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遊

深耕茶旅融合 寫意“詩和遠方”

初夏的普安,綠意蔥蘢,行車于普安縣“貴州綠茶第一採”永久首采地茶神谷,遍山茶樹隨著地勢起伏,如海浪般翻涌。

茶,是普安最靚麗的名片。這裡被譽為“中國古茶樹之鄉”“中國茶文化之鄉”“全國十大魅力茶鄉”。每年的1月1日,茶神谷的“貴州綠茶第一採”活動都會吸引全國無數茶商和遊客前來搶購、觀光。

茶,也是普安最美的風景。這裡擁有“世界唯一、貴州獨有”的野生四球古茶樹群居地。茶源街道入選貴州“第二批全省鄉村旅遊重點鎮”;由普安茶文化生態旅遊景區、75公里山地自行車道賽道、細寨村、白水瀑布、森林溫泉等組成的“茶香縈懷——貴州·普安茶海密林騎行之旅”入選2023年全國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近年來,普安縣緊扣茶産業“古”與“早”兩大特點,搶抓“貴州綠茶第一採”永久首采地和舉辦地機遇,整合各方資源,依託萬畝茶山和“普安紅”茶品牌優勢,打造“住茶園、遊茶園、品茶飲、購茶産、體驗茶俗”旅遊模式,以茶文化串聯起特色村落、民俗體驗、運動康養等旅遊業態,深耕茶旅康養一體化融合發展之路,書寫“以茶為媒”“以旅興茶”的“詩與遠方”。

訪茶鄉 體驗休閒“慢生活”

萬畝茶山環抱之中,自行車賽道蜿蜒盤旋,賽道兩旁,起伏的茶山中人影點點,身著布依族服飾的遊客背著竹簍,採茶、拍照,體驗做“一日茶農”的自得生活。

“早上到茶山採茶炒茶,下午到細寨村體驗蠟染、聽鬥彈達吟,傍晚逛遊音樂噴泉小吃街,在煙火氣中遍嘗美食……”這是茶源街道布依茶源客棧負責人、貴州奇行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陽松為遊客規劃的最佳一日遊“標配”。

“遊客來茶源,就是想尋味茶香,體驗‘慢生活’。”陽松説。布依茶源客棧坐落茶源街道主街,共有72間客房,紅頂灰瓦、綠樹掩映,相對獨立的客房、便利的交通讓這裡成為康養遊人群的住宿首選,每到旅遊旺季更是“一房難求”。

茶源客棧的火爆僅僅是一個縮影。近年來,隨著4A級景區普安茶文化生態旅遊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旅遊要素不斷優化,生態茶旅、休閒茶旅、養生茶旅、研學茶旅已成為茶源街道茶旅融合的金字招牌。

不久前的“五一”小長假,茶源街道迎來一波旅遊小高峰,帶動當地住宿、餐飲、美食街、KTV、茶葉銷售等業態發展。截至目前,景區共發展民宿9家,餐飲經營主體也逐年增加,進一步拓寬了當地群眾的收入渠道。

遊瀑布 特色村寨成“網紅”

白水布依古寨的村民都是聽著瀑布“唱歌”長大的。

今年24歲的布依姑娘岑家,工作之餘會和妹妹一起去瀑布旁拍短視頻,發佈在抖音、朋友圈等平臺,驕傲地跟網友展示家鄉的美景。

白水者,乃為泉也,白水古寨,因而得名。白水布依古寨位於普安縣白沙鄉紅寨村,世代與一泓從山洞伏流而出的清泉相伴。區域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將水源曲折分隔,使其繞過半山岩和村落,穿過石拱古橋,流經盤根錯節的百年古神樹,逐級奔流,從岩縫噴瀉而出,形成寬10米、落差近90米的白水瀑布,衝入谷底,氣勢恢弘。

“現在正值雨季,白水瀑布已進入最佳觀賞期,來玩的人也越來越多,假期時村口都停滿了車。”紅寨村黨支部書記李斌介紹,白水瀑布是普安縣境內最大的瀑布,也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紅寨村是布依族聚居村落,布依族傳統文化、民風民俗保存完整。懸崖飛瀑、古樹古橋與古村落渾然一體,是當地小有名氣的“網紅打卡點”。

2021年,紅寨村白水組被列為鄉村振興整合示範試點,在東西部協作對口幫扶資金支援下,進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建設生活污水處理廠,修建文化廣場、布依文化展示館、茶文化體驗室、遊客服務中心、觀光步道、停車場等基礎設施,乘勢而上發展鄉村旅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如今,村民的積極性和文明意識都大大提高,上下一條心,擰成一股勁,希望通過發展旅遊帶動經濟發展。”如今,李斌和村民們期待穿村而過的納晴高速早日通車,為這個“藏在深閨”的小村莊再“添一把火”,讓紅寨“紅”起來。

