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強化機制 注重預防 切實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6月26日下午,“增進民生福祉 推動現代化建設成果惠民利民”系列新聞發佈會第二場在陜西省銅川市新聞發佈廳舉辦。銅川市應急管理局二級調研員朱志民、黨委委員、副局長楊柏峰出席新聞發佈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圖片36

銅川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型工業城市,位於陜西省中部,地處關中盆地與陜北黃土高原過渡帶,境內山川垣峁相接、自然條件複雜。轄三區一縣和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行政區劃面積3882平方公里,城鎮化率64.4%。據有關數據顯示,2023年全市降雨16輪次,降雨量930多毫米,旱澇不均、旱澇急轉、受災情況極不平衡;共有註冊登記的地質災害隱患點181處。林業用地343.1萬畝,草地13.3萬畝,森林和林木覆蓋率分別為48.5%和54.9%。

近年來,銅川市應急管理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決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堅持服務中心和災害應對“雙輪驅動”,以“大應急”視角,統籌做好自然災害防範、受災群眾救助等各項工作。

防災減災機制日益完善。認真貫徹落實“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防災減災新理念,注重災前預防。進一步完善市防汛抗旱、森林防滅火、抗震救災等指揮部辦公室工作規則和各部門分工協同機制,科學應對極端天氣帶來的風險,在實戰中形成了“五早五全(早備戰、全壓實,早會商、全聯動,早排查、全管控,早預警、全覆蓋,早響應、全轉移)”“兩段叫應(雨前預報叫應,雨中臨災叫應)”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強化災害防範和救災救援一體化管理。定期不定期組織開展自然災害風險會商研判,及時發佈災害風險監測資訊,為災害風險的防範提供決策依據。2023年以來,組織召開風險隱患和災情會商會議7次,發佈風險監測資訊20余期,災害天氣預警53條,將氣象災害預警資訊增加為啟動應急響應的條件之一,從災後應急救援性響應轉變為災前應急防禦性響應,為開展搶險救災打好了“提前量”。

災害防範應對迅速高效。去年,銅川市極端天氣頻發,共遭受洪澇、風雹自然災害10輪次,受災人口共75141人次,農作物受災面積10528.51公頃,倒塌房屋18間,嚴重損壞房屋46間,一般損壞房屋93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4315.1萬元。面對嚴重災情,市應急管理局堅持日會商、日調度、日研判,點面結合實時掌握災害動態監測預警情況,密切關注災害風險趨勢變化,及時啟動應急響應,成功防範應對強降雨天氣帶來的災害。同時,認真開展災害救助,切實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爭取中省自然災害救助資金594萬元,按照“戶報、村評、鄉審、縣定”原則,及時發放到受災群眾手中,共救助受災群眾3.4903萬人,實際救助受災群眾覆蓋率100%。防汛期、森林防火期實現了“零傷亡”目標,自然災害形勢總體穩定。

應急救援能力全面提升。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機制,制定《銅川市突發事件應急聯動機制》、《極端災害性天氣安全防範應對機制》,明確應急處置工作任務,落實工作責任,固化處置流程。制定《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管理辦法》,依託有關部門企業成立了危險化學品、電力搶修、燃氣事故搶險、市政設施搶險、自來水管網搶險維護、地質災害技術支援保障和公路保暢搶險7支專業隊伍;在照金、陳爐、黃堡、董家河、彭鎮5個重點鎮就地部署消防救援隊,在宜君縣太安鎮部署了市森林消防救援隊。將銅川礦山救護大隊納入全市應急救援隊伍體系;銅川曙光應急救援中心作為全市唯一的志願者力量,參與社區宣傳培訓、應急演練和相關救援活動。目前,全市專業應急救援力量總數780人。為提高就近救援和先期處置能力,推進鄉鎮(街道)和村(社區)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跑出搶險救援“加速度”,讓救援者就在身邊。

應急物資保障更加有力。高標準完成市級救災物資儲備庫通電通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印臺區、宜君縣救災物資儲備庫物資入庫和有效運作。目前,市級應急救災物資儲備庫記憶體儲有帳篷、折疊床、棉被、棉大衣、取暖爐、防潮墊、移動照明設備等應急救災物資26類1.7萬件,可以保證銅川市啟動應急響應時,緊急轉移安置1000名受災群眾的物資需求。在重點29個鄉鎮(街道)、230個村(社區)設立了應急物資儲備點,儲備救災物資20類2.94萬件(套)。各區縣根據實際,整合儲備應急救援物資,儲備防火、防汛、救災物資64類4.13萬件(套),初步形成了四級應急物資儲備體系。依託村委會大院、廣場、學校操場等建設和改造,以人口密集區和村組聚集地為重點,標準化建設應急避難場所,投入20萬元資金,對災情集中,相對偏遠的4個村組應急避難場所進行提升改造,避免災後次生災害影響。

綜合減災基礎持續鞏固。2020-2022年,市應急管理局按照統一部署開展了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統籌應急、水利、氣象、林業、地震、交通、住建、城管等行業領域開展了致災因子、承災體、減災能力的全方位、全鏈條普查,完成了各類數據採集、核查等工作,摸清了災害風險底數。推進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制定《關於加強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的實施方案》《銅川市鄉鎮(街道)、村(社區)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規範(試行)》,以鄉鎮(街道)“十有”,村(社區)“五有”建設彌補防災減災救災薄弱環節。精心策劃開展“5·12”防災減災日、“10·13”國際減災日等宣傳活動,積極開展綜合減災示範創建,持續推進安全宣傳“五進”,基層綜合防治能力不斷加強。

朱志民表示,下一步銅川市應急管理局將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不斷優化統籌協調工作機制、全面提升應急救援水準、持續完善應急指揮體系、夯實基層防災減災基礎,提高防災減災救災保障能力,最大程度減輕災害損失。(銅川市應急管理局)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鄒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