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藥大學孫思邈醫院腦病科主任雷華斌:至勤至善鑄仁德 至精至微守初心
“很多人都是慕名而來,找我們雷主任看病,平時還帶著我們外出學習考察、積累經驗,在他的帶領下,我們科室在各方面始終都是遙遙領先,我們主任人真的特別好。”北京中醫藥大學孫思邈醫院腦病科副主任醫師黃大夫自信滿滿地説。
當和藹可親的雷華斌談及學醫的初衷時,言語間滿是感慨。“小時候最讓我觸動的事情就是他的母親反覆腦梗死,之後又腦出血,一直臥床成植物狀態。”
雷華斌出生在陜西省商洛市洛南縣,那是一個缺醫少藥的年代,加之舅舅也是當地赤腳醫生,年幼的他又目睹舅舅用一根銀針,一把草藥治愈無數病人。從此,他對中醫産生濃厚興趣,高考時義無反顧填報了陜西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專業。畢業後便從事中醫工作,一幹就是20餘年,通過長期臨床實踐,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憑藉敢於創新的勇氣和毅力,成為了患者心目中中西醫結合治療腦病科領域的“知名”人士。
雷華斌常説“一人癱,全家癱,一旦家有腦梗病人,整個家庭會變得無比困難,現在腦梗病是越來越年輕化。”
舍家為公 兒子以父為傲
他和妻子都是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孫思邈醫院上班,妻子是檢驗科主任,兒子目前就讀初一,兩人忙起來,更是無暇照顧兒子。
“每天早上第一個送兒子上學的是他,最後一個接兒子的也是他。”尤其是在疫情期間,老丈人年紀大了,平時還要給孩子舅舅打電話幫忙接兒子,這樣的日子更是習以為常。
雷華斌説:“接送孩子本就3到5分鐘搞定,結果在他身上3到5分鐘時間根本不夠用。有時,剛準備下班,病人就來了,危機時刻要做手術,還要觀察病人平穩情況,加之要寫病歷,累了就在科室睡十幾分鐘,都覺得是件很奢侈的事。”
後來,兒子上小學給報了託管班,每到下午放學就自己去託管,有次,他發現兒子一點也不想去託管,他和妻子就很納悶,因為兒子性格有些靦腆,晚上無意間發現兒子後背有傷疤是被咬的齒痕,經過妻子的引導和追問,原來是在託管受了委屈,無奈之下夫妻商量後,便請了保姆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
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進房間,兒子就會揉揉惺忪的睡眼起床,準備去幼兒園。而這個時候,雷華斌早已奔赴醫院,開始忙碌地工作。一天晚上,兒子一直強撐著睡意等雷華斌回來,不知不覺已過淩晨。終於,雷華斌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一開門卻發現兒子還沒睡,正坐在沙發上等著他,他驚訝地問:“寶貝,怎麼還沒睡呀?”兒子一下子撲進雷華斌懷裏,緊緊抱住他説:“爸爸,我想等你回來。我今天在幼兒園給小朋友們説我爸爸是個很厲害的腦科醫生,他們都可羨慕我了呢。”雷華斌聽了,心中滿是感動,可同時眼裏也泛起了愧疚的淚花。雷華斌蹲下來緊緊抱住兒子,輕聲説:“寶貝,爸爸對不起你,都沒時間陪你。”兒子卻搖搖頭説:“爸爸,我不怪你,我為你驕傲。我知道你在救很多人的命,你是大英雄!”雷華斌的淚水差點奪眶而出,他更加緊緊地抱住了兒子,在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更加努力工作,也要抽出時間多陪陪兒子。
之後,雷華斌也會在忙碌的間隙,想起兒子那驕傲的眼神,充滿了力量,繼續在崗位上為更多的人帶去希望。他常常覺得自己“虧欠”孩子,舍“小家”護“大家”。然而在孩子眼裏,他依然是最棒的爸爸,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讚揚、敬仰、期待與榮光的背後,不止是對職業和理想的堅持,更是雷華斌給孩子樹立的榜樣,是社會責任的擔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醫者父母心。
患者有堅實“醫”靠
某日下午,一名退休教師,由於是腦血栓已陷入昏迷狀態,呼之不應,半邊身體無法動彈,立即便送往北京中醫藥大學孫思邈醫院腦病科,生命處於垂危狀態,雷華斌看到此情況,迅速啟動了急性腦卒中“綠色通道”,為患者進行最佳黃金時間溶栓。隨後,經過一系列救治,成功取出血栓,患者血管恢復暢通,血流速度正常,整個過程用時僅20分鐘,手術順利完成。
最後,患者還需要根據病情恢復得如何進行一段時間康復訓練,後期費用很大,雷華斌就組織科室人員為患者捐款5000余元用於患者治療及後期康復。
