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踐行大食物觀 興業銀行助力“産供銷”念好“山海經”

初夏時節,從山東日照駛入深藍,在離岸10海裏處,全國最大的全潛式深遠海三文魚養殖網箱內,一條條肥碩的三文魚等待躍上餐桌。在興業銀行海洋牧場項目貸款支援下,三文魚産業科創基地一期項目正在加緊施工,包括6個桁架式深水網箱、深加工廠等,耕海牧漁,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藍色國土長出“新糧倉”。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作為根植福建的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興業銀行始終胸懷“國之大者”,積極踐行大食物觀,圍繞區域資源稟賦,持續加大優化金融供給,聚力“産供銷”,念好“山海經”,打造興業特色金融服務模式,為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提供有力金融支撐。截至2023年末,該行涉農貸款餘額超過6600億元,較年初增長超過20%。

靠山吃山唱山歌

“嘗鮮無不道春筍”。地處閩北的建甌是全國十大竹鄉之一、“中國筍竹之都”,立竹量、竹材産量、鮮筍産量均居全國縣(市)之首。茫茫竹海,鮮筍生産一年四季不打烊。漫山遍野的小竹筍正變成鄉村振興的“金疙瘩”。

走進福建明良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上百名工人正在對剛剛出土的鮮筍進行切分、稱重、發酵……作為深耕建甌近20年的竹筍、蔬菜等農産品生産銷售企業,明良食品正緊跟市場潮流,根據年輕人工作生活快節奏的特點,研發出開袋即食産品,贏得了年輕消費者的青睞。

隨著市場需求不斷增大,公司急需資金對生産設備進行改造升級,提高機械化、自動化生産水準。興業銀行南平分行金融特派員了解情況後,立即到府服務,送來金融“及時雨”。自2023年至今,興業銀行南平分行為竹筍産業累計發放貸款金額近3億元,以金融活水澆灌竹筍産業節節高。

廣袤的森林,不僅是天然的“水庫”“碳庫”,也是巨大的“糧庫”。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達24.02%,豐富的森林資源提供各種各樣的食材,是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興業銀行圍繞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推進綠色金融、數字金融與普惠金融融合發展,打通“兩山”轉換通道,讓森林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實現“綠富雙贏”。

滿城茶飄香,知是到安溪。在鐵觀音原産地安溪,從高山茶園到批發市場,一片葉、一盞茶帶動了一個産業、富了一方百姓。“運用衛星遙感技術,不僅為我們裝上了‘千里眼’,能對茶園精準監測,讓我們心裏有底,也讓銀行胸中有數,貸款資金放得更快了!”一家茶葉企業負責人感慨道。

2022年12月,興業銀行上線衛星遙感應用系統,以衛星遙感技術賦能種植和林業碳匯等場景業務,破解傳統涉農融資過程中遇到的缺少抵質押物、資産價值難評估等問題,探索打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數字興業”模式。興業銀行泉州分行以衛星遙感技術為支撐,依託“種植流”模型,建立作物種植畫像,為“三農”客戶融資風險評估增加可信數據源,為種植産業精準授信提供了科技支撐,截至2024年4月末,分行已勾畫茶園7600余畝,落地貸款近6400萬元。

在安徽亳州,薄殼山核桃種植規模逐年增加,已成為增收致富的“搖錢樹”、保障糧油安全的“油用樹”,為林農、林企帶來了豐厚的收益。

“我們一直想擴大規模,但是苦於沒有抵押物,貸不到款。遇到興業銀行合肥分行,他們創新以林權證為抵押,為我們發放林權抵押貸款400萬元。”一家經營薄殼山核桃種植、加工、銷售的企業負責人説。林權抵押貸款不僅盤活了農村林業資源,使資源變資産,讓資産變資金,也是積極踐行林權制度改革的生動實踐。

靠海吃海念海經

每年新春未到,陽澄湖上蟹農漁船點點。“每年都是這樣,春節後開始新一年的投放,到秋天又是新一年的收成!”當地的養殖戶説道。

江蘇陽澄湖大閘蟹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營陽澄湖大閘蟹種苗繁殖、養殖、收購與銷售的蘇州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近年來,伴隨著業務規模擴展、銷售額上升,公司需要擴展銷售平臺渠道,在生産經營中存在資金需求。