泡溫泉 放鬆身心享自然

從空中俯瞰普安縣盤水鎮溫泉路八號,藍色的溫泉池散落在草木蔥蘢間。園區門口,“雲A”“川A”車牌的旅遊大巴一列排開。

這裡是普安森林溫泉度假區,園區98%的森林覆蓋率能讓遊客真正體驗“在森林裏泡溫泉”。

悠揚的合唱從溫泉池傳來,十幾名遊客圍坐池邊,遊客蔣女士一邊指揮,一邊舉著手機錄下大家唱歌的樣子。氤氳的水汽中,每個人的臉上都泛出微微的紅光。

“趕了兩天路,泡個溫泉神清氣爽!”蔣女士説,她們是從昆明過來的旅行團,團裏有170多個人,已經在貴州玩了一圈,而這趟旅程的終點,正是風景秀麗的普安森林溫泉。

“我們有155間房,室內室外泡池28個。這段時間和省內外旅行社合作引入雲南和四川的客源,幾乎滿房。”度假區總經理梅婕介紹。地處興義萬峰林、晴隆二十四道拐等景區的中間節點,背靠高速公路出口,優質的康養資源加上交通區位優勢,造就了普安森林溫泉的“熱氣騰騰”。

住茶山、看瀑布、逛村寨、泡溫泉……茶鄉普安利用生態優勢與風土人文,各式“茶旅+”的模式不斷創新,逐步打造形成滿足不同層面、不同類別消費人群的旅遊新業態。

“我們從‘吃住行遊購娛’旅遊産業鏈和獨有資源出發,持續推進茶山、民宿、溫泉、康養等業態融合發展,聚力打造宜居宜遊的茶旅康養品牌。”普安縣文體廣電旅遊局副局長石靈霞介紹。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普安全縣現有茶園面積18.3萬畝,可採面積13.1萬畝,2023年實現幹茶産量約9500噸,産值12.95億元,綜合産值17.59億元,帶動農戶1.8萬戶7萬餘人增收。全縣民宿、餐飲等産業如雨後春筍般嶄露頭角,從起初單一的住宿,升級到如今集體驗、娛樂、康養等設施一應俱全的高檔精品民宿,在吸引越來越多遊客的同時,助力當地群眾增收、延伸鄉村旅遊産業鏈。

“把品牌和文化宣傳出去,把客源和資金請進來。讓遊客在普安能夠舒心暢遊、安心棲居,放鬆身心住下來。”石靈霞説,普安縣將始終堅持“以茶為媒,以旅興茶”的發展戰略,圍繞資源、客源、服務三大要素,依託四球古茶樹資源、茶馬古道遺址等打造精品尋茶路線、利用山地自行車賽道開展特色體旅活動、圍繞“三月三”“六月六”等民俗節慶活動豐富文化體驗,完善旅遊業態,持續推進茶旅融合高品質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茶之外越做越廣

5月末的普安茶源街道,藍天高懸,朵朵白雲如棉絮般飄蕩在空中。一排排整齊的民居鱗次櫛比蜿蜒而上,隨處可見的三角梅為這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增添了更多靈動色彩。

普安縣偉鮮布依純手工服飾加工廠裏,韋波正在整理今天即將租借出去的布依族服飾,自從普安茶文化生態旅遊景區修建以來,遊客一撥接一撥地涌入小鎮,韋波工廠製作的布依族服飾又多了一項賺錢的新路子。

“一般年輕人愛租這種,花色更洋氣,老年人則偏愛租傳統的款式。”韋波指著店裏的各式布依族服飾説。

作為一名返鄉農民工創業者,韋波的創業經歷可謂豐富,早些年曾在浙江打工,後來回到家鄉做過茶青收購、車輛租賃,辦過駕校,日子過得有聲有色,他開始思考如何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2013年,韋波開辦了布依族服飾加工廠,通過向周邊布依族村民收購純手工刺繡,加工成高端民族服飾後對外銷售,不僅進一步發揚了民族刺繡技藝,還帶動了當地300多名“繡娘”靈活就業。經過幾年的發展,加工廠的刺繡産品暢銷全國各地甚至遠銷國外。

2016年,普安縣依託深厚的茶文化底蘊打造普安茶文化生態旅遊景區,操著外地口音的遊客開始走進這個有著一萬多名搬遷群眾的小鎮,韋波服飾加工廠裏的民族服飾也成了熱門“打卡”項目之一。

