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四水四定”織就旱垣新錦繡
近年來,海原縣緊緊圍繞自治區“四水四定”試點縣建設目標安排部署,全面貫徹“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産”原則,持續打好節水控水攻堅戰,蓄住天上水、用好黃河水、管住地下水,以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同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相匹配,全力打造中部乾旱帶節水治水“質效雙優”新樣板。
西河灌區12萬畝農田“喝”上黃河水
7月,走進海原縣西安鎮,只見萬畝小茴香長勢喜人,關橋鄉的大棚飄出陣陣清香,香瓜陸續出園運往全國各地,海城鎮連片種植的馬鈴薯鬱鬱蔥蔥。“現在有了黃河水,瓜果蔬菜都種起來了,每畝節水200多立方米,水費降低近40元。”西安鎮潘家灣村種植戶楊彥軍説。
伴隨著寧夏中部乾旱帶海原西安供水水源工程通水和西河灌區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成投用,黃河水跨越萬千溝壑,順利流入西安、海城、關橋3個鄉鎮的12萬畝農田中,灌區作物如願以償“喝”上了黃河水,12564戶65140人受益。近日,水利部公佈了第二批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名單,海原縣西河灌區成為全國第二批16個試點灌區之一。
2022年5月,中部乾旱帶海原縣西安供水水源工程開工建設。工程總投資6.97億元,主要以固海揚水七幹渠為水源,通過建設四級揚水泵站、鋪設70.94公里供水管道,將黃河水揚高590余米,並輸送至海原縣西河灌區,為12萬畝高效節水灌溉農田提供水源。
作為海原縣首個採用PPP模式實施的項目,海原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成立2個工作專班,緊抓工作調度、投資強度和項目進度,協同寧夏水發集團海原供水公司緊抓工程建設關鍵節點,攻克地形複雜、山大溝深等重重難關,推動項目換擋提速。2023年10月17日,歷經468個日夜的艱苦奮戰,中部乾旱帶海原縣西安供水水源工程比原計劃提前196天全線正式通水,至此,12萬畝農田具備了節水高效、設施完善、管理科學的現代化灌區的水源條件,為海原縣鄉村振興注入了“源頭活水”。
如何節約利用水資源當是首要之務。為此,海原縣依託寧夏中部乾旱帶海原西安供水水源工程,投資3.5億元建設西河灌區12萬畝現代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目前項目已全部完成,西河灌區22座蓄水池裝滿了黃河水,有效保障12萬畝農田高效用水。該縣把落實“四水四定”擺在突出位置,組織人員走鄉串戶、田間地頭調研,精準掌握農業灌溉用水需求,及時調整引調蓄水方案,預計今年供水1500萬立方米。
據測算,西河灌區全面推行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後,畝均灌水量從之前的360立方米下降到198立方米,較現行標準節省162立方米,下降45%,有力鞏固了關橋、西安、海城3個鄉鎮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這是一項民生工程,也是一項生態工程,通過引調黃河水置換地下水,進行項目區地下水生態修復。近年來,因農業灌溉需要,西安鎮地下水超採情況比較突出,影響到當地生産安全和可持續發展,截至2023年初,地下靜水位降至107.76米。預計工程正常運作20年至30年後,該地區地下水靜水位將恢復到70米以內,地下水資源量將超過670萬立方米。
精打細算用好每一滴黃河水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海原縣的農業灌溉有了數字賦能。在中部乾旱帶海原西安供水水源工程調度室內,大屏上水的流量、流速一目了然,水庫的蓄水情況清晰可見。“該供水水源工程採取數字孿生灌區建設技術,根據作物種植結構、播種面積、所處生育期及需水耗水規律,通過模型平臺和知識庫,自動生成並適時優化調整智慧灌溉方案,推動農田灌溉自動化、灌溉方式高效化、用水計量精準化,為增産增收做好水的保障。”寧夏水發集團海原供水公司負責人介紹。
