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數

智慧化為商用車開拓新空間

3年前,記者在北京市大興區體驗了無人駕駛計程車,彼時駕駛座上還坐著安全員;如今,記者在北京通州乘坐了無人駕駛小巴車——這次,連駕駛艙都不見了!

隨著新能源、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進步,智慧化發展趨勢正加速擴展到商用車。

目前,中國商用車保有量達4150萬輛。智慧化為商用車産業開拓了新的發展空間,無論是站點接駁、物流配送還是碼頭、礦山的生産作業,智慧商用車的身影出現在越來越多的生産生活場景中。

場景一

無人駕駛小巴,完成站點接駁

“無人駕駛車來了!”排在前邊的人一聲喊,8位市民排隊上車、就座、係好安全帶,經確認後,無人駕駛小巴車緩緩駛出站點。

位於北京市通州區的北京城市圖書館去年底開業後,成了網紅地標。但記者發現,如果坐地鐵前往,還要換乘公交;開車去,只能把車停在距離圖書館1.6公里的停車場。這段接駁,乘坐無人駕駛小巴成為好選擇。

“正琢磨怎麼過去呢,就看見這輛小巴了。”北京市民李女士告訴記者,她帶外地朋友來逛圖書館,把車停在了附近的停車場,步行過去要近20分鐘,而搭乘無人駕駛小巴方便還免費。

“這車看起來真酷!”正如李女士所説,這輛無人駕駛小巴車充滿了科技感,車內採用無駕駛艙的全無人駕駛設計,無方向盤、油門和剎車踏板。“我一直在觀察車上的螢幕,拐彎時遇到車輛會出現紅色提醒,車輛就自動剎車避讓。這車太智慧了。”李女士説。

該款無人駕駛小巴車應用了文遠知行自主研發的全棧式軟硬體解決方案,車身設有多組前沿感測器,包含鐳射雷達、高清攝像頭、盲區鐳射雷達、毫米波雷達等,通過多重感測器的深度融合,可以360度感知周圍路況,精準識別車道線、交通燈、交通標誌以及路上的行人和車輛,高效處理各種複雜的城市交通路況,全方位保障乘客安全。

從黑龍江到北京旅遊的薛女士在北京城市圖書館義工的推薦下,特地來試乘無人駕駛小巴車。“圖書館的義工跟我介紹,這個小巴挺有意思的,他們經常搭乘它上下班。我們特地過來試乘。”她説。

記者從文遠知行量了解到,自今年3月3日起,北京試點開通三大文化建築(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北京城市圖書館和北京藝術中心)周邊自動駕駛接駁服務,乘客可免費試乘無人駕駛小巴,往返于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郝家府地鐵站和三大文化建築。除了北京,文遠知行的無人駕駛小巴已陸續在近30個城市落地,廣東省廣州市就有約50台車在全市公交線上運營。

無人駕駛技術讓商用車更聰明,也拓寬了商用車的應用場景。從封閉測試場到更加開放道路,無人駕駛商用車正加速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場景二

智慧重卡,提升長途駕駛安全性

劉永金是一名貨車司機,日常往返于韻達上海分撥中心和濟南分撥中心之間,全程超800公里。過去,為了保障車輛準時到達目的地,他經常需要連續長時間駕駛。“在長途行駛中,眼、手、腳都不能歇,這對人的精力和體力都是巨大考驗”。

開上智慧駕駛重卡就輕鬆多了。今年2月起,韻達快遞引入2輛智慧駕駛重卡測試運營。主要用於上海至濟南分撥中心線路的運營。

“這款車可以自動巡航、自動辨別方向。駕駛的時候,大部分時間手只要扶在方向盤上就可以了,輕鬆了不少。”劉永金説,“一旦我有疲勞駕駛的徵兆,系統會馬上發出預警,通過拉緊安全帶、震動座椅等方式提醒,充分保障安全性。”

記者從韻達獲悉,智慧駕駛重卡搭載了智慧駕駛系統,配備鐳射雷達、毫米波雷達、高清攝像頭、自動駕駛計算平臺等智慧駕駛硬體套裝,並擁有針對重卡智慧駕駛的獨特演算法,可精確感知周圍環境並做出相應判斷,降低因駕駛員疏忽或疲勞等因素引發事故的風險,讓司機在安全駕駛的前提下,更加輕鬆舒適。

“通過近2個月的測試運營、84次發車趟次、7萬公里的運營里程,我們發現這款智慧駕駛重卡不僅提升了快遞運輸的安全性和效率,還可在駕駛過程中通過精確控制車輛速度和加速度,實現智慧節油,提升運輸效率。”韻達車隊相關負責人表示。

測試數據顯示,與傳統重卡相比,智慧駕駛重卡每公里可減少油耗0.02升。以上海分撥中心至濟南分撥中心路線為例,按柴油均價7.91元/升來計算,單車單程可節省約133元,一年可節省4.8萬元,有效降低了運營成本。

商用車的智慧化發展,提升了商用車運營效率和安全性,在長途駕駛等多種場景下具有實用意義。今年5月,橫跨京津冀三地的京津塘高速智慧網聯汽車測試示範應用道路全線開放,新能源自動駕駛重卡在京津塘高速開展示範運營,助力京津冀地區智慧物流升級。

場景三

無人集卡,助力智慧碼頭建設

在山東日照港,一汽解放聯合摯途和恒潤科技公司率先實現15台無人駕駛車輛商業化落地運營,助力智慧碼頭建設。據悉,這15台無人駕駛集卡車能夠實現全自動無人作業,每台車上裝了5個鐳射雷達、5個毫米波雷達和12個攝像頭,實現了無人化操作。

2021年10月,全球首個順岸開放式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在山東港口日照港正式啟用,推出自主研發和整合創新的無人集卡調度系統等6項國産化、業界首創的科技成果,為全球港口提供了傳統碼頭改造升級為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的“中國樣本”。

順岸開放式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實現了自動化軌道吊“少跑路”、集卡車在堆場“自由行”,並且不再需要安全員監護無人集卡作業,是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集卡全工況、規模化運作作業。工作人員介紹,無人駕駛集卡車的應用不僅能夠減少80%的人力操作、降低港口運營成本,更提高了港口的綜合作業效率和服務能力,是港口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的重要標誌。

碼頭、礦山等特殊勞動場景,對商用車駕駛有著更高要求。智慧駕駛技術的應用讓商用車在這些場景下也具備了較強的工作能力和較高的安全性。例如,一汽解放持續完善智駕、智控、駕艙三大技術平臺;突破特徵級多源異構感知融合、高精度協同控制等核心技術,形成幹線L2+級智慧駕駛全球首發,口岸L4級無人駕駛國內首發,環衛、港口L4率先落地示範等成果。2018年以來,一汽解放累計銷售智慧車超過1000台,運營里程超3000萬公里。

目前,中國乘用車智慧化應用已經發展到較高水準。截至去年底,中國乘用車L2級及以上的智慧化産品滲透率已經超過43%。但輕型商用車板塊智慧化進程還要加速。

“商用車具有非常豐富的智慧化應用場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邵華建議,企業應該加大在智慧駕駛、車聯網、大數據等領域投入,推動多業協同,實現車、能、路、雲融合發展。同時,加強數字技術、通信技術、AI技術等在製造領域的應用,提升製造體系智慧化水準。“依託中國的創新技術及産業優勢,商用車智慧化發展空間很大。”李邵華説。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智慧化為商用車開拓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