,推進農業高質高效

四川省青神縣青竹街道鴻化村的柑橘園裏,果子挂滿枝頭。“土專家”羅建頂著烈日在林間穿行,忙著查看病蟲害防治情況,“這是二次回訪。”半個月前,羅建巡園時發現果園裏夜蛾發生量大、果子出現缺鈣現象。及時開好“方子”,讓種植戶進行全面防治,果樹長勢好了起來。

正值柑橘管理的關鍵時期,如何做好雨後病蟲害防控,怎麼發揮植保無人機作用……這段時間,羅建一直在琢磨這些問題。“農校學農畢業後,幹過農技員,種過蔬菜,做過農資銷售。”看到家鄉的水稻、椪柑産業越來越紅火,他聯合6名村民,發起成立新陽光農業植保專業合作社,建起了一支農事社會化服務隊。

吃植保手藝飯,不是一件容易事。“剛起步,在給一個種糧大戶進行水稻病蟲害防控作業時,因錯過農時,防治效果不佳,造成水稻減産。”復盤那次教訓,羅建説,“專業力量配備不足、效率低的情況下服務品質很難得到保障。”針對這個問題,他開始專注于綠色植保技術推廣及病蟲害統防統治研究,在實踐中摸索運用新方法,逐漸找到了門道,成績也慢慢積累。2021年羅建取得高級農藝師職稱,合作社吸納更多的先進農機、技術力量,服務訂單跟著多了起來。

“服務隊隊員來自縣裏各個鄉鎮,既當防治員又當資訊員,便於隨時掌握全縣農作物病蟲害發生情況。”羅建介紹,他針對柑橘、水稻種植創建的3個技術交流群,每天都有人請教如何應對病蟲害。依託合作社開展植保業務培訓,年培訓果農500人次以上,鄉親們的種果水準明顯提升。

綠色防治是柑橘産業發展的方向。羅建大力推廣誘蠅球、黃板等物理設備,深受當地果農歡迎,目前設備推廣使用面積超3萬畝。“我們這的柑橘越種越講究——有機肥替代化肥,生草栽培技術替代化學除草劑,還有誘蠅球、物聯網殺蟲燈等,綠色環保、防治病蟲害效果不錯。”羅建説。

“身邊有專家,種果有底氣,果園的規模擴大到10多畝,年銷售額增長到10多萬元。”白果鄉官廳壩村果農李志祥是受益者之一。李志祥種了15畝柑橘,過去由於缺乏科學管理理念與技術,用農藥消殺成本高、污染大,防控效果還不好。他率先嘗試羅建推薦的誘蠅球,“不比不知道,挂上誘蠅球後,害蟲能直接被吸引過來粘在球上,省時又環保。”

據統計,我國已累計培育900多萬名高素質農民。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後凱説,推進農業高質高效,既需要專家教授、科研人員等專業人才,也需要掌握一技之長的“土專家”和紮根土地的“田秀才”。一大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農民不斷學習新技能,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和新理念,建立健全聯農帶農機制,推動鄉村特色産業發展,帶動群眾穩定增收,將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村裏來了規劃師

遵循規律,和美鄉村從藍圖變成現實

行駛在太行山東麓,石板路蜿蜒伸展,石頭房錯落有致,司機告訴我們毛連洞村到了。走進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大河澗鄉毛連洞村,庭院花果飄香,遊園相映成趣。很難想像眼前美麗的小山村,曾是個空心村。

毛連洞村的面貌變化,得從鄉村規劃師的到來説起。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在全省範圍內啟動村莊規劃編制試點工作,經過篩選,毛連洞村被確定為試點之一。來自河南城市空間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的鄉村規劃師耿丹陽帶領團隊挂點進駐。

第一次踏入毛連洞村,耿丹陽在古槐樹下遇到村民張靈美帶著孫子乘涼。張大娘和“城裏娃”耿丹陽拉起家常:“小孩爸媽都在外面打工,要是能在家門口找個活兒,掙錢顧家兩不誤,多中。”

看著老人和小朋友的期待眼神,耿丹陽暗下決心,要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熱情,為這個村莊做好規劃。入戶走訪調查、發放調研問卷,耿丹陽和團隊一行7人在村裏“泡”了20余天。村黨支部書記楊傑開著三輪車,拉著耿丹陽跑遍了村裏各個角落。

“五分梯田兩分林,三分村落坐山間。走訪發現,毛連洞的村莊基礎好,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傳統村落和非遺文化等資源,但由於缺乏整體規劃,面臨著産業發展乏力、資源利用不足、傳統民居失修、設施不完善等問題。”耿丹陽説,調研後團隊拉出項目清單,結合發展需求,確定8個大類43個小項具體任務。

再好的規劃,落不了地也不行。這次村莊規劃編制試點,由河南省自然資源廳組織專家指導、搭建工作平臺,市區兩級統籌項目資金,鄉里協調用地需求,規劃師團隊全程跟蹤服務,“護航”項目落地實施運營。