患者十分激動地感謝道:“從入院到各項檢查再到治療用了不到半個小時,可見雷主任帶領的醫療團隊,才讓我有了二次重生的機會。”
“清楚得記得,有一次患者當天的治療已結束,已經下班回家的他因擔心患者病情有變化,又匆忙趕回病房進行查看。”雷華斌説:“多年來,對科室住院的每一位患者,作為科室主任除了聽主管醫生彙報病史外,還會親自詢問病情,查看檢查單等,對醫生給出的診斷、治療方案,加以分析和確定,以保證每位住院患者接受到有效的診治。”
在臨床診療中,他注重疾病診治的同時,也堅持治未病的理念。經常帶領科室走訪基層宣教。“急性腦卒中是常見病、多發病,一旦發生往往會遺留功能缺損,所以預防極其重要。”雷華斌經常結合“名中醫走訪基層”開展義診活動的契機,利用微信網路平臺推送科普文章等形式,向市民和群眾進行中醫健康管理知識的宣講,使廣大群眾了解腦梗死、認識中風、積極治療急性腦卒中。
正因為雷華斌做出的突出貢獻,2019年他被評為“銅川市十大傑出青年”,發表論文10余篇,榮獲銅川市第二屆優秀論文二等獎。
只有在醫院才睡的“踏實”
雷華斌狹小的辦公室裏擺放著一個人體模型、一台電腦、一個櫃子和一張小型沙發。在剛來銅川時,上班精力充沛,再加上腦病科的重症監護室剛建立,許多醫生還不能獨當一面。為此,他常年吃住在醫院,由於腦病科重症患者多,他晚上在家休息經常會被電話鈴聲驚醒——“搶救遇到棘手問題,請您速到科室!”只要半夜電話鈴響起,就意味著又一個危重病人正在搶救。雖然他家距離醫院只有10分鐘左右的車程,但搶救病人必須分秒必爭,他乾脆幾乎天天晚上都睡在值班室,一有搶救馬上到場。“在家睡得不踏實”,雷華斌説。
2023年2月14日,那是一個記憶尤深的日子,當別人還沉浸在情人節的浪漫之中時,雷華斌在加班時卻遭受人生之中最大的打擊,一場疾病突襲而來,突發呼衰、心衰差點使他失去生命,最終經過積極救治他的身體得以逐漸恢復。當身體還未完全恢復時,他第一時間關心科室發展。不久之後便又投入到緊張而有序的工作中,他説:“目前科室正處在發展階段,科室需要我,患者更需要我。”
始於信任,忠於醫技,敬于醫德。從2004年畢業到進入工作崗位的第一天起,就一心撲在醫療工作中,以科室為家,從清晨到日暮。在工作中為人謙遜,時常看到雷華斌跟年輕同事虛心求教的畫面,正是這種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成就了他精湛的醫術,科室內收穫的錦旗挂滿一整面墻。
雷華斌堅定地説:“自從上班到現在,二十多年來,我從未休過年假,也沒有帶著孩子和家人出去玩,因為職業特殊,治病救人是我的初心更是使命。”
人才引擎“驅動”科室發展
科室要發展,人才是關鍵。近年來,北京中醫藥大學孫思邈醫院腦病科引進高層次人才,全科室共有16名醫生。雷華斌帶領的科室,經常鼓勵年輕醫生輪流外出學習,跟各大醫院分享交流典型案例。並在危重病人的搶救中言傳身教培養科室的青年醫生儘快成才。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成長為獨當一面的骨幹醫師。
“專業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做強學科的最終目的,要落點在為更多患者服務上。”這是北京中醫藥大學孫思邈醫院腦病科年輕醫生們常説的話。
近年來,北京中醫藥大學孫思邈醫院腦病科是重點打造的集醫療、科研、教學為一體的標準化科室,該科室以急性腦卒中救治為主攻方向,運用現代醫學先進診療技術,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特色與優勢,為患者提供中西醫藥物治療和“一站式”的優質服務,提高臨床療效。
雷華斌説:“今後,我們將繼續加大對高層次醫學人才的引進力度,重點引進在醫學領域有突出貢獻或專業特長的專家學者,進一步提升醫院的綜合實力和醫療服務水準,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醫療資源的需求。”
在奮鬥的歲月裏,輪換的是季節,不變的是雷華斌的身影,“立德、行醫、治學、為師”。20年來,雷華斌始終踐行著“德為先”的醫者精神,保持行止有度的初心不改,篤行著“醫學工匠”的行醫態度,抒寫了一名中醫人的光彩人生。談及未來,雷華斌表示將依然投身中醫,在醫療事業中奉獻自己的光和熱,為中醫藥事業發展貢獻力量!(陳曉平 通訊員 田小婭)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鄒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