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聲音傳播社會正能量
5月11日—12日,美麗的海濱城市山東青島群星閃耀,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2屆中國播音主持“金聲獎”頒獎典禮在這裡舉行,中國播音主持“金聲獎”研討會、廣電總局全媒體播音員主持人能力提升研討班也在這裡舉辦。
堅守播音陣地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秘書長易凱介紹,中國播音主持“金聲獎”于2021年設立,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主辦,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承辦,是中國播音主持領域的國家級政府獎。獲獎者都是長期堅守且仍活躍在播音、主持一線的骨幹和中堅力量。獲得第2屆中國播音主持“金聲獎”的10名優秀廣播播音員主持人和10名優秀電視播音員主持人來自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全國15個省區市。
西藏廣播電視臺益西卓瑪是個土生土長的西藏姑娘,雖然從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世界屋脊來到青島,因為“醉氧”,她説自己“有點迷糊”,但“第一次看到大海,感到特別震撼;獲獎是夢想照進現實,幸福的感覺很美好”。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灣區之聲陳星説,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曾告訴媒體,他每天早上都會收聽大灣區之聲的新聞節目《灣區,早晨!》,因為可以聽到權威的新聞發佈和豐富的灣區資訊。陳星也高興地跟大家分享:2019年大灣區之聲剛開播時,播音員的粵語發音有時偏向香港粵語;但最近她聽香港TVB的新聞,發現他們的有些詞也開始採用大灣區之聲播音員的發音。
頒獎典禮現場十分有趣的一幕,來自天津廣播電視臺李大衛和頒獎典禮主持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沙晨、北京廣播電視臺李傑的互動。兩位主持人現場出題,考察李大衛的應變能力,結果他施展曲藝中的“現挂”本領,現場編了一段天津快板,邀請全場觀眾一起鼓掌“打板”,體現出“哏兒都”天津幽默、樂觀、包容的文化對李大衛主持風格的影響。
樹立行業旗幟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總編室播音員主持人管理中心副主任海霞參與了兩屆“金聲獎”的評選工作。她認為,“金聲獎”連續兩屆成功舉辦,産生了標桿示範效應和引領凝聚作用,成為行業的一面旗幟。她總結梳理兩屆“金聲獎”獲獎者資訊後發現:廣播獲獎者平均年齡42歲,電視獲獎者平均年齡44歲;獲獎者的平均工作年限為19年。“這意味著,獲獎的背後是他們對播音主持崗位的熱愛與深耕,是他們擇一業、終一生的堅守與執著。”
陜西廣播電視臺孫凱、湖北廣播電視臺周恬、杭州文化廣播電視集團董明等被評價為播音藝術的“不老松”,他們“一直在跑播音主持的馬拉松,一刻不放鬆”。
廣西廣播電視臺周寶琳、湖南廣播電視臺何帥、遼寧廣播電視臺李佳、四川廣播電視臺李丹……這些女播音員主持人無論端坐在鏡頭、話筒前,還是奔走在城鄉各地,她們的自信篤定源於多年來在新聞現場“沾泥土”“帶露珠”的採訪。
浙江廣播電視集團王志強和黑龍江廣播電視臺陳聰,從業都是21年:王志強讓“小強熱線”的鏡頭聚焦普通百姓,近8000個日日夜夜裏,節目組共收到400多萬個觀眾來電、30多萬封來信,解決問題近10萬個;陳聰在黑龍江衛視一直從事新聞直播,農家大院、施工現場、工廠車間、軍營邊關都留下他的足跡。
據統計,第2屆“金聲獎”的20位獲獎者中,有8位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中國傳播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院長喻梅説,2023年是中國廣播誕生百年、中國播音主持高等教育創建60年,2024年中國傳媒大學將迎來70年校慶。她認為,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播音主持高等教育體系已經形成,獨具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播音主持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已經構建起來,“這些成就的取得是一代代從業者堅定信仰、勠力同心、奮楫篤行的結果”。