為落實“以水定産”,做好西河灌區12萬畝農田産業規劃佈局,海原縣在關橋鄉種植玉米、露地西瓜、設施甜瓜、蔬菜等4萬餘畝,在海城鎮種植玉米、小雜糧、馬鈴薯、小茴香等1.7萬餘畝,在西安鎮種植小茴香、玉米、蔬菜等6.1萬餘畝。通過調整産業結構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將西河灌區打造成全縣城鄉居民的“菜籃子”和高端肉牛的“草袋子”。該項目區預計年總産值3.54億元,新增産值1.7億元,每人平均增收2615元。
海原縣可利用水資源量6880萬立方米,每人平均水資源佔有量僅180立方米,是全國平均水準的十分之一。面對這樣的缺水現實,近年來海原縣堅持刀刃向內,自我變革,打好“四水四定”主動戰,建設全區試點縣,讓每一滴水都迸發出先行力。全面搭建“四水四定”落實體系,科學編制《海原縣“四水四定”試點建設實施方案》,明確了28項指標、16項機制清單、64項落實措施及26項工程項目。整合資金、部門聯合,集中力量辦大事,夯實“四水四定”試點縣建設任務“壓艙石”,全力破解“水瓶頸”。
通過建立節水水價體系、強化水資源利用、構建現代化水網體系、完善水災防禦體系、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等“路線圖”,高位推動“四水四定”落地見效。同時,制定了2024年、2025年、2026年、2027年的“四水四定”工作目標,嚴格按照責任制、清單制、項目制層層進行壓力傳導,通過水資源的節約利用、合理規劃産業、外流域調水等途徑,解決當地水資源剛性約束問題。
圍繞增水源、建水網,加快實施重大水利工程項目,因地制宜蓄住天上水、用好黃河水、管住地下水,著力構建“兩縱三橫”現代化水網體系。開發水利建設項目11項,落實中央、自治區等建設資金6.73億元,完成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4.9萬畝,發展現代高效節水農業12萬畝。紮實推進揚黃灌區、西河灌區、三塘灌區現代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積極爭取西河灌區160萬立方米調蓄水池、南部水源替換及地下水生態修復工程,完善引調水工程“大動脈”,構建豐年能蓄、枯年保供的縣級骨幹水網脈絡,進一步提高“四水四定”水網支撐能力。
“今年全縣取水總量、黃河取水總量、地下水取水總量分別為1.28億立方米、1.015億立方米、0.21億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1.2%,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744,縣城再生水利用率達到30%以上,這是今年必須完成的節水指標。”海原縣相關負責人表示,唯有“四水四定”才能破解水資源短缺的發展瓶頸,才是當地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必然選擇。
緊盯節水增效推進用水權改革
近年來,海原縣把用水權改革作為高品質發展的“關鍵一招”,將用水定額管理貫穿至水資源論證、節水評價、取水許可審批、用水計劃下達等事項中,加強取用水全過程監督管理,促進用水服務惠及更多群眾。為轄區取水工程全部辦理取水“身份證”,實行亮證取水,實現取水許可辦證全覆蓋。
積極推進取水許可電子證照數據治理,有序關停機井120眼,完善1450眼機井系統臺賬,安裝計量設施1233套,發放取水許可證53個。對取用鹹水的914處取水口實行臺賬管理,不予發放取水許可證;為揚黃灌區及重點用水戶473眼機井安裝線上計量設施,為7座水庫安裝測控一體化水閘,統一納入資訊化平臺智慧管理,提升地下水資源監測預報預警能力。
截至目前,海原縣用水權確權成果已通過市級技術審查,核定農業灌溉確權面積35.73萬畝,確權水量7061.35萬立方米;核定170戶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用水,確權水量112.71萬立方米;核定29家工業企業用水總量14.73萬立方米,確權水量6.49萬立方米。成立鄉鎮農民用水合作社16個,實行電子化收費,執行“收支兩條線”。持續建立健全取水許可和水資源稅徵收聯動機制,實現用水資訊、稅費收繳共用,2023年累計收繳水資源稅119.6萬元。
依託水聯網核心技術,採用投建管服一體化模式,投入1.41億元全面推進海原縣“網際網路+城鄉供水”項目建設,著力打造工程網、資訊網、服務網“三張網”,實現從“水源到龍頭”全程自動化、資訊化管理,切實解決飲水安全“最後一百米”問題。該縣將中河、莧麻河、西河等地表水納入水資源統一調度,嚴格河道外用水,力爭石峽口水庫最小下泄生態流量為0.061立方米/秒,年下泄生態水量191萬立方米,保障清水河泉眼山斷面生態流量達標。
