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讓秦韻秦聲響起在離群眾最近的地方

7月1日晚,西安百年秦腔劇社易俗社全體演職人員,帶著精心排演的秦腔晚會演出,走進陜煤實業集團煤機花園小區,為社區居民送上一台精彩的大戲。當晚演出期間突降陣雨,但雨水並未澆滅演員與觀眾們的熱情,反而譜出一曲臺上台下相守相望的“雨中情”。

被譽為長在泥土裏的百年劇社,西安易俗社多年來堅持用民眾喜聞樂見的地方戲秦腔來教化民眾、移風易俗。將秦腔送到田間村口、街道社區、工廠軍營等是易俗社這些年來一直默默踐行的為民事業。

雖然是基層演出,但服裝、道具、舞臺、演員陣容絲毫不含糊——記者在7月1日晚的演出現場看到,在當晚的“秦腔進社區”活動中,包括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惠敏莉在內,陳超武、李洪剛、韓利霞、溫軍海、屈鵬、朱海娥、李東峰等名家都來到現場,為社區居民帶來拿手好戲。

聽聞小區裏來了“名團名角”,天還沒黑,煤機花園小區搭建起的臨時舞臺前已經圍滿了居民。有老人三五成群搬著小板凳早早“前排佔位”,也有坐在爸爸肩膀上的孩子,興致勃勃等候演出開始。

而當夜幕正式降臨,現場頓時被掌聲和喝彩聲環繞:盪氣迴腸的秦人鏗鏘中,《還我河山》《紅旗頌》《繡紅旗》《紅燈記》《林海雪原》《西安事變》《黨的女兒》……一曲曲秦腔經典將崢嶸歲月帶到觀眾眼前;體現黃河兒女民族氣節的《柳河灣的新娘》,助推鄉村振興的《勞模劉西有》,“夢桃精神·代代相傳”的《織夢人》,根據易俗社歷史創編的秦腔史詩《易俗社》以及眉戶《新櫃中緣》,你方唱罷我登臺,現場精彩不斷。

演出正酣時,突然天降大雨,但是臺上台下幾乎沒人離場——臺上的演員依舊認真地唱著戲,不顧雨水打濕了衣服和頭髮;台下的觀眾也不肯離開,撐著傘或者用扇子遮擋著雨水,聚精會神地看著戲。他們之間,仿佛形成了一種彼此守候的默契。

易俗社社長惠敏莉感慨,近年來,易俗社的大量文化惠民演出都是在戶外進行,可即便碰上酷暑、風雪、大雨等惡劣天氣,觀眾依然前來捧場,“老百姓發自內心的熱愛,就是傳統戲曲發展的土壤,也是我們堅守傳統戲曲的意義所在。”記者 孫歡

來源:西安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讓秦韻秦聲響起在離群眾最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