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

劉華為 “患者需要,是我最大的動力!”

5月21日17時,記者按約來到位於西安市蓮湖區的劉華為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採訪全國名中醫、陜西省中醫醫院一級主任醫師劉華為。

過了半個小時,當天預約的患者全部接診完,劉華為開始接受記者的採訪。他説:“許多患者是從外省趕來的,得儘量在當天給他們看完。”

今年已經74歲的劉華為,每週工作日都安排得滿滿噹噹,除了週三在陜西省中醫醫院坐診,其餘時間就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支援建設的傳承工作室接診。

已過古稀之年,為何還要堅守在醫療工作一線?劉華為説:“患者需要,是我最大的動力!中醫藥學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從醫50餘年,我希望在推進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方面多做一些事情。”

群眾心中的“五最”醫生

1950年,劉華為出生於寶雞市岐山縣。少年時正趕上缺醫少藥的年代,他看到一些鄉親因為疾病遭受痛苦,暗暗立下誓願——學醫行醫為群眾解除病痛。

“家裏有些中醫書籍,我沒事就翻開看,還記了大量的讀書心得。”劉華為説,中學時代,除了學習文化課程,他還蒐集、閱讀了許多與中醫相關的歷史、天文、民俗等書籍。

跟師是中醫學習的重要途徑。上高中時,逢放學或週日,劉華為常去岐山縣城關衛生院為中醫大夫抄方,藉以揣摩經驗。他邊看邊記,回家後再仔細琢磨,翻看醫書對照。從老家到縣城,劉華為經歷了無數風雨,不知走過了多少摸黑獨行的夜路。

1972年,劉華為進入陜西中醫學院(現陜西中醫藥大學)接受本科教育。1985年,他考取了國醫大師張學文教授的研究生,隨診3年,系統學習溫病學理論,深入開展傳染病研究。劉華為付出了數倍于他人的努力,圖書館、實驗室、門診、病房,留下了他埋頭讀書和虛心請教的身影,為他日後成為中醫臨床大家奠定了基礎。

研究生畢業後,無論是在陜西省中醫醫院工作期間還是退休後,劉華為都堅守臨床一線,並堅持到基層義診、工作站巡診、省外會診,行醫足跡遍佈全國各地,有病歷記載的患者達64萬餘人次,診籍累計270冊。

“劉大夫開的中藥太管用了。服藥半個月,困擾我3年的胃脹基本消失,食欲也有了改善。”5月21日,前來復查的延安患者張先生告訴記者。張先生由於慢性萎縮性胃炎導致胃脹、反酸3年,5月初,前來求診。劉華為診斷後,為他開了14劑很便宜的中藥。吃完後,張先生病情大為好轉。

金盃銀盃,不如患者的口碑。“劉老師是群眾公認的‘五最’醫生,求診患者最多、掛號隊伍最長、下班時間最晚、治療效果最好、用藥最簡潔便宜。”劉華為的研究生王桉説。

創立“五行氣化論”

數十載行醫生涯,劉華為將中醫藥廣泛運用於心腦血管疾病、肺病、脾胃病、腎病、代謝綜合徵、腫瘤等疾病的診治,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在總結導師張學文“痰瘀互結、水瘀互結、濕瘀互結”觀點的基礎上,結合臨床實踐,他首次將中醫的“五行”與“氣化”概念相結合,創立了“五行氣化論”。

2017年,劉華為出版了《五行氣化論臨證實驗錄》《劉華為醫案》《經方與臨床實錄》《國醫今鑒·卷一》4部專著,標誌著其學術思想的形成。

據介紹,“五行氣化論”是在研究五行學説的“生克制化”和氣化理論的“形氣轉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醫理論。該理論系統發掘了中醫“生化”內涵,確立了“升降調氣機、溫化促氣化”原則,遴選了130個“合方”,構建了融理、法、方、藥于一體的辨治體系,為中醫研究和理論創新提供了實踐範式。

溫先生患間斷咳嗽、咳痰10餘年,還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史,受涼或天氣變化就會出現病情反覆。劉華為診斷後認為:“慢阻肺患者具有咳、痰、喘、悸、腫等特點,是人體‘氣機失調、氣化失司’的典型表現。在其急性加重期和臨床緩解期,均應以調暢氣機、恢復氣化為總綱,根據虛實夾雜、標本緩急的不同,靈活實施,巧妙化裁,以恢復肺臟氣機氣化功能。”劉華為説。

經過3個療程的中藥治療,溫先生不咳嗽了,右下肢水腫消失。家屬專門為劉華為送來錦旗表示感謝。

現在,除了堅守在一線為患者解除病痛,劉華為還十分重視帶教、著書等工作,心中始終記挂著祖國傳統醫學的傳承與發展。

“中醫藥學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實踐經驗。作為中醫藥從業者,一定要堅定文化自信,發揮中醫藥優勢,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劉華為説。

“學我,像我,更要超我!”

傳承,是中醫學術經驗延續發展的重要形式,是創新與發展的源泉。劉華為的學醫經歷,匯聚了師承和院校教育的優勢。他對人才培養十分重視。

“師帶徒是學習中醫的最好方式,因為中醫的理論不僅在學,而且在思,要‘思學相長’。中醫的臨證不僅在診,而且在辨。跟師時間久了,自然能觸類旁通,進步也就快些。”劉華為説。

近年來,依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支援建設的劉華為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和陜西省中醫藥管理局支援建設的長安五行氣化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等平臺,劉華為先後培養本科、碩士、師承博士等650余人,將行醫50餘年積累的臨床經驗傾囊相授。

“學我,像我,更要超我!”這是劉華為經常給學生説的話。

“在我跟師階段,劉老師多次這樣勉勵我。這堅定了我學習中醫、運用中醫為老百姓服務的信心和決心。”劉華為的學生、陜西省中醫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馬戰平説。

在劉華為的言傳身教下,馬戰平已成長為陜西省名中醫、碩士生導師,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擔任了陜西省新冠肺炎中醫藥救治專家組組長。

劉華為始終認為,中醫藥是中國農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是中草藥的寶庫,是中醫工作者的責任田。為了支援基層中醫藥事業發展,培訓基層中醫藥人才,近年來,他在渭南、咸陽、延安、安康等地建立了劉華為名老中醫傳承工作站,在傳承臨床經驗、培養基層中醫藥人才、提高中醫特色服務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當前,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大好時機,作為中醫藥工作者,我們有義務將這一中華瑰寶傳承下去,使其更好地服務人類。”劉華為説。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劉華為 “患者需要,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