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

新版“健康素養66條”來了 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近日,國家衛健委公佈《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2024年版)》(即新版“健康素養66條”),並將圍繞該“健康素養66條”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科普和宣傳活動。同時,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決定從今年6月起,開展“全民健康素養提升三年行動”,以宣傳推廣新版“健康素養66條”為主線,引導公眾自覺踐行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讓人民群眾更好地重視健康、維護健康、享受健康,讓每個人能夠真正成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全國居民健康素養水準穩步提升

監測顯示,近年來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準穩步提升,由2012年的8.80%上升到2023年的29.70%,目前已接近《“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的“到2030年,居民健康素養水準達到30%”的目標。

“‘健康素養66條’自2008年發佈以來,在提高公眾健康素養、促進人民健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15年進行了第一次修訂,這次是第二次修訂。”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長寧介紹,本次修訂主要是考慮到我國衛生健康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例如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負擔持續加重,新發再發傳染病的風險持續存在,這些都對公眾的健康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衛生健康領域中的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涌現,這些都要求我們要與時俱進,對‘健康素養66條’進行修訂”。

“健康素養66條”明確了24條基本健康知識和理念、28條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14條健康基本技能。李長寧介紹,此次修訂遵循總體框架不變、更新完善、查漏補缺的原則,主要修訂內容包括:增加了個人健康權利和責任的相關內容,倡導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增加了傳染病防治相關知識;增加了慢阻肺、骨質疏鬆、健康口腔、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健康知識;增加了安全與急救、家庭藥箱儲備、自測血壓等方面的健康技能;根據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新了相關的知識點。

值得注意的是,新修訂的“健康素養66條”中,涉及食品營養的內容就有8條。當前,我國居民的飲食結構情況如何?

“近年來,我國居民整體營養狀況和膳食結構得到明顯改善,但膳食結構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處,主要表現為每人平均烹調油、鹽的攝入量偏高,而奶類及其製品、大豆及其製品、蔬菜水果的攝入量不足。”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于康表示,建議加強健康宣教,推廣《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有針對性地調整飲食結構,增加大豆製品、奶類和蔬菜水果的攝入,控制油、鹽的攝入,培養居民良好的飲食習慣。同時,倡導合理運動,做到吃動兩平衡,保持健康體重;貫徹落實“三減三健”行動,即減鹽、減油、減糖,以及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針對常見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國家衛健委已發佈相應的食養指南,應加強對慢病食養指南的推廣解讀學習和落實。

不斷增加優質健康科普産品供給

如今,健康科普越來越受到公眾的關注,但網路上健康科普內容魚龍混雜,一些偽科普或不科學的説法措辭易誤導公眾。

“我們有時候會遇到一些老年朋友來諮詢,他們在微信朋友圈中會收到相關資訊,向我們詢問(這些資訊的)科學性、有效性等。”國家衛健委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介紹,為遏制虛假健康資訊、凈化網路空間,2022年,國家衛健委會同中宣部、中央網信辦等部門,制定印發了《關於建立健全全媒體健康科普知識發佈和傳播機制的指導意見》,從發佈、傳播、監管、社會監督等多環節發力,規範媒體和網際網路平臺的健康知識發佈和傳播。

米鋒表示,網際網路平臺主體應當履行資訊內容管理責任,健全健康科普知識生産、審核、發佈等管理制度,平臺的編輯和健康科普知識審核人員應具備相關專業背景,保證科學性、準確性和適用性。虛假資訊應及時刪除,防止誤導群眾。

此外,近日發佈的《全民健康素養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7年)》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健康科普資訊傳播環境更加清朗,權威健康科普作品全方位、多渠道推送,虛假錯誤資訊得到堅決遏制。

“從今年開始,每年6月我們將集中開展全民健康素養提升主題宣傳活動。”米鋒介紹,“全民健康素養提升三年行動”主要包括4個方面:不斷增加優質健康科普産品供給,匯集優質資源,持續發佈通俗易懂的科普作品;不斷凈化健康科普資訊傳播環境,加強多部門聯動,廣泛傳播科學權威的健康知識,加大對網際網路不良健康科普資訊的監測和處置;不斷加強健康教育人才隊伍建設,指導各地發揮好國家和省級健康科普專家庫的作用,讓更多的醫務人員更積極地投身到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之中;不斷動員社會各界廣泛支援參與,繼續推進健康縣區和健康促進醫院工作,推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

更好發揮醫務人員健康科普主力軍作用

在全民健康素養提升工作中,公立醫院可以發揮哪些作用?

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張忠德介紹,作為公立醫院,要充分發揮人才優勢、專業優勢、資源優勢,構建“以健康為中心”的大健康傳播體系,在促進全民素養提升行動中發揮“龍頭”作用,引導醫務人員在日常診療和平時工作中向患者、向公眾宣講疾病預防保健知識,加強健康教育職責。

“廣東省中醫院組建了一支由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岐黃學者等名醫組成的健康科普傳播隊伍,去年一年,我們開展了健康科普直播475期,受益人超過1300萬人次。”張忠德説,公立醫院要整合優勢資源,打造健康促進品牌,培育健康新文化。

“中醫藥文化為中華民族繁衍生息作出巨大貢獻,蘊藏著疾病的預防、治療、康復和強身健體的智慧。”張忠德介紹,廣東省中醫院致力於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和獨特作用,提升全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提高群眾中醫藥服務獲得感,堅持健康素養從“娃娃”抓起,醫院牽頭成立“岐黃護苗 培根鑄魂”中醫藥文化進校園聯盟,引導少年兒童從小做自己的“健康小衛士”。同時,啟動“生活中的中醫智慧”健康促進行動,把中醫健康養生的理念融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裏。

2023年,上海市居民健康素養水準達到40.46%,超出全國10.76%。對此,上海市衛健委副主任陸韜宏介紹,上海連續實施六輪健康城市三年行動計劃和健康上海行動(2019—2030年),針對健康影響主要因素開展跨部門合作,把全生命週期健康管理理念貫穿于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把健康上海建設情況納入政府年度考核內容。

“每位專業醫務人員都負有健康教育的使命和任務。”陸韜宏説,為此,上海市衛健委通過健全組織體系、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激勵機制等多項舉措,充分發揮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健康促進主陣地”“健康科普主力軍”的作用。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新版“健康素養66條”來了 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