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就鄉村振興“幸福路”
6月18日,記者驅車行駛在陜西省“四好農村路”示範縣——黃龍縣的公路上。夏日的黃龍滿目蒼翠,一條條農村公路為鄉村發展疏通了“經脈”、挺起了“骨架”,鋪就了鄉村振興“快車道”、群眾出行“幸福路”。
黃龍縣全面落實農村公路“路長制”工作,建立完善、清晰的農村公路管理分級體系,構建佈局合理、建養並重、安全暢通、服務優質的農村公路發展新格局,為群眾營造“暢、安、舒、美”的出行環境。
資訊公開 及時解決問題
農村公路“建好”是基礎,“管好”是手段,“護好”是保障。
記者在黃龍縣崾嶮鄉一條縣道上看到,路邊的“路長制”公路養護牌上,路線名稱、編號、里程,以及各級路長和養護責任人的姓名、職責等資訊一目了然。
崾嶮鄉還公佈了監督電話,邀請村民一起監督管護。村民可以根據路況撥打電話進行監督投訴,實現了隱患在一線發現,問題在一線解決,責任在一線落實。
“自從有了路長,路面乾淨了,車輛暢通了,環境更好了。”談起“路長制”實施以來的變化,崾嶮鄉魯家垣村村民馬勝海説。
崾嶮鄉堅持按照“分級管理、多方監督”的原則,抓實由鄉、村負責人組成的“路長制”管理體系,由各路段路長牽頭,統籌推進路域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工作。
“下一步,我們要繼續以‘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為總目標,將農村公路納入多元化管理,讓一條條農村公路通鎮暢村,成為‘民生路’‘産業路’‘致富路’。”崾嶮鄉鄉長景烽説。
定期巡查 重在日常養護
道路乾淨暢通,沿線青山如黛、風景如畫……走進黃龍縣三岔鎮孟家山村,“暢、安、舒、美”的公路獲得村民點讚。
“原先遇到極端天氣出門都困難。現在政府修的這條水泥路讓我們出行方便了不少,而且路面乾淨整潔,走在這條路上,我心情也很好。”孟家山村村民劉喜來介紹。
要想富,先修路。農村公路對促進“三農”發展和鄉村振興具有基礎性、保障性作用。目前,三岔鎮建立了以鎮長為總路長,包村領導為一級路長,村黨支部書記、副書記為二級路長,小組長為三級路長的管理體系。同時,該鎮制定出臺了《三岔鎮農村公路養護實施細則》,探索推行“344”工作機制,指導各村把愛路護路納入各村村規民約,並進行監督、檢查、考核和評比,做到“有路必管、管必到位,有路必養、養必見效”。
“各村都有養護人員定期開展道路巡查,及時處理因自然災害、惡劣天氣造成的路面隱患。同時,我們將標誌、標牌、護欄、護墩、警示樁等各類安防設施全部納入養護範疇,採取‘村級上報、巡查發現、破損修復、定期補充’的原則,確保轄區道路關鍵部位安全措施不缺位。這樣一來,不僅方便了群眾,美化了環境,也對防汛起到了積極作用。”三岔鎮鎮長羅葉軍説。
因路而興 連通美好生活
連日來,在黃龍縣界頭廟鎮一條蜿蜒的山間公路上,運貨車輛來往不斷。界頭廟鎮的玉米、聖女果、櫻桃、連翹等農特産品被運往全國各地,帶動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這條農村公路,不僅讓村民出行更方便了,還吸引了不少外地客商前來收購我們村的蔬菜瓜果。如今,村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都有了保障。”看著一箱箱等待裝車銷往外地的聖女果,界頭廟鎮紅羅圈村黨支部書記毛義笑著説。
“沒修路之前,村裏泥土飛揚,村民總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現在不一樣了,很多客商進村收購農産品,農産品的價格隨之上漲。曾經的‘糟心路’如今變成了群眾的‘致富路’。”界頭廟鎮碾子垣村村民王玉生對此感觸很深。
截至去年,黃龍縣農村公路總里程達1100.2公里,全縣農村公路橋梁有52座,行政村通暢率達到100%。依託“四好農村路”,黃龍縣實現全域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公路、站點、運輸、郵政協同發展。黃龍縣農村公路由“窄”變“寬”、由“線”成“網”、由“通”轉“暢”,農村路網不斷延伸,眾多特色産業因路而起、因路而興,群眾因路而富。
“下一步,黃龍將繼續深化‘四好農村路’建設,進一步提高農村公路發展品質和通暢水準,提高安全水準和管養水準,提升農村居民出行品質。”黃龍縣交通運輸局局長邢利斌説。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鋪就鄉村振興“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