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印臺:廢棄秸稈綜合利用 “生態包袱”變“綠色財富”
農機手正在進行小麥秸稈打捆作業
走進陜西省銅川市印臺區陳爐鎮穆家莊村一組的麥地,一台秸稈撿拾打捆機正在田間來回穿梭,進行小麥秸稈打捆作業。摟草機在前,打捆機在後,一吞一吐之間,秸稈成“垛”,不一會兒,地裏都是圓柱形的麥秸稈。
正在麥田裏忙碌的村民郭長全告訴記者:“以前麥子、玉米等農作物豐收後,秸稈不知道怎麼處理,廢棄秸稈留在地裏影響下茬農作物種植呢,現在農業農村局找來合作社直接將秸稈從地裏回收再利用了,我也省心了。”作為農業生産的“邊角料”,農作物秸稈處理不好會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利用好了則能創造價值、改善生態。近年來,印臺區開始嘗試秸稈處理的新解法,結合轄區優勢大力開展秸稈“五料化”利用,逐步讓“生態包袱”變“綠色財富”。
秸稈含氮、磷、鉀等有機質和微量元素,經過加工可轉化為肥料或飼料,是綠色農業發展的有機肥源。從經濟效益上看,具有很大“含金量”。銅川市印臺區今朝綠地農機合作社主要從事農産品種植、加工、貯藏等環節的經營服務,每到夏收時節,合作社的20多臺拖拉機忙得不可開交。
銅川市印臺區今朝綠地農機合作社監事長王文麗説:“合作社今年承擔土地託管4000多畝,目前正值夏收的黃金季節,已收穫小麥3000多畝,現正進行秸稈回收工作,目前一共回收了650噸秸稈,實現收入36萬元,還有1000多畝正在緊鑼密鼓地收割中。”
據了解,銅川市印臺區今朝綠地農機合作社每年收割秸稈2800余噸進行飼料和肥料的轉化後供不應求,主要供應給本地的養殖廠和周邊鎮村的食用菌基地,今年的銷售價格為每噸650元,年盈利預計可達200萬元。
收集打捆成功的秸稈垛
截至目前,印臺全區秸稈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7%,進一步提高了秸稈利用價值,實現種植戶和養殖戶雙贏的局面。印臺區農機安全監理站負責人張晶表示:“下一步,將繼續發揮農事綜合服務中心作用,聚力打造陳爐小麥秸稈綜合利用示範鎮,持續推廣秸稈五料化利用模式,不斷優化肥料化、飼料化利用結構,進一步探索原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利用模式,不斷提升全區小麥秸稈綜合利用水準。”(陳曉平 通訊員 侯娟 郭勇剛)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鄒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