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納斯縣: 從地頭到雲端的數字農業之變
7月4日,在瑪納斯縣樂土驛鎮黑梁村一望無際的棉田上空,數架無人機按照預先規劃好的飛行路徑,進行棉花封頂劑噴灑作業,簡單快捷又高效,科技感滿滿。
“我們合作社種植棉花4.8萬畝,只需50人管理,從種到收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站在地頭看著無人機作業,瑪納斯縣樂升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馬濤氣定神閒。
目前,瑪納斯縣樂升種植專業合作社已購置價值近千萬元的農用機械20多臺(套),包括北斗衛星導航、智慧灌溉、無人機植保作業等多項現代農業生産技術得到廣泛應用。
在瑪納斯縣,數字農業技術應用還遠不止於此,越來越多的農民把土地“種”上了“雲端”,用跳躍的數字指導生産,實現農業高産、優質、高效。
“這套設備是一體化氣象站,感測器對光照、溫濕度、風速風向等氣象要素進行實時監測和精準採集,管理者通過手機APP就可以及時了解各項氣象參數,以及針對特定作物的氣象預警資訊,及時精準進行農事作業。”7月4日,在位於瑪納斯縣包家店鎮的國家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瑪納斯縣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呂曉慶介紹。
走進該基地的瑪納斯數字農業控制中心,一張大屏動態展示著1.2萬畝示範農田的生産全貌。呂曉慶介紹,這裡的每一片地塊都有專屬的數字編碼和詳細資訊,包括地塊面積、種植作物、病蟲害風險、農機運作軌跡等資訊,在螢幕上一目了然。
“這‘一張圖’上匯聚了衛星遙感監測、智慧灌溉、視頻監控、土壤墑情等物聯網資訊數據,是一張集灌溉資訊、種植監測資訊、環境監測資訊、氣象風險預警資訊于一體的綜合決策地圖,輔助管理者全面掌握高標準農田農作物的動態情況,指導合理進行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以‘物聯網+農業’的模式,幫助農戶實現了‘雲上種地’。”呂曉慶説。
5月24日,瑪納斯縣廣東地鄉廣豐村村民徐榮文接到一通棉花病蟲害預警電話,提示他家種的棉苗生長過旺,並且棉花葉片有薊馬、盲蝽蟓的咬痕。
“當時,我們通過自動觀測資訊發現這片棉田有異常,便在棉田裏放了生長尺規,觀測到棉苗正以每天1釐米的速度生長,極易發生‘高腳棉’現象。”新疆心連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農藝師張寶帥説。於是,他建議徐榮文及時施用縮節胺等生長調節劑對棉花進行化控,同時針對薊馬、盲蝽蟓蟲害,指導徐榮文及時施藥防治。
“過去靠天吃飯,現在靠‘雲’種地,農業高科技成了我們農民的‘田保姆’。有了這個‘田保姆’,我們種地更有底氣。”徐榮文説。
今年,瑪納斯縣建立了天空地一體化的農田動態監測管理應用體系,用眾多感測器和智慧裝備搭建起天空地一體化的精準農情監測系統,在廣袤的田野裏織就了一張多層次、立體化、全天候的天空地一體化“數字網”。這張“網”集衛星遙感監測、水肥一體、農情監測、瑪納斯縣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和“慧鳳收”APP等於一體,形成了天空地一體化數據獲取能力,為農業生産提供科學決策參考,實現了農業精細化、科學化管理。
如今在瑪納斯縣,小麥、棉花、玉米等農作物基礎數據資源採集和匯聚體系基本建成,天空地一體化農業監測網路和重要農産品全産業鏈大數據建設穩步推進,數字農業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促進農業生産更加精準高效。繼去年建設40萬畝數字農業示範基地之後,今年瑪納斯縣計劃新建數字農業示範田20萬畝以上。預計到2025年,該縣將建成百萬畝數字農田。
數據成為農業生産的“新農資”,手機成為農業生産的“新農具”。農民從“靠經驗”到“靠數據”,從“靠手動”到“靠自動”,從“靠人工”到“靠系統”,數字農業的發展推動了農業生産經營方式的深刻變革,也在瑪納斯廣闊的田疇裏,成就著現代農業與鄉村振興的雙向奔赴。
“數字技術已成為驅動農業現代化的‘尖兵利器’,也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動力強勁的‘數字引擎’。我們將積極探索實踐數字農業發展的有效路徑和方式,為全疆數字農業發展做好示範,爭創全國數字農業示範縣,讓更多農民享受到數字農業發展帶來的紅利和實惠。”瑪納斯縣委書記劉強説。(記者 蓋有軍 通訊員 王薇)
來源:新疆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瑪納斯縣: 從地頭到雲端的數字農業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