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公安五年來多項工作邁進全國前列 平安指數屢創新高
5月27日,從甘肅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五年來,甘肅公安多項公安工作邁進全國前列。2023年,全省刑事、治安案件分別較五年前(2018年)下降25.6%、48.8%,刑事案件破案率從五年前的41.3%上升到64.1%,其中八類主要刑事案件100%全破。
平安指數屢創新高
2019年5月7日,黨中央高規格召開全國公安工作會議,為新時代公安工作高品質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五年來,甘肅公安全力以赴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促發展,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了安全穩定的政治社會環境,全省平安指數和人民群眾對公安工作的滿意度屢創新高。
省公安廳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廳長肖春介紹,五年來,全省公安機關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持續開展反顛覆、反滲透、反分裂、反恐怖、反邪教鬥爭,依法查處各類邪教案件2698起,偵辦網上傳播暴恐音視頻、組織非法宗教活動等案件294起。圓滿完成近3000場次大型活動安全保障工作。
五年裏,甘肅公安持續保持嚴打高壓態勢,2023年全省呈現“發案下降、破案上升”的良好態勢。從專項鬥爭到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鬥爭,累計打掉黑社會性質組織62個、惡勢力組織681個,剷除“村霸”216個,抓獲犯罪嫌疑人1萬餘名,一大批作惡多端、盤根錯節的黑惡勢力被連根拔掉。全省命案現案連續5年保持全破,歷年逃犯庫存大幅消減,發案較十年前下降了三分之二,攻破歷年命案積案近500起。嚴厲打擊文物犯罪,追繳文物2.1萬餘件,其中經鑒定為國家二級以上文物136件,追繳戰果居全國第一。破獲拐賣婦女兒童案件60起,找回失蹤被拐人員45名。打擊涉養老詐騙案件931起,挽回損失5.9億元。破獲毒品案件3350起,繳獲毒品1058.87公斤,抓獲毒品犯罪嫌疑人5208名,打掉一批長期盤踞國邊境地區向甘肅販運毒品的毒梟團夥,全省毒品犯罪數、新發現吸毒人員數等關鍵指標較五年前均呈現斷崖式下降。深入開展道路交通風險隱患排查整治,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較五年前下降28%。
人民滿意度持續向好
肖春表示,五年裏,全省公安機關持續營造良好法治環境和高效服務環境,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服務環境保護、保障經濟發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抓聯企業5300余家,為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派駐“護航警官”1949名;破獲經濟犯罪案件10195起,查控涉案財産142億余元;偵辦涉食品、藥品、生態環境和智慧財産權等民生領域犯罪案件6429起,全力守護“碧水藍天凈土”和“舌尖上的安全”。嚴厲打擊涉農違法犯罪,為農村地區配備“一村一輔警”,推行背包警務、田園警務。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等問題,持續深化“網際網路+公安政務服務”改革,全面推進“全程網辦”“一窗通辦”,180個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網上辦理,廣泛開設“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著力提升人民群眾辦事體驗感和滿意度。
五年裏,頒布實施了《甘肅省禁毒條例》,修訂了《甘肅省電動自行車和殘疾人電動輪椅車管理辦法》,出臺了《甘肅省公安機關警務輔助人員管理條例》。全省建成98個執法辦案管理中心,派駐法制監督員2049名。常態化開展“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廣泛深入企業、學校、鄉村、社區等,開展防盜、防騙、防毒、防治安災害事故等法治宣傳教育。
同時,甘肅各級公安機關刑偵部門針對電詐犯罪多發高發態勢,持續加大打擊力度,突出強化系統施治,綜合開展預警宣防,推動全省電詐發案損失連續35個月保持“雙下降”,降幅居全國第2位。五年來,全省累計破案3.5萬起、打處嫌疑人5.6萬名,破案打處分別以年均31.8%、95.6%的幅度保持同比增長態勢。
隊伍面貌更加昂揚
五年裏,全省公安機關紮實開展公安隊伍教育整頓,積極構建“1+7+N”大監督格局,常態化開展廉政警示教育,連續聘請六屆黨風政風警風監督員,持續開展全警實戰大練兵、加大典型選樹和表彰獎勵。同時,全省共有48名民警輔警因公犧牲,761名民警輔警因公負傷。
近幾年,甘肅公安以深化改革釋放隊伍活力,建立完善“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模式,完成民航、礦區、森林、現役機構改革,設立食藥環偵總隊、省強制醫療所等機構,構建“1+5+N”輔警管理新模式,全省“一村一輔警”配備率達到75%。深入實施“素質強警工程”,精心開展東西部素質強警交流合作,堅持每日“晨訓”制度,將提拔晉陞、選優評獎與體能技能訓練、法律練兵和建模培訓掛鉤。同時,制定關心關愛幹部營造幹事創業良好環境54條措施,推出醫療救治綠色通道、雙警家庭“團圓計劃”等14條從優待警舉措。拓展主題教育成果,開展領導幹部和業務骨幹“上講臺”,聯合西北師範大學舉辦“為公安英模畫像”活動,分層次、多頻次開展政治輪訓,省公安廳被命名為省直機關模範單位,29個基層黨組織被命名為標準化示範黨支部。
肖春表示,甘肅公安將竭力護佑隴原大地平安祥和,傾心守護人民群眾幸福安寧,為服務保障中國式現代化甘肅實踐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李楠)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鄒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