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大灣區高等教育聚集優勢日漸顯現

香港科技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近日共同宣佈推出“紅鳥跨校園學習計劃”,以進一步加強兩校學生在學術、科研及社會活動方面的互動交流,並於“港科大一體,雙校互補”的框架下,通過“科目共用”和“學分互換互認”等機制,實現資源共用、優勢互補。

數月前,深圳大學設立香港校區,中山大學也在香港設立了高等研究院。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從先前港澳高校到內地設立教學機構的“單向流動”,發展為如今的“雙向奔赴”,大灣區高等教育聚集優勢日漸顯現,人才協同培養機制加快完善,粵港澳教育交流合作更加緊密。

增強大灣區教育協同效應

香港作為世界頂尖大學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有5所大學位列世界百強,教學品質與科研水準享譽國際。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香港高等教育具有獨特優勢,教學品質高、基礎研究強、國際聯繫廣、與內地合作實。推動香港與內地高等教育協同發展,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合作辦學,可將香港的優勢教育品牌、一流教育資源引進大灣區,發揮“國家所需、特區所長”的作用。

截至目前,廣東已建成4所內地與香港合作大學,包括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香港城市大學(東莞)。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今年迎來建校十週年,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將於9月開學。此外,香港理工大學(佛山)、香港大學(深圳)和香港都會大學(肇慶)也都在籌建階段。

自從港科大(廣州)2022年9月開學以來,其與港科大兩校已有近1300名學生到訪對方校園,涵蓋實習、文化交流、業界考察及比賽等交流活動,另有超過250名同學參與線上課程。

港科大與港科大(廣州)還將進一步深化“跨校園學習”安排,落實“學分互換互認”,並通過“科目共用”機制,增加部分學科名額,以鼓勵兩校學生深化互動。作為大灣區首個將傳統學科和融合學科結合的跨境、跨校園研修計劃,兩校創新互聯的課程設計是“紅鳥跨校園學習計劃”的重要一環,目前共計約有1500個科目供本科生報讀,包括數據科學及人工智慧等熱門學科。

港科大校長葉玉如認為,“紅鳥跨校園學習計劃”將進一步匯聚兩地校園的優質教育資源,為兩校學生帶來更靈活和多元化的學習體驗。“香港有實力、有能力通過與內地合作辦學的方式,積極參與大灣區乃至國家未來人才的培養,增強大灣區教育協同效應。”她説。

助力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實施五週年。綱要提出,支援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鼓勵聯合共建優勢學科、實驗室和研究中心。此前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主要是港澳大學“北上”設校,如今隨著深圳大學、中山大學赴港辦學,大灣區高校合作辦學實現了“雙向流動”。

“深圳大學設立了香港校區,接下來,將繼續推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共建共用,開展聯合培養、雙學位、學分互認等項目,加大力度鼓勵師生參與跨境實習、研究和創新項目,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深圳大學校長毛軍發説。

深圳大學香港學院近日發佈招生簡章,以港澳學生為主要招生對象,實施四年制本科學歷教育。2024年招生專業為網路與新媒體,分為視聽傳播方向和網路傳播方向。除了設立香港校區,深圳大學還與香港多所大學都建立了合作,覆蓋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八大公立大學,涉及教師合作科研、學生聯合培養、共建實驗室和研究中心等。此外,深大參與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創辦。

中山大學今年也在香港設立了高等研究院,記者從校方了解到,相關建設工作正加緊推進,將充分借助香港的區位優勢,吸引全球頂尖學者,建設世界領先水準的實驗室,為尖端技術的研發和轉化提供條件,自主培養高水準創新人才。

“中山大學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已經在廣州、珠海、深圳這3個灣區城市辦學,通過在香港設立高等研究院,將進一步擴大開放合作。”中山大學校長高松説,該校將積極融入大灣區,為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人才高地做出新的貢獻。

推動粵港澳産學研深度融合

隨著粵港澳高等教育交流融合持續深化,廣東省招收港澳學生規模日漸擴大,如今具備招生資質的廣東高校達71所,廣東高校現有在讀港澳學生1.5萬人,規模居全國首位。

為充分發揮粵港澳科技和産業優勢,通過粵港澳三方或兩方的緊密合作,圍繞人工智慧、新一代資訊技術、新材料、先進製造、生物醫藥、環境科技、奈米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等重點領域集智攻關,廣東分3批啟動建設粵港澳聯合實驗室31家,其中22家依託廣東高校建立。在支援高校共用科技資源和成果方面,廣東高校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可按規定向港澳開放。例如中山大學的國家超算廣州中心、“天琴中心”、精準醫學中心等科研基礎設施與科研儀器設備,均對港澳開放共用。

在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雙向奔赴”中,同樣少不了産學研深度融合。廣東聯合香港共建18個青創基地、聯合澳門共建5個青創基地,協同港澳舉辦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服務高品質發展大會,合力優化港澳高校人才的政策、生活環境。在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博士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中,共2161個團隊、近萬人報名參賽,現場簽約項目73個,意向合作金額12.5億元,48個大賽項目落戶珠海香洲。

粵港澳大灣區特色職業教育園區去年在深圳開園,這是大灣區首個實際落地的特色職業教育園區。深圳職業技術大學目前已組建4個科研平臺入駐職教園,主動對接港澳産業發展需求,與香港共同開展應用技術研發,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企業産品落地。

“我和夥伴一起創辦的公司,很有幸成為首批入園的孵化項目。對於創業青年,學校免租減費、提供技術指導,讓大家放心大膽去創去闖。”在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就讀的香港學生劉康華説。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大灣區高等教育聚集優勢日漸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