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銅川宜君:“小站點”托起“大民生”“家門口”樂享“新生活”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後一公里”,“家門口”紅色服務工作站致力於打通社區服務的“最後一百米”。近年來,陜西省銅川市宜君縣宜陽街道全面構建“大黨委引領、社會化共建、網格化治理、一站式響應”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工作機制,大力推廣錦園社區“三張清單四化共治”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時代“紅旗經驗”,持續優化“家門口”紅色服務工作站服務體系,通過開展家門口黨建“紮根工程”,推動堡壘建到家門口、力量聚到家門口、服務搬到家門口、和諧送到家門口,把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回應到家門口,全辦社區工作呈現出整體提升、全面向好的新氣象。

堡壘建到“家門口” 暢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宜陽街道堅持把城市黨建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以“強黨建”引領社會基層“善治理”,統籌推進城市黨建水準。目前,宜君縣宜陽街道建成一站式“家門口”紅色服務工作站6個,輻射居民群眾5600余人,下設基層黨組織36個,服務管理黨員228名,黨建文化墻內容設置豐富,黨建工作組織架構圖清晰明瞭,黨員先鋒崗設立顯眼,實現黨的組織建在網格、黨員作用發揮在網格、治理成效體現在網格。

力量聚到“家門口” 凝聚共駐共建各方合力

宜陽街道積極踐行城市黨建聯席會議制度,發揮社區黨組織主導作用,聚焦群眾“痛點、難點”問題,通過“敲門問需”行動,設立居民“微心願墻”,收集群眾需求,挖掘成員單位資源優勢,健全完善需求、資源、項目“三張清單”,持續深化“社區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確保“雙報到、雙報告、雙服務”制度落實落細,結合群眾需求精準對接,帶資源辦實事,“共同研究”“對口解決”城市基層治理各項難題。

服務搬到“家門口” 及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群眾的呼聲就是幹事的哨聲。宜陽街道深入實施“服務提標”行動,盯緊居民“瑣碎事”,著力提精度、增溫度、拓廣度、加力度,托起群眾“微幸福”。依託“家門口”紅色服務工作站,將社保、教育、衛生等17項服務事項納入代辦,建成“一站式受理、所有調處、全鏈條服務”的“生活盒子”,實現“服務在驛站,有事立刻辦”。聚焦“一老一少”群體,為轄區老年人提供養老保健、代辦服務、文娛活動等多元志願服務,在轄區廣泛開展防範養老詐騙系列活動,守護老年人的“錢袋子”。利用暑假期間,打造成長動力營,針對青少年群體開展傳統文化、航太科技、安全教育、作業輔導等豐富多彩的特色主題課程,在重要節日開展關愛未成年人幫扶慰問活動,為進一步促進轄區未成年人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和諧送到家門口  激活居民自治強大動能

宜陽街道積極深化“楓橋經驗”,依託“三官一律”進社區,建立基層多元調解和矛盾化解新機制,結合網格員日常“敲門問需”行動,針對不同類別的矛盾糾紛,用好“社區黨委書記調解室+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巧嘴婆婆’服務隊”三級調解模式,精準施策,疏解心結,將矛盾化解工作做到群眾“家門口”。聚焦居民民生實事,先後打造社區“紅色議事會”協商議事平臺6個,並先後協商解決道路整修、庭院清理、垃圾分類等熱點難點問題50余個,不斷激活黨建引領、民事民議、民事民決的居民自治新動力。

家門口黨建“紮根工程”的深入開展,有效延伸了基層治理和服務管理觸角,“精心+精細+精準=精品”的社區治理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社區黨組織治理效能得到有效夯實。“家門口”紅色服務工作站的建成使用,五位一體治理體系的深入實施,實現了黨員活動有去處、先鋒服務成常態的生動局面,涌現了“紅色物業”“先鋒宣傳隊”等黨建品牌,形成了“黨員帶頭、人人參與”的良好風尚,有效教育黨員、凝聚群眾,真正讓“家門口”紅色服務工作站成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初心實踐地”。

社區治理資源要素得到有效整合。今年以來,10個共駐共建單位,117名在職黨員、社區工作者參加志願服務活動22場次,幫辦實事好事36件,點亮居民“微心願”25個,有效將城市基層黨建由“社區單幹”轉化為“聯盟共建”,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用的城市黨建新格局。

社區居民自治意識得到有效提升。“紅色議事廳”的有效實行,社區居民自治意識得到有效提升,凝聚了一批行業巧匠、巧嘴能人,大量熱心黨員、居民骨幹、志願者主動關注社區事務,發揮自身特長助力社區自治,增進了社區居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提高了社區居民的滿意度和生活品質。 (陳曉平 通訊員 田亞南 王倩文)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鄒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