“遊客想體驗原汁原味的布依族文化,我們就把服裝租給他們拍照。”韋波説,一套衣服租120元,多的時候一天能租40套左右。

服裝可以體驗,那採茶制茶能體驗嗎?韋波又開始思考把體驗式旅遊貫穿到底。與茶農建立合作關係,開展採茶體驗,遊客購買茶青、請師傅代炒茶的費用又成為當地茶農增收來源之一。

“有的茶農家裏勞動力不足、茶青采收不過來,正好遊客又有體驗採茶的需求,一舉兩得,最終目的還是要讓大家一起從旅遊發展中受益。”韋波説,長期性的採茶旅遊體驗項目,加強了對夏茶、秋茶的管理利用,提高了茶葉附加值,增加了茶農收入。

同時他還在茶葉包裝上融入刺繡設計,建設織布、刺繡、蠟染體驗館,把刺繡、茶葉、旅遊真正結合起來,打造文茶旅一體化發展模式,帶動了聯盟村、茶場社區、細寨村等周邊群眾共同吃上了“旅遊飯”,茶葉銷售額每年平均100余萬元。

“旅遊旺季就要來了。”韋波邊整理著店裏的服飾邊説,他相信,通過進一步規劃完善,家鄉的旅遊發展會如門口的三角梅般越開越旺。

布依“小打音樂”“動靜大”

2024年還未過半,伍琴和鬥彈達吟表演隊的隊員們已經參與了大大小小十來場演出。

“貴州綠茶第一採”活動、布依族“三月三”……凡是當地重要的節日活動,總少不了他們的身影。

布依小打音樂,布依語稱之為“鬥彈達吟”,是流傳于普安縣茶源街道細寨村等布依族村寨的一種民間器樂合奏樂種,包括二胡、蕭、月琴、木葉、碗等,通過吹、拉、彈、打的形式演奏,由布依族群眾在生産生活、休閒娛樂中創造而成。

1982年5月,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之時,細寨鬥彈達吟表演隊正式組隊“出道”,一直傳承至今,並從原來的“趕表歌”(布依族男女青年通過對歌、吹木葉等來表達愛慕之情的交流活動),逐漸豐富為敬酒歌、迎客歌、喜迎春等多種曲目。

如今,鬥彈達吟表演隊由來自細寨村和聯盟村的近30位村民組成,最小的僅10歲,最大的有60歲。伍琴是這支表演隊的隊長,同時也是主唱和月琴手。

“有人帶頭才能把隊伍組織起來,有了人才能把我們民族文化傳承下去。”加入表演隊後,伍琴便經常組織村裏的姐妹們一起練習月琴、參加演出。“每次演出最少不能少於8個人,最多的一次演出有90個人。”從細寨村的小廣場,到普安、興義、貴陽,甚至首都北京,他們唱著布依人家的淳樸熱情,彈著美麗鄉村的幸福模樣,迎來送往著一批批走進細寨的遊客,也把布依小打音樂帶上了更大的舞臺。

“小打音樂”鬧出了“大動靜”,讓更多和伍琴一樣的布依兒女更堅定了要讓民族文化“活下去”“火起來”的信心。

“如果我們的傳統文化不能和新鮮血液接續起來,可能再過一二十年就會失傳了。”生於長于布依族村寨的岑偉現在是普安縣東城區民族實驗學校教師,對他而言,鬥彈達吟是記憶深處的鄉愁。2021年,在他的積極推動下,依託縣“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東城區民族實驗學校開設了鬥彈達吟興趣班,每週設兩至三節課,邀請表演隊的村民來為學生上課。

“我們的很多孩子都是來自民族村寨,從小耳濡目染,學起來很快。有的孩子還會結合他們現在喜歡的音樂,嘗試二次創作。既能幫助他們釋放學習壓力,也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文化傳承,關鍵在人。在岑偉看來,只要為孩子們創造條件,古老的文化必將和年輕的生命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返潮當代。

品一口古早凈香的普安紅,聽一曲韻味悠長的布依彈唱……在普安,布依族、苗族、彝族等多民族交融共生;布依族小打音樂、苗族蘆笙舞、彝族嗨馬舞、苗族武教戲等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苗族“跳坡節”“採花節”,彝族“火把節”等傳統節日精彩紛呈。近年來,普安縣加大對民族文化的保護傳承與活態轉化,打造傳統節日文化品牌,推動旅遊産業從觀光遊向體驗遊轉化,讓民族文化成為推動旅遊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新名片。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龐博 岳端 周璇 汪國鋒 普安縣融媒體中心 黃太富 于澤江

來源:貴州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深耕茶旅融合 寫意“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