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 生態為底
在貴陽市息烽縣西山鎮小堡村生態魚養殖基地,50余口魚池錯落有致排列,鱘魚在水池中暢遊。看得見的生機之下,有一套“看不見”的智慧養魚系統在悄然“掌控”一切。
“自從開啟了‘智慧養魚’模式,日子悠閒了不少,關鍵是魚兒養得好!”早上8時,貴州水之源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負責人翟兵,一邊吃著早餐,一邊用手機查看魚苗缸的各項指標。
過去,養魚全靠經驗,擔心魚塘的氧氣含量不足,每隔幾小時翟兵就要查看一次,如有缺氧,需立即開啟水泵增氧,常常一夜無眠。如今,開啟了“智慧養魚”模式後,翟兵不再有這樣的擔憂。一旦出現異常,他可以隨時在手機APP上操作設備,調節相關參數。“現在借助智慧漁業系統,巡查頻次大大降低,出現問題,系統會自動推送報警資訊,第一時間作出反應,大大降低了養殖風險,省時省力又省心。”翟兵説。
為了降低人工和能源成本,同時提高産量,實現規模化效益,水之源還不斷更新設備,將大數據、智慧終端及無線感測器、高清監控等先進科技與智慧設施設備相結合,用於漁業生産。這些智慧設備如同魚塘的“中樞系統”,通過線上監控,不僅避免了人為監測的誤差,還提高了水質環境監測的及時性和實時性。“傳統的池塘養殖,水質狀態難以直觀判斷。但在數字化管理下,我們可以精確監控魚類的存活、生長情況,以及投喂餌料的配比。水體的溶解氧、pH值、亞硝酸鹽等指標一目了然,使得水産養殖更加安全、健康和綠色。”翟兵補充道。
“今年魚的産量預計將提升約25%,我們正努力邁向科學養魚、高效養魚、生態養魚的發展新路徑。”水之源公司法人黃義忠説。
記者看到,在魚池邊,智慧感測器精確地監測著水質的各項指標,確保每一條魚都生長在最適宜的環境中。這種精準化的管理不僅使得魚類的健康狀態更可控,也使得養殖過程更加經濟和可持續。
息烽縣西山鎮黨委副書記方孝付表示,他們還計劃推動“漁+旅遊、水+旅遊”的融合發展,進一步打造“魚騰西山·生態漁谷”的品牌形象。
據悉,息烽縣西山鎮小堡村生態魚養殖基地佔地30畝,總投資1500萬元。項目從2023年11月開始建設,目前已完成1號車間、2號車間、辦公樓和孵化車間的建設,其智慧漁業管理系統也在6月正式建成投産。預計年産鱘魚苗800萬尾,年産值達1200萬元。
在小堡村,通過科學的魚類養殖和水域管理,不僅改善了水質,還促進了當地水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科技賦能下的生態養魚模式,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來源:貴州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科技賦能 生態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