“不斷完善農業水價、工程管護、用水管理、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四項機制,合理確定加價幅度,對超定額用水實行累進加價,超定額用水20%以內部分加1.4倍收費,超定額用水20%以上部分加3倍收費。陸續實施節水獎補機制,增強用水戶的水商品意識,促進農業節水。”該縣水務局副局長李偉保説,真正把用水的話語權、監督權、調配權交給群眾和基層,有效解決用水“最後一公里”問題。
立足長遠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
今年4月,關橋鄉方堡村依託千畝梨園、水庫美景、梨花小鎮等生態資源,舉辦了“大地歡歌 相約四季”春季村晚活動。為期3天的活動接待遊客10.94萬人次,僅餐飲就收入40萬元,實現文化活動效果和經濟收入“雙豐收”。“我們以特有的生態資源為賣點,通過鄉村遊與農産品和美食體驗混搭,讓大家體驗到獨具魅力的文旅體驗。”方堡村黨支部書記方鴻説。
多年來,方堡村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與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水土保持率達到74.64%,小流域林草面積佔宜林草面積的95%,林草覆蓋率提高至80.75%。如今已建成集休閒採摘、康養旅遊、經濟産業于一體的關橋梨花小鎮生態旅遊基地,每年吸引眾多遊客前來打卡。
近年來,海原縣將小流域水環境治理與産業提升、鄉村旅遊有機結合,大力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與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科學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涵養生態管住地下水。今年持續鞏固國家水土保持示範縣、方堡生態清潔小流域水土保持示範工程成果,開工建設了以發展特色林果、地埂防護等為重點的小流域和坡耕地綜合治理項目6個。以河湖圖斑整改、楊坊河治理為重點,加強河湖綜合治理與濕地保護修復,水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我在自家牛場和家裏安裝了屋檐接水設施,每年可積蓄三四百立方米雨水,不僅解決了200余頭牛的飲水問題,還滿足了生活用水需要。”賈塘鄉黃坪村養殖戶楊學寶説。截至目前,該縣在甘城鄉7個行政村691個常住院落實施了屋檐接水項目,每年可收集利用雨水資源4.1萬立方米,年戶均節省用水成本約386元,收集雨水用於發展養殖業和庭院經濟,為水資源配置增加了新水源。
為進一步提高洪水資源利用率,該縣將石峽口水庫苦鹹水和黃河水按一定比例進行摻灌,2023年引用石峽口水庫苦鹹水100萬立方米,有效緩解了灌溉高峰用水需求。實施海原縣第二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老城區雨污分流項目和關莊鄉窯兒村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站等項目,完善再生水供水管網建設,到2025年,再生水利用率達30%以上。
通過預防保護恢復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控制水土流失“兩手抓”,海原縣超標準完成自治區下達的水土流失治理任務,累計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412.61平方公里,基本實現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溝,使有限的水資源得到就地攔蓄利用。“我們將嚴格落實‘四水四定’原則,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努力走出一條城水協調、地水相宜、人水和諧、産水適配的提升之路,為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貢獻海原力量。”海原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
來源:寧夏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海原:“四水四定”織就旱垣新錦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