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半年漲價超30% 漲價竟與豬肉價格有密切關聯
羽毛球在漲價。
球齡4年的如風是羽毛球運動的忠實愛好者。最近他發現,自己“越來越打不起羽毛球”了。
7月伊始,各大羽毛球廠家迎來新一輪漲價。截至7月8日,羽毛球廠家中,尤尼克斯、亞獅龍、威肯、翎美、威克多、超牌、獅鵬、薰風等都已發佈調價公告,漲幅不小。
半年漲幅超30%
以“羽毛球三大廠”之一的尤尼克斯為例,幾乎每季度結算完成後,都會伴隨其産品的價格上漲。其中,尤尼克斯的主流高端型號AS-05羽毛球的價格變動尤為明顯。幾個月前,一桶羽毛球的零售價還維持在210元,隨後迅速上漲至225元,緊接著價格進一步飆升,直達275元的新高度。
而如風用慣的威克多金黃三號,一桶12個的羽毛球從去年11月的71.1元一桶,以每個季度漲價的節奏,一路狂飆至7月的132元一桶,增長85.65%。
“羽毛球是一種消耗品,基本上每天都要消耗”,他給自己算了筆賬,晚間兩小時,一塊場地平均每人24元,羽毛球消耗3個。不算不知道,他驚訝地發現,“自己不抽煙不喝酒只打羽毛球,日均消費達到了48元”。如果每天都來球場,不包含球衣球鞋,單花在羽毛球上的錢居然達到1500元。
另外一位羽毛球愛好者李藝林也有同樣的擔憂。2022年初,他常用的羽毛球價格在99元一桶,現在已經漲至140元,加上場地從每人平均45元漲至60元,無奈他只能改用另一款價格較低的羽毛球。
他不禁發出疑問,“羽毛球半年漲幅超30%,究竟是哪一步的問題?”
幾乎每一家羽毛球生産商都在調價公告上寫明瞭原因——原材料價格上漲。
安徽省六安市的安徽華羽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是一家有著從原材料加工到羽毛球製作全生産線的工廠。據該工廠負責人李洋(化名)介紹,目前羽毛球多以鴨毛或鵝毛為主要材料,業內稱為“毛片”。
2023年2月,李洋所在的工廠發佈一條視頻,視頻中對一款羽毛球的製作成本進行了詳細的披露:“1個羽毛球有16根羽毛,以每桶12個、每根羽毛成本約6分來算,1桶毛片成本在11.5元左右”,在人工成本約為10元的情況下,當時1桶羽毛球成本在29元前後;而一年後的今天,這桶羽毛球能賣到40元前後。
羽毛球漲價,漲就漲在毛片上。作為一家毛片加工廠的經理,李洋對毛片的價格瞭如指掌,“低檔毛片的價格翻了三倍,中高檔的毛片也至少翻了兩倍”。漲價甚至不是實時跟進的,而是跟股票一樣,“不能説一天一個樣,但5天就會有明顯的變化”。
為什麼漲價?
“歸根到底,是豬肉的問題”,長期觀察市場後李洋發現,毛片價格其實有跡可循。毛片主要來自鴨鵝等養殖業,但養殖數量卻會受到市場其他肉類價格波動的影響,其中豬肉是重要因素。
那麼豬肉如何影響鴨鵝養殖?李洋解釋道,“如果豬肉價格低於鴨肉或鵝肉,民眾更偏向買豬肉,養殖戶養殖鴨鵝的意願就會下降”。
“就像之前非洲豬瘟導致豬肉價格大幅上漲一樣,鴨鵝的價格會隨著其他肉類波動”,來自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資訊所的研究員劉增金研究發現,“豬肉價格上漲會導致人們減少豬肉消費,反過來影響對鴨鵝的需求及大羽價格”。
2019年,中國生豬價格經歷了顯著波動,一度漲至33.53元/公斤。當年大量鴨鵝進入市場,毛片價格經歷慘跌。李洋還記得,那一年工廠虧了幾百萬元。而近年來,儘管生豬價格有所波動,但總體比鴨鵝便宜,養殖戶們更願意選擇養殖生豬。原材料的羽毛供應少了,毛片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換句話説,這是一種反比例關係:豬肉價格高於鴨肉,民眾傾向買鴨肉,那麼鴨子殺得多,毛片變得便宜;豬肉價格低於鴨肉,民眾傾向買豬肉,那麼鴨子殺得少,毛片變得更貴。其中,豬肉價格的小幅波動也會帶來衍生影響,市場經過自我調節,呈現一種“此消彼長”的態勢。
同時,鴨鵝的季節性繁殖也是重要原因。“大多數鵝從3—5月開始陸續進入休産季節,停止産蛋並進入換羽”,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畜牧所副研究員楊雲周發現,沒有種蛋進入市場,鵝苗供應量就會大幅減少,也會導致後續出欄屠宰的鵝減少,呈現一種季節性特徵。
錢進了誰的口袋?
漲價浪潮之下,漲的錢究竟進了誰的口袋?
業內人士稱,目前羽毛球的盈利主要在前端。除去養殖戶,毛片製作端是主要盈利者,他們也被人稱為“毛販子”。毛販子們從屠宰場收購原材料毛,在加工後分級售出。正常情況下,從屠宰場收來的羽毛需要經歷清洗、晾曬、切割、分級等流程,從一批貨到出産毛片需要3個月週期。近一個季度過去,毛片的價格越滾越高,直至達到峰值。
對於小型加工廠來説,漲價不僅賺不到錢,更容易面臨缺貨危機。記者在向一家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的小型代工廠詢問時,被告知“鵝毛羽毛球只剩下200多件庫存”,至於什麼時候恢復供應,廠家表示也不清楚,“只能等毛片價格下來”。
中小型代工廠缺貨,與原材料製作脫不了干系。由於規模較小,中小型代工廠往往直接購入毛片成品。“在市場狂熱的情況下,為了降低風險,大家就不願意採買高價毛片”,李洋表示,一旦價格再次發生波動,“可能一輩子都砸進去了”。
這次漲價“大戰”中,品牌羽毛球的漲價幅度最為可觀。但作為羽毛球品牌“川崎”的代工廠,在回顧過去幾年時,李洋並不認為工廠收入有明顯增長。“體育品牌更多是溢價”,作為生産端的工廠,在整條生産鏈中其實並不“沾光”。
也有人質疑,是否存在“奇貨可居”情況?劉增金認為,目前國內鴨鵝産能還比較足,至少不比前兩年低。但高價下,存在部分鴨鵝惜售和羽毛球囤貨現象。
“説壟斷談不上,但這個行業是存在寡頭的”,李洋説。市場輸入越來越少、價格越炒越高,綜合因素疊加,造成了羽毛球價格的狂飆。
歸根到底,羽毛球價格上漲的原因還是供不應求。2019年以來,多所城市將羽毛球納入升學體育考試範疇,羽毛球的低門檻吸引越來越多人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一面是高歌猛進的原材料成本,另一面是不斷擴大的受眾。供需完全不匹配的情況下,也難怪羽毛球價格一路飆升,直至網友調侃的“月薪兩萬,打不起羽毛球了”。
“如果羽毛球一直都是這個價格,那我可能真的要考慮換一種運動方式”,羽毛球愛好者李藝林無奈地説。(實習生 牛益彤 記者 束涵)
來源:解放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羽毛球半年漲價超30% 漲價竟與豬肉價格有密切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