對山裏人來説,道路就是出路。剛起步,耿丹陽就碰上了難題——一條高速的服務區建設方案與毛連洞村的規劃存在衝突。服務區阻隔了村莊原有道路,建築風格也與村莊不同。規劃團隊多次反映情況爭取支援,經過努力,服務區建設方案進行了適當調整。“等高速建好,服務區會設置出口,遊客可徒步進村,能帶來新一波客流。”耿丹陽介紹。

隨著規劃項目落地,毛連洞村悄然發生改變:閒置老屋改造成老年服務中心,廢棄窯洞改造成手工作坊,污水管網和處理設施改造提升,實景演藝劇場豐富著鄉村文化生活,農産品成了旅遊伴手禮,小米、酸棗芽茶等供不應求。

據統計,規劃實施後,村裏建起“共富工坊”,毛連洞村新增就業崗位60余個,年集體經濟增長約120萬元。“原來我常年在外務工,今年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村民楊大平説。説起村裏的未來,楊傑信心滿滿,“規劃項目還有一部分正在建設中,等順利完成並投入使用,相信鄉親們的日子會更紅火。”

“鄉村建設要遵循發展規律,做到先規劃後建設。”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王鋒説,提高村莊規劃編制品質和實效,派駐鄉村規劃師成效顯著。今後要支援熟悉鄉村的專業技術人員參與村莊規劃設計和項目建設,開展“陪伴式”服務規劃實施,優化挂點鄉村規劃師在地服務,促進鄉村建設提質增效。

民宿管家成了新職業

精細服務,做好山好水的“代言人”

竹泉村,景如其名。竹林隱茅舍,家家臨清泉,山東省沂南縣銅井鎮竹泉村又迎來避暑遊的客流。“歡迎來到竹泉村,請帶好行李,跟我辦理入住……”民宿管家毛培娟站在村口笑意盈盈,接進一大批遊客。毛培娟是竹泉村的“新村民”,管理著30多套各式民宿。

啥是民宿管家?隨著鄉村旅遊和民宿行業的發展,“民宿管家”成為鄉村新職業,為遊客提供住宿、餐飲以及當地自然環境介紹、文化生活體驗等定制化服務。

毛培娟總結自己的一天日程,“一個字,忙!”清晨,確認入住訂單資訊後,細緻檢查客房衛生、硬體設施等保障情況。遊客用完早餐後,開始組織白天的各類民俗風情特色活動。夜晚,當客人們回房休息,她巡完院子,安排好次日的工作閒下來時,早已過了下班時間。

在別人看來,連軸轉的工作很辛苦,毛培娟卻樂在其中,“好民宿,服務要有溫度。讓來竹泉村的遊客感受家一樣的體驗,是我們要努力達到的目標。”從北京自駕過來遊玩的遊客劉萍講起了這幾天的體驗,話語裏透著滿意:“有啥衣食住行的訴求,都可以隨時和管家溝通。培娟還帶我去趕鄉村大集,真是太有意思了。”

作為新職業,當好民宿管家有專業的要求。沂南縣連續6年舉辦民宿管家培訓班,邀請文旅協會、行業專家現場教學、視頻直播,就傳統文化、形體訓練、旅遊服務等開展培訓。“迎來送往、制訂旅行計劃、隨時答疑解惑……甚至要精通年輕人喜愛的咖啡調製、花藝、茶藝等,才能更好地適應不同群體的需求。”毛培娟介紹,竹泉村的民宿管家們經常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除內部的定期培訓外,也會組織“走出去”“請進來”的學習活動。

原先,毛培娟在外地從事過不少職業,電子數位、快遞物流等都幹過。“逢年過節回老家,看到鄉村裏人氣越來越旺,就動了返鄉闖一闖的想法。”最開始,連鋪床都幹不明白,鋪不好就下班接著練,得空時就跟著導遊鍛鍊講解……“自從當了民宿管家,大傢夥兒都説我變了。原來見人就臉紅,現在愛笑愛説話。”勤學苦練讓毛培娟脫穎而出,當上了民宿公司副總經理。

幹好新職業還要有“軟技能”傍身。“石頭上刻的字是有什麼淵源?”“沂南還有哪些名勝古跡?”遊客閒聊時説起的話題,起初讓毛培娟很難答上來。一筆一筆記下來,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學習,文旅知識儲備不斷擴充,現在提起周邊特色、地域文化等話題時,她基本可以對答如流,服務起來更有底氣。

“從事新職業、收穫新體驗,當好家鄉好山好水的‘代言人’,離家近,有保障,還有培訓學習機會,一舉多得。”民宿各項工作,毛培娟安排得井井有條,溝通能力強的年輕人做管家,年齡大一點的做清掃工作,目前民宿裏90%的員工來自竹泉村及周邊村莊,不少人在家門口領到了工資。

河南省文化和旅遊規劃研究院院長張祥宇説,火熱的鄉村旅遊為鄉村民宿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生長土壤,民宿管家這一新職業就是各類鄉村人才與鄉村産業發展“雙向奔赴”的結果。他建議,要繼續做好技能培訓、平臺搭建等工作,增加返鄉人才創業就業的信心和勇氣,助力休閒觀光、科普教育、文化旅遊等多業態發展,帶動農民群眾就業創業、增收致富。(記者 常 欽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推動各類人才在鄉村大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