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寧夏聚力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

位於祖國西北部的寧夏,有效阻隔著烏蘭布和、騰格裏、毛烏素三大沙漠沙地的侵襲,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在這裡,人與沙的博弈從未止歇。時光為尺,從“風起沙涌、夾縫求存”到“人沙和諧、披綠生金”,寧夏一代代矢志不渝的治沙人,用越來越廣闊的“人工綠洲”抗衡、收攏甚至取代著曾經漫無邊際的黃色丘脊。

2023年6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發出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努力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的動員令。寧夏作為唯一全境納入“三北”工程六期和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片區的省區,是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的重要前沿陣地。一年來,全區上下聞令而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擴綠興綠護綠並舉,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力打好黃河“幾字彎”寧夏攻堅戰。

攻堅戰“規劃圖”不斷清晰

“三北”工程建設進入鞏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關鍵期。寧夏立足“一河三山”生態坐標、“一帶三區”總體佈局,落實“四水四定”,統籌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生態保護修復和鹽鹼地綜合治理,全面實施黃河“幾字彎”寧夏攻堅戰“123456”計劃,開展“四大行動”,打贏“五大戰役”。

按照“一帶三區”總體佈局,寧夏先後實施北部綠網鞏固提升、中部擴面增綠、南部護綠涵水等工程,堅持適地適樹適時適法,科學開展國土綠化。錨定防沙治沙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精準謀劃荒漠化綜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六期重大治理項目80多個,規劃完成黃河“幾字彎”寧夏攻堅戰治理任務820萬畝。

圍繞“怎麼打”“在哪打”“打什麼”等關鍵問題,寧夏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致力讓黃河“幾字彎”寧夏攻堅戰的“規劃圖”更臻完善。

自治區黨委、政府成立以主要領導為雙組長的領導小組和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的工作專班,明確部門職責,各市、縣(區)建立相應工作機制,同頻共振,形成合力。

自治區黨委十三屆五次全會專題研究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詳細安排部署,隨著黃河“幾字彎”寧夏攻堅戰一步步明晰目標,寧夏不斷加快荒漠化綜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設、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建設步伐,寧夏治沙用沙經驗和産業發展的“聲音”傳遞得越來越遠。

國家林草局三北局駐地優勢為“規劃圖”帶來了更多可行維度。寧夏積極協調建立局省聯合包抓工作機制,聯合成立5個工作組積極奔赴一線,分片指導、蹲點服務、同題共答。

國家林草局將寧夏列為全國首批6個科學綠化試點示範省份之一,2023年7月,《寧夏回族自治區科學綠化試點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正式印發。

而今,寧夏的820萬畝攻堅戰任務已順利完成280萬畝,黃河“幾字彎”寧夏攻堅戰各項任務穩步推進,呈現整體向好、多點開花的良好局面。

科技賦能拓寬治沙新路徑

圍繞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目標,寧夏積極推廣應用新技術,總結提升新模式,探索建立新機制,催生新質生産力,再創防沙治沙用沙新經驗。

近年來,寧夏持續推動荒漠化綜合防治科技先行,使過去的單一治沙逐漸向系統科學治沙轉變,彰顯了寧夏在全國防沙治沙工作中的示範引領作用。

中國科學院沙坡頭沙漠研究試驗站經20多年研發的“草方格+沙結皮”新技術,僅用1到2年時間就可以在流沙表面形成穩定的結皮,極大縮短了自然形成“沙結皮”的時間,提高了流動沙地治理成效。

大面積應用的還有中衛市國有林業總場總工程師唐希明發明的流動沙丘灌木高效植苗技術。如今已經被升級為2.0電鑽版本的“水分傳導式精準型沙漠植苗工具”,可以用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效率,確保沙區灌木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達到80%以上,造林效率提高1倍。

在中衛市騰格裏鎖邊固沙示範項目現場,驕陽下是治沙工人忙碌的身影。高低起伏的沙丘上,工人們熟練地將一條條刷狀草繩交叉鋪設成一個個草方格,再用扎絲箍住草繩的交叉處。

這是寧夏首次在防沙治沙中推廣使用的新模式——由中國科學院等單位專家組成的課題組研發的刷狀網繩式草方格沙障治沙模式。這種模式在提高60%工作效率的基礎上,解決防沙治沙速度慢、成本高、難度大等問題,可謂是書寫“五帶一體”“六位一體”防風固沙升級版的重要一筆。

除借助氣象部門動態研判,精準開展人工增雨作業,提高造林種草成活率外,寧夏還通過開展“三北工程攻堅戰關鍵技術研發”揭榜挂帥,充分發揮科技在“三北”工程中的作用,聯合中國科學院、北京林業大學等科研院所開展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和示範應用,儘快提升與國家重大戰略相匹配的科技支撐能力,以科技創新全力支撐“三北”工程攻堅戰。

今年年初,由自治區林草局聯合自治區檢察院建立的林草行政執法與檢察監督合作機制,則以“檢察藍”護航“林草綠”,共同維護寧夏林草資源安全和生態文明建設成果。這項機制也為寧夏探索創建防沙治沙新機制延伸更多可行思路。

攢厚“綠色家底”實現綠富同興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習運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公佈,提出要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探索“草光互補”模式。寧夏積極響應,通過大力推廣“光伏+生態”治沙,實現“板上發電、板間種植、板下修復”新業態,推進治沙用沙融合。

在中衛市沙坡頭區迎水橋鎮長流水地區,寧夏騰格裏沙漠新能源基地內光伏板如藍色海洋般無邊無際,板下的草方格裏,檸條、花棒、沙拐棗等灌木鬱鬱蔥蔥。去年6月至今,中衛市在此積極探索實施“林光互補”“草光互補”“板下經濟”新模式,通過扎設草方格,種植檸條、花棒、沙拐棗、楊柴等灌木,撒播草籽等方式,先後實施工程固沙造林6.5萬畝,累計完成光伏治沙12.5萬畝。當地逐步形成光、林、草相結合的林沙産業新模式,開啟“黃色+藍色=綠色”的神奇轉換。

去年10月,陜甘蒙寧四省區5個地級市簽署《毛烏素沙地聯防聯治框架合作協議》,推進毛烏素沙地280公里省界關聯區域治理。寧夏在加快中衛市騰格裏沙漠鎖邊固沙工程的同時,打破行政區域界線,由中衛市聯合內蒙古阿拉善盟計劃在寧蒙邊界以北,內蒙古阿拉善左旗以南、騰格裏額裏斯鎮工業園區以西、小洪柳溝以東,通過光伏治沙、林草固沙、發展産業等方式,建設長47公里、寬10公里約50萬畝的“防風阻沙帶”,共同建設聯防共治區,形成區域共治的強大合力,打造寧蒙聯防共治鎖邊固沙典範,共同構築起騰格裏沙漠東南緣的生態安全屏障。

在寧夏,一筆筆生機盎然的綠,自荒涼黃色中連點成線,再連片成林,著生態之墨,繪就綠水青山之美。記者 張 唯 趙 磊 見習記者 馬雨馨

來源:寧夏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寧夏聚力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