興業銀行蘇州分行開展深入調研,走規模企業、訪小型農戶、看養殖現場、聽專家意見,從産品設計、服務模式、擔保方式、專業團隊、風險把控等方面入手,創新為蘇州地區蟹企、蟹農打造了專屬的貸款産品。目前興業銀行蘇州分行已經發放大閘蟹産業相關貸款近2億元。

我國擁有18000公里海岸線和大量的淡水湖泊河流資源。2023年我國水産品總産量達7100萬噸。興業銀行因地制宜,聚焦水面漁業、水産養殖等産業融資難題,創新金融産品,助力構築“水上糧倉”。

深居內陸、離海最遠的新疆,卻成為“水産大省”。“我們在伊犁河流域的溫泉水庫和吉林臺水庫建設養殖基地,進行三文魚養殖已有8年時間。”新疆三文漁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説。溫泉水庫和吉林臺水庫三文魚養殖基地的養護人,均是當地的哈薩克族牧民。養殖基地的建成,為牧民們提供了長期穩定的工作,使他們擺脫了“擇草而居”的遊牧生活。

新疆三文魚增産增收的背後,不僅依靠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更離不開資金“活水”帶來的底氣。近年來,受市場環境影響,當地陸續出現了三文魚運輸及銷售不暢的情況,新疆三文漁業有限公司回款賬期延長、週轉資金困難等問題迫在眉睫。“興業銀行的工作人員組成小分隊,輾轉300多公里,來到現場為我們出謀劃策,以生物性資産、存貨、水面經營權為浮動抵押物的擔保方式,給予項目前期貸款7000萬元授信總額,幫助我們解決了大問題!”該公司負責人滿是感激。

暢通設施農業“錢路子”

踏入山東壽光,映入眼簾的是成方連片的蔬菜大棚。近年來,壽光開啟農業産業現代化進程,成為全國人民的“菜籃子”。目前壽光蔬菜種植面積發展到60萬畝,大棚蔬菜年産量450萬噸,同時建立了全國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和産地交易市場,形成了産、購、銷一條龍的産業化經營格局,成為我國設施農業的典型代表。

守護“菜籃子”,要暢通“錢路子”。興業銀行濟南分行深化“區域+行業”經營,推動資金鏈與産業鏈深度融合。一方面支援蔬菜種植基礎設施建設,為壽光港投産業園運營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投放3.5億元項目貸款,惠及壽光600個高標準蔬菜大棚,受益農戶500余戶;另一方面創設蔬菜種植農戶專屬貸款産品,有效解決蔬菜種植戶翻蓋、擴建大棚、購買原材料等資金需求。

“興業銀行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有助農服務點,可以申請辦理信用貸款,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諮詢,客戶經理指導我從手機上申請,50萬元很快就批下來了!”壽光市東斟灌村蔬菜種植戶李艷城説。作為一名返鄉創業青年,他專門從事五彩椒種植,是興業銀行蔬菜種植農戶專屬貸款産品的首批受益者。目前,該産品已服務客戶超千戶,貸款金額近3億元。

在廈門,去年11月以來,廈門市LTS食品冷凍有限公司進入蔬菜加工出口旺季,流動經營週轉資金出現缺口。得知企業面臨的困難後,興業銀行廈門分行第一時間走進生産車間了解情況,借助“廈門市中小微企業增信基金”政策,為其提供1000萬元授信額度的綜合融資方案,幫助該公司克服資金週轉瓶頸,助力保障蔬菜生産加工。

我國是設施農業大國,設施農業面積佔全球80%以上。聚焦設施農業轉型升級,興業銀行發揮金融科技優勢,推動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現代資訊技術與農業産業鏈融合,建設智慧農業。

興業銀行推出的生物資産數字化監管平臺就是助力發展智慧農業的生動實踐。該行通過“物聯網+區塊鏈+AI技術”實現對不同生物品種、養殖場景的活體存欄情況智慧盤點,利用數字化手段賦能銀行貸後管理工作,並以此創設生物資産抵押融資産品,破解了養殖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日前該行正式推出3.0版本,進一步降低監管設備布設成本與時間成本,帶動生物活體抵押貸款投放超11億元。(興業銀行蘭州分行)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鄒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