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東西協作共播綠 荒山化身友誼林 甘肅定西安定區林地達123.63萬畝

隴中大地曾經以“苦瘠甲于天下”而聞名的,自然環境惡劣乾旱缺水,是全國水土流失嚴重區域之一,風沙則是這裡的“常客”。2017年,自福建福州與甘肅定西建立結對幫扶關係起,兩市決定在山地連片、生態薄弱的定西城區南山,共同探索“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生態林)扶貧”模式,以治理水土流失為切入點,在植樹造林的同時進行産業扶貧。

圖片10

現如今,隴中大地沿路草木葳蕤,綠意撲面而來。6月2日,“2024年全國重點網路媒體甘肅生態環保行”的採訪團行走在福州·定西生態林中,遠觀層層梯田此起彼伏,置身山間重重綠浪,感受東西部協作、生態扶貧、勞動人民汗水和心血的澆鑄下,黃土地今日的滿眼綠意。

圖片11

福州·定西生態林項目是福州、定西兩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積極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戰略和實施生態立市戰略的重點生態工程,該項目位於安定區鳳翔鎮中川村和李家岔村(定西城區南山),項目按照打造集“生態、旅遊、觀光、休閒、示範、科研”六位一體的森林公園標準進行建設,2017年至2020年,福州市總投資4679.99萬元,累計完成生態林10894畝。

“在建設生態林以前,這裡的山都是光禿禿的。”定西市安定區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成員陳正斌感慨萬千,以前,在貧瘠土地上造林地的最大難點是乾旱、土壤稀薄,經過福州市技術人員反覆驗證,通過增施有機肥、複合肥的方式,同步採用“挖大坑”“栽大樹”“澆大水”等措施,最終有效提高了育苗的成活率。

現如今,已經滿山碧綠,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而項目通過生態治理與群眾致富相結合、生態扶貧與産業扶貧相結合、先進技術與自然環境相結合的方式,為定西生態建設探索出了一整套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態扶貧模式。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當護林員也是一種可以增加收入的途徑。護林員的工作從每年十月份開始,到第二年四月底結束。五月份開始是正常的巡山工作,防止樹木遭到人為破壞。”安定區鳳翔鎮中川村張家灣社村民牟世明説道。

像牟世明一樣,因生態林直接獲益的群眾不在少數。在生態林一期至四期項目建設期間,不僅優先採購當地群眾的自育苗木,還積極吸納當地的群眾務工。同時充分發揮生態公益性崗位的作用,選聘當地群眾為生態護林員,切切實實增加當地群眾收入。

根據“林農結合、林畜結合、林旅結合”思路制定的規劃,南山生態林已打造成集“生態、旅遊、觀光、休閒、示範、科研”六位一體的萬畝森林公園。2019年,生態林項目被世界銀行、聯合國糧農組織等機構評為“聯合國全球減貧案例”之一。

近年來,安定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咬定青山不放鬆,以強烈的政治擔當抓好生態文明建設,搶抓東西部協作幫扶機遇,大力發揚“塞罕壩”精神“安定三苦”精神,用準用好幫扶資金,全面推行林長制,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落實黃河戰略、“雙碳”戰略,圍繞增綠、增美、增效“三大目標”,做好擴綠、興綠、護綠“三篇文章”,先後打造了一批城市生態功能區、廊道生態屏障區等,推動林業産業發展壯大。“十四五”以來,完成造林封育188萬畝,新栽和提質增效經濟林果17.12萬畝,産值19.37億元。

圖片12

值得一提的是,安定區先後獲得“全國綠化先進集體”“全國退耕還林先進縣(區)”“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先進集體”“國家水土保持示範縣(區)”等榮譽稱號。

“通過植樹造林,不僅能收穫良好的社會效益、幫助當地村民增收致富,更主要的是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得以傳播和踐行。”陳正斌説道。(李楠)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鄒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