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寧夏引黃灌區43萬畝小麥陸續開鐮—— 每一滴黃河水都是豐收的底氣

近日,青銅峽市葉盛鎮張莊村,農民駕駛收割機搶收小麥。

寧夏引黃灌區,風吹麥浪滿目金黃,飽滿的麥粒瀑布般流進農戶的車鬥裏,堆成了金色小山……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灌區43萬畝小麥陸續開鐮。

6月以來,寧夏引黃灌區小麥、水稻、玉米等作物用水疊加,用水時段集中,各大幹渠引水量顯著增加。自治區水利調度中心合理調配各幹渠引水流量,全力保障灌區用水準穩有序,讓每一滴黃河水成為灌域小麥豐收最堅實的底氣與依靠。

青銅峽市葉盛鎮張莊村小麥田裏,種植負責人孟廣偉説:“這兩年水淌得好!管水人員下來得勤、溝通得勤、宣傳得勤,協調也及時,準確掌握著我們的用水需求。水得到保障了,收成也提高了!從目前小麥長勢來看,産量比往年要高,一畝地産量應該在1100斤左右,能增産100多斤!”

為保障灌區夏糧增産增收,漢延渠管理處幹部職工在田間地頭查墑情、話農事,精準掌握灌域小麥需水情況、灌溉難點,為及時做好農作物灌溉打好“提前量”;當前,在保障玉米頭水、葡萄和黃花菜等特色農業灌水的同時,適時優先向灌區小麥供水,確保“灌漿水”充沛;小麥收割前,管理處暫時減少幹渠引水,防止其他作物灌溉時淹沒道路,給麥收創造便利的收割條件。

田間機器轟鳴響,喜看新糧入庫藏。近日,唐徠渠青銅峽灌域內6890畝小麥喜迎豐收盛景,各鄉鎮緊抓農時開鐮。唐徠渠管理處密切關注雨情、水情、土壤墑情,精準對接作物需水時段和需水量,科學制定並動態優化灌溉計劃,及時解決1.7萬畝高口高地、梢段用水矛盾等16項群眾急難愁盼,保障了灌區10.3萬畝小麥滿目金黃,豐收在望。

7月3日,在中寧縣白馬鄉的麥田裏,十幾臺大型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陣陣轟鳴聲中,一簇簇金黃緊實的麥穗兒被捲進機艙,經過切割、脫粒等流程,吐出顆顆飽滿的麥粒。“今年水灌得及時,雨也勤,麥子出穗好、籽粒飽滿,預計畝産能達1000斤以上。”中寧縣白馬鄉白馬村黨支部書記龔文生説。今年,七星渠灌區小麥種植面積2.1萬畝,比去年多0.6萬畝。七星渠管理處全方位落實“四水四定”原則,聚焦供水服務主責主業,統籌優化配置水資源,採取編組輪灌、大小水結合等措施,統籌解決高口高地和渠道梢段地區灌溉難的問題,為灌區農業增産、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的水安全基礎。

7月6日,在永寧縣楊和鎮王太村,農民們搶抓晴好天氣,組織機械抓緊收割小麥。為進一步保障灌域夏糧增産增收,惠農渠管理處分析研判當地灌溉形勢,動態掌握灌區用水需求,積極應對灌溉供用水矛盾,確保農作物喝上“及時水”。(記者 裴云云 文/圖)

來源:寧夏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寧夏引黃灌區43萬畝小麥陸續開鐮—— 每一滴黃河水都是豐收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