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低空經濟從“起飛”到“騰飛”(大數據觀察)
成都加速“入場”低空經濟,今年力爭全産業規模達到260億元
核心閱讀
作為全國首批低空空域協同管理改革試點區,四川成都聚焦建設西部低空經濟中心,加大在研發製造、低空空域、場景創新、融合發展等環節中的探索,積極用好政策、人才與創新資源等優勢,全力推動低空經濟從“起飛”到“騰飛”。
提前用手機下單,剛進景區,咖啡就由無人機送達。“咖啡還是熱乎乎的。”在四川成都彭州市丹景山遊玩的姚先生,享受著無人機外賣的便利快捷。
60公里外的郫都區,中航(成都)無人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無人機”)自主研製的翼龍—2無人機,最近首飛試驗成功,展現硬核實力。
5月25日,成都高新區與吉利控股集團、吉利科技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推動沃飛長空全球總部及生産製造基地項目、吉利(四川)創新中心暨工業軟體全國總部落戶成都高新區。
隨著低空經濟熱度走高,成都的天空也越發“忙碌”。面對這個萬億級的新賽道,成都聚焦建設西部低空經濟中心,加大在研發製造、低空空域、場景創新、融合發展等環節的探索,力爭今年低空製造産業規模突破65億元,帶動低空經濟全産業規模達到260億元。
應用場景創新,形成無人機全産業鏈圖譜
“春節期間外賣訂餐量超過500單、賞花季更是每日要飛100余架次,在社交媒體上成了‘網紅’,這麼受歡迎真沒想到!”國家級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天空之眼”運營方、四川翔彭智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小明告訴記者,首批在龍門山湔江河谷深處白鹿鎮、通濟鎮、丹景山鎮試運作的6條航線,不僅可以送咖啡,連火鍋、雜貨等都能按需“空投”,從商家到各景區、民宿和露營點全程只需20分鐘。
不只在龍門山,“天空之眼”聯合杭州迅蟻網路搭建的四川省首個無人機外賣服務平臺所擁有的“無人機配送”航線已新增15條,覆蓋長約60公里、面積超100平方公里的彭州“百里畫廊”生態旅遊區,業務範圍增至快遞、送藥、訂花、應急等多元服務,便利成都民眾生活。
不僅是日常的生活場景,在成都,無人機在應急救援、氣象觀測等行業場景同樣多點“開花”。
在空中催動雲朵降下甘霖,成為萬米高空的“探測眼”、保障雲上通信的基站“後盾”……融入我國氣象、應急保障體系的“翼龍”無人機,有著系列化、中空長航時、多用途的特點。中航無人機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堅持低空應用場景創新,積極探索“物流運輸”這一全新賽道。
除了中航無人機,成都還聚集了縱橫股份、騰盾科技、傲勢科技等“鏈主”企業和優質成長型企業。目前,成都已形成包括原材料、基礎零部件及系統、整機製造和運營服務的全産業鏈圖譜,聚集了110余家上下游企業,産品從10千克到噸位級全覆蓋,形成城市治理、生産作業等66個應用場景。
數據顯示,近年來成都工業無人機産業規模保持年均20%以上增速,2023年成都工業無人機全産業鏈收入突破100億元,綜合競爭力位於全國前列。
“下一步將推動與中航無人機、沃飛長空等企業打造創新聯合體,佈局低空風洞試驗場等科技基礎設施,打造航空器測試基地。”成都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聚焦細分鏈條持續發力,著力培育本土鏈主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産業基礎雄厚,充分發揮政策人才優勢
低空經濟中備受關注的,還有eVTOL,即能在垂直方向起降和著陸、在低空範圍內飛行的電動垂直飛行器,也叫飛行汽車,是低空經濟産業發展最重要的載體之一。
眼下,國內不少城市都在積極佈局eVTOL産業,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它的市場爆點或將提前到來。“成都具有得天獨厚的産業稟賦優勢,飛行汽車産業正在實現新突破,有望搶先一步入局。”沃飛長空市場部總監費嵐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成都在航空産業基礎、人才資源上擁有雄厚基礎,沃飛長空在反覆的技術攻關中得到了很好的支援。
作為全國首批低空空域協同管理改革試點區,成都在政策上對低空領域的適度放開,也讓企業對産品落地有了更強信心。
就在去年7月,沃飛長空和亞太地區最大的公務機企業華龍航空簽訂了100架國內飛行汽車訂單,共同推進eVTOL在公務航空方面的市場應用,在完成適航審定後,有望在成都率先落地eVTOL公務航空出行。
沃飛長空的“成長記”,反映著成都在政策、人才、創新資源等方面的優勢正逐漸轉化為低空經濟騰飛的動力。
政策上,5月7日,成都市産業建圈強鏈2024年工作要點發佈,將低空經濟新增為今年成都實施産業建圈強鏈行動打造的重點産業鏈;前不久,成都市促進航空發動機産業和工業無人機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兩個專項政策實施細則印發,進一步加速低空經濟“入場”。
人才和創新資源方面,成都聚集了60余所高等院校,多所高校設有航空技術優勢學科,電子系每年畢業人數超4萬人;擁有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等“國字號”科研院所,建成了四川省無人機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在小型航空器設計製造、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等具備領先優勢,形成了較為成熟的航空航太産業研發體系。
利用空域優質資源,創新試飛審批模式
低空經濟要“騰飛”,低空空域有序合規開放是前提條件。在“天空之眼”這片海拔高度1200米以下、半徑範圍5公里的廣闊空域,每天都有工業無人機企業來到這裡,開展信號傳輸、河道巡檢測試等各項科研任務。
縱橫大鵬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磁峰飛行基地主任鄭文強向記者介紹,5年來,他帶著團隊已經在這裡完成近1萬架次無人機試飛。“穩定的空域時間和範圍,以及得天獨厚的地形地貌是完成工業級無人機試飛測試的必要條件。”鄭文強表示,“天空之眼”包括高山、丘陵、森林、河流、湖泊等在內的多樣地貌,可以最大限度模擬工業無人機在實際應用場景下的工作。
讓無人機飛起來,就需要解決試飛測試的“最後一公里”。“無人機産業發展要做大做強,必須帶載荷升空測試各項功能。”周小明表示,“天空之眼”作為國家級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成為無人機測試試飛專用空域,“起飛前一小時報備即可,大大提升了飛行效率,基本實現能飛盡飛。”
據介紹,四川目前劃設了7個協同管理空域和8條低空目視飛行通道。成都近1/3區域處於四川低空改革試點空域範圍內,試點空域為公共屬性,常態化開放,報備即可飛行,且以低空目視通道的方式連通德陽、眉山、自貢等城市。
成都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地積極創新低空飛行審批模式,推動空域審批由“一日一申請”向“一事一審批”轉變。截至目前,成都無人機累計飛行超800萬架次、60萬小時,空域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隨著産業鏈逐步完善、應用場景日漸豐富、管理體系更加優化,成都低空經濟從“起飛”到“騰飛”的活力圖景正在一步步呈現。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推動低空經濟從“起飛”到“騰飛”(大數據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