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青海三江源:國家公園裏的生態保護實踐

眼下,正是可可西裏最美的季節——藏羚羊遷徙産仔季。青海省三江源國家公園內,可可西裏五道梁地區的青藏公路3001、3002公里處,是藏羚羊遷徙的重要通道。

“最多的時候,一天有800多只‘羊媽媽’通過青藏公路。”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可可西裏管理處五道梁保護站副站長尕瑪英培説,巡山隊員們不間斷地在公路邊巡護,羊群快靠近公路時,負責攔截車流,待羊群通過公路後再放行。

藏羚羊被稱作“高原精靈”,是青藏高原上特有的珍稀動物。從20世紀80年代因盜獵猖獗而一度瀕危,到如今摘掉“瀕危物種”的帽子,藏羚羊的保護故事,是三江源地區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生態穩步向好的縮影。

從建立自然保護區,到設立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再到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措施不斷提升,反映了我國生態文明體制不斷完善的過程。

2021年,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立。青海省將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國土空間規劃相結合,探索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同時,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管理保護原則,針對體制試點範圍內6類15個保護地人為分割、各自為政、條塊管理、互不融通的體制弊端,進行功能重組、優化組合,有效解決“九龍治水”,完成了國家公園“一塊牌子管到底”的歷史性變革。

三江源國家公園還持續探索公眾共建、共用機制,創新推行生態管護崗位“一戶一崗”制度,有效調動了牧民參與生態保護積極性,推動保護生態和民生改善實現“雙贏”。目前,三江源國家公園內已有17211名牧民成為生態管護員,從事草原管護、生態觀測、氣候監測等工作,守護著美麗家園和萬千生靈。

“國家公園內的一山一水都是我日常巡護的對象。現在生態越來越好,牧民保護的信心越來越足了!”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擔任管護員的牧民永塔説。

青海省去年12月發佈的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園成效及亮點公報顯示,正式設園以來,三江源國家公園水資源總量逐年增加,植被覆蓋度逐步提高,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藏羚羊恢復到7萬多只。新華社記者李琳海、王金金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青海三江源:國家公園裏的生態保護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