北京廣播電視臺李楊薇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任魯豫都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李楊薇至今猶記當年老師“做人要有‘三心’:敬畏之心、惻隱之心、感恩之心”的教誨。在校學習時,任魯豫一度擔心自己嗓音不夠好,但老師及時給予他鼓勵和肯定,令他終生難忘。“每一朵浪花都應該感謝大海給予它的衝出海平面的力量。感恩師長,感恩平臺,感恩時代。”任魯豫説。
迎接新的挑戰
當下,社會飛速進步,技術日新月異,廣播電視工作者在變化中成長、進取。面對新媒體迅猛發展帶來的注意力轉移、網路直播爆髮式增長帶來的“主播”身份異化、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帶來的AI主播加速進場等問題,他們努力學會在飛跑中調整姿態,加強學習培訓,注重積累,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即使是在技術和受眾需求發生巨大改變的全媒體傳播環境下,播音主持仍然有著不可替代的專業性和魅力。
江蘇廣播電視臺王丹是上世紀90年代第一批做廣播直播的人,也是本世紀初人們邊開車邊收聽的廣播中的播音員,現在她還是網際網路上的音頻主播。有人問她,自媒體上那麼多主播,AI主播也來了,你有壓力嗎?她回答:“我堅信:優秀的節目在哪兒,我們的聽眾就在哪兒。”
從最初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都市之聲到如今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頻,陳旻被稱為“融媒體浪潮中閃耀的多面手”,在各個領域均創作出富有感染力的作品。他説:“AI不會淘汰人,但會淘汰不會用AI的人。”
上海廣播電視臺何婕苦練內功,大量學習理論和各方面知識,主持的《這就是中國》節目深受觀眾尤其是年輕人歡迎,這次活動期間,她特別關注同行們小屏節目製作方面的經驗。山東廣播電視臺孫曉蘭參與策劃並主持山東省第一檔廣播理論節目《宣講時間》,她用心用情講述新時代新思想,通過全媒體、全天候、多角度的手段,將理論宣講變得有溫度、有深度、有力度。
在頒獎典禮尾聲,“金聲計劃”——“全國廣播電視和網路視聽播音員主持人能力提升五年行動”啟動。該計劃將進一步加強播音員主持人隊伍建設,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培養1000名播音主持業務骨幹和100名播音主持教學骨幹,培養100名“金聲獎”後備人才,對5萬名以上廣播電視和網路視聽播音員主持人及網路主播等相關人員進行網路培訓。
作為“金聲計劃”啟動項目,首屆全媒體播音員主持人能力提升研討班于5月11日在青島開班。來自各廣播電視臺及抖音、B站等網路媒體推薦的100多位播音員、主持人,在4天的時間裏深入學習研討。
學員代表、貴州廣播電視臺蘇東方説,心裏裝著群眾,牢記服務人民,是20位獲獎者和他們的節目受到廣大觀眾和聽眾喜愛的根本原因。“網路平臺上,很多人被冠以‘主播’的稱謂,但我認為,‘主播’的‘主’,意味著堅持主流價值,服務主流受眾,在主戰場上引導輿論。渠道越多、聲音越紛擾,越需要我們有責任、有擔當,為人民群眾提供真實、客觀、理性、溫暖的聲音。”
《孟子·萬章下》雲:“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後人以“金聲玉振”比喻才學精妙,聲名遠揚。如今,“金聲”被用來命名中國播音主持行業最高榮譽。在齊魯大地、孔孟之鄉,20位優秀播音員主持人捧起第2屆中國播音主持“金聲獎”獎盃。最年輕的獲獎者之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龍洋説:“這是一份莫大的鼓勵,也意味著一份文化傳承的使命擔當。國家和人民對播音員主持人群體寄予信任和厚望。我將與廣大同仁一道,努力講好中國故事,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力量。”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用聲音傳播社會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