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

高考後又現“摘鏡熱”,醫生給出重要提醒

“高考過後,來諮詢屈光手術的考生明顯多了,就診量上漲了近50%。”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屈光科副主任醫師張志華趁著忙碌間隙與記者交談了幾句。不一會兒,門口排起了隊,她又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

每年高考後,醫院眼科便會迎來一波“摘鏡熱”。不少近視的考生們,出於入伍體檢、專業選擇、改變形象等種種需求,到醫院諮詢近視手術。

這種手術是否人人能做?先拼成績、後做手術的模式是否真能兩全其美?日前,記者走進市一醫院屈光科診室一探究竟。

屈光門診幾乎擠滿了高考生

“我之前近視500多度,還有散光,現在做完手術不用再戴眼鏡,感覺方便多了。”小孫此次是來醫院復查的,高考前,家長就替她約好了張志華的專家門診,如今已做完手術一週。

卡準時間來做近視手術,像小孫這樣的考生並不少見。高考後,近視手術成了不少考生關注的熱門話題,更有人直言:“高考後的頭等大事,就是做手術摘眼鏡!”

“近視手術一般適合18周歲及以上、兩年內近視度數比較穩定的人群。高考後,大部分孩子的年齡都達到了手術標準。”近段時間來,張志華的屈光門診上幾乎擠滿了高考生。小陸一直心心唸唸想要參軍入伍,可雙眼散光加近視差點讓他與夢想失之交臂。如今他已做完檢查,準備手術。

據張志華介紹,近視手術一般分為角膜鐳射切削術以及人工晶體植入術兩大類,其中,鐳射手術為門診手術,無需住院。一般情況下,患者第一天到院檢查,如符合手術條件,最快可安排第二天手術。通常來説,術後第二天即可正常生活,視力能夠通過體檢,一至兩周能完全恢復正常生活和學習。

考慮到暑期是近視手術高峰期,市一醫院屈光科特地為考生們開闢了“摘鏡綠色通道”,考生可憑准考證進行優先安排,給眼睛留出充足的恢復時間,確保視力穩定恢復。

近視手術並非人人都能做

國家衛健委2023年公佈的數據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2.7%,其中高中生為80.5%,這意味著不少考生會因近視而報考受限。

“為了不耽誤孩子的前途,不少父母會將近視手術當做贈予子女的‘成人禮’。”從業多年來,張志華有個明顯感受,家長對近視手術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了。但現實情況是,近視手術並非人人都能做。

門診上,小周有些喪氣,他的“摘鏡夢”暫時破碎了。醫生檢查時發現,他右眼中央區有大片圓形病灶伴浸潤,“你的角膜上都是一個個圈圈,目前還不適合做近視手術”。

原來,小周在三年前曾得過一次嚴重的角膜炎,沒想到當時並未徹底治愈,炎症還在不斷傷害著角膜。“先用藥,觀察一段時間再檢查。”聽到醫生的話,小周有些失落地走出了診室。

被張志華“勸退”的患者不在少數。她告訴記者,詳盡的術前檢查是確保視覺品質的前提,近視手術前需做20多項眼部檢查,以判斷患者是否適合手術、適合哪種手術,並排除潛在的圓錐角膜、嚴重幹眼以及角膜過薄等不適合近視手術的人群。

科學用眼,保護視力才是關鍵

當下,近視已成為青少年較普遍的眼健康問題。眼科醫生分析,不少青少年因課業繁重,電子産品使用時間過長,同時戶外活動時間大幅減少,導致近視發病年齡大大提前。

“目前,角膜鐳射手術適合度數範圍在1000度以內,人工晶體植入術則在1800度以內。不少父母想當然地認為,一次手術就能解決孩子的視力問題,所以做好了讓孩子先拼成績、再做近視手術的打算。”在張志華看來,通過近視手術摘鏡實屬下策,雖然手術能安全、方便、快捷地矯正視力,但這畢竟是矯正術而非治療術,“孩子不是不戴眼鏡了,而是通過手術將眼鏡安在了眼睛上。”

説得更直白些,近視手術,是一台治標而不治本的手術,因近視引起的角膜變薄、眼軸延長等生物學基礎依舊存在,而這可能帶來諸如視網膜脫離、黃斑變性、黃斑出血等十分嚴重甚至致盲性的眼底病變。

此外,近視手術並非一勞永逸,術後不意味著不會再近視,仍需注意科學用眼來維持良好的視力狀態。

醫生還發出提醒,暑期即將來臨,家長可以適當增加孩子陽光戶外活動時間,減少連續近距離用眼時間,牢記3010法則(連續近距離用眼30分鐘遠眺5米以外物體10分鐘)。“孩子年齡越小,連續用眼時間應越短,閱讀、寫字時應確保光線適宜,做到‘一拳一尺一寸’,以減少近視的發生。”

來源:文匯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高考後又現“摘鏡熱”,醫生給出重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