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

雲南雨林深處:傳統瑤寨的魅力“三變”

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動臘縣的雨林深處,藏著一個美麗的瑤族村寨——河邊村,那裏有宜人的風景、淳樸的村民,還有令人嚮往的“瑤族媽媽的客房”,當你開始享受這裡的美景、美食之時,根本想像不出十多年前村裏的“窮樣”。

曾參與河邊村扶貧幫扶工作的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董強,至今仍記得第一次來到河邊村的尷尬情景,他打趣道:“誰能想到都2015年了,全村還只有一個旱廁。”

河邊村的“窮樣”不光表現在廁所上,還有山路崎嶇、交通閉塞,村內連硬化路都沒有,村民住的都是沒有窗戶、衛生間和廚房的“三無”破舊木房。

正當全村因窮而一籌莫展的時候,精準脫貧政策的“春風”吹進河邊村。當地政府通過“政府+公益力量”的扶貧工作模式,下決心讓河邊村的瑤族群眾換種生活。

首先變的是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在財政資金的支援和公益力量的幫助下,河邊村有了村莊發展整體規劃,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新村”建設。

4年後,“新”河邊村驚艷亮相,除了進村道路、人畜飲水、村莊綠化的改變外,還新增了一棟棟既保留瑤族傳統特色又融入現代元素的木房。

村民李明説:“以前想都不敢想,我們的村子能變得這麼美。很多年輕人都從外地回來,一起參與村裏建設。建好後,年輕人都琢磨著留下來在村裏幹點事情。”

周志學是回村的年輕人之一,在深圳幹了5年廚師的他看到村裏的變化決定回村創業。這就是河邊村開啟的第二變——在做好傳統農業的基礎上,利用雨林、民族等資源優勢,發展特色餐飲、民宿、森林徒步、瑤族文化體驗等新業態。

在中國農業大學團隊和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河邊村成功打造了以民族特色村寨為定位,又融入現代風格的“瑤族媽媽的客房”。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村裏的群眾嘗到了“甜頭”。

為此,村裏還成立了雨林瑤家文旅專業合作社,統籌特色餐飲、民宿等新業態的發展,周志學擔任總經理。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周志學發現了不少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遊客反映客房不夠乾淨。

怎麼解決呢?周志學結合自己之前的經驗,決定建立競爭性激勵機制。看似簡單的操作,讓河邊村迎來了第三變——村民思想觀念的改變,增強了服務意識。

這一改變很快就見到了實效。周志學説:“2023年合作社在新業態方面的收入都保持在40多萬元,其中70%會返給農戶,30%留在合作社繼續投入發展。”如今,河邊村已經形成了獨立運營的良性機制與複合型産業體系,村民自主發展的意識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鄉村全面振興向前邁進一大步。(記者 郜晉亮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傳統瑤寨的魅力“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