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漢風秦韻,千年回聲丨塑強設計領先優勢

5月18日,2024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將在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舉辦。屆時,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將正式對公眾開放。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設計大師、中國建築西北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張錦秋將出席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開館暨“秦漢文明”系列展覽揭幕活動,見證約1500件文物生動闡釋秦漢文明。

圖片17

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由張錦秋領銜設計。項目位於西鹹新區秦漢新城窯店鎮,鄰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咸陽城遺址核心宮殿區和西漢帝陵遺址帶,是一座集文物保護、陳列展覽、學術研究、科普教育、旅遊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國家級大型博物館,用地面積約31.3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3.98萬平方米。

圖片18

象天法地,延續歷史文脈

地理位置看,秦漢館位於西安主城區以北的“秦漢文化帶”,即蘭池三路以北、涇渭大道以東,它北依秦咸陽城遺址核心宮殿區、西漢帝陵遺址帶,南鄰地鐵14號線秦宮站、鹹銅鐵路,亦是大型綜合文旅項目大秦文明園的組成部分,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在這片土地上,見證過秦統一六國的歷史,見證過大漢王朝的興衰,也見證了古絲綢之路的聲聲駝鈴。

建築總體以北斗七星佈局,主館區七座建築各自相對獨立且以廊道相連。以北斗七星中的搖光、開陽、玉衡、天權、天璣五星組成對稱佈局,以玉衡為中點確定軸線設定在秦咸陽宮一號宮殿遺址中軸的延長線上,“鬥柄”五顆星是陳列區;“鬥口”兩顆星分別是科研管理區和文保修復區、藏品庫區。整體佈局既有中軸對稱的恢宏大氣,又兼具北斗七星不對稱的靈動,象徵秦朝城市“象天法地”的浪漫主義規劃思想。博物院的北斗七星與象徵紫微星的秦咸陽宮,隔空對望、遙相呼應,將古今對話演繹得淋漓盡致。

圖片19

圖片20

如此設計拉大了空間結構,以小體量的建築單體,組合成具有超宏觀尺度,充滿想像空間的建築群,對建築所在場地形成有效的控制力,據此營造出具有標誌性的城市空間。建築群體構成大氣恢弘的建築意象,群體分散佈局有效降低對咸陽宮遺址的影響。觀眾的思想在這裡超越空間維度,在思想維度與兩千年前的古人共情共鳴,是專屬於中國人特有的浪漫。

博物館以秦代宮殿建築為意向,採用現代的設計手法,從語匯上體現傳統建築的現代化表達,定位為具有秦代宮殿象徵性的現代建築。高臺GRC大板表皮有夯土臺從渭北平原上破土而出的豪放質樸。深灰色鋁鎂錳合金板與清水玻璃建構的殿堂有秦漢建築的古拙、剛健。基座厚重與宮室通透輕靈,形成強烈對比,增強了博物館建築的藝術效果。建築外觀色彩素雅,採用新材料和技術營造出古樸、莊重的空間氛圍。

博物館正門左右兩座高大巍峨的淩空冀闕與築于高臺之上的主體建築遙遙相對,仿佛守衛大秦的戰士。博物館展廳設于開放區一層高臺內,旅遊服務等公共活動區設于高臺上的“殿堂”中,既滿足不同功能區的使用需要,又使博物館外觀具有秦漢“高臺榭、美宮室”的造型特徵。

博物館南面做景觀水體,象徵“天漢”——銀河,以景觀水體噴霧形式,營造如夢如幻的仙境效果,讓參觀者仿佛穿越古今。博物館主入口設橫橋飛跨天漢直通建築二層平臺——長橋臥波。橫橋由低而高、近寬遠窄,以增強橋的透視感,襯托建築更加雄偉壯觀。此入口設計在應和“橫橋南渡,以法牽牛”的同時,為博物館增添了一個超乎尋常、氣勢恢弘的入口空間,對博物館“象天法地”的設計思想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迂迴,檐牙高啄。秦時的高臺樓閣建築均以架空廊道相連,既方便宮室間的行走往來,也可做觀景閣樓。博物館傳承這一經典設計,組成博物館的七座單體通過不同標高的“復道”(架空廊道)相連。“復道”(架空廊道)採用鋼桁架外用透明玻璃幕墻,在構件上裝飾秦代磚紋圖案,使冷峻的結構透露出傳統氣息,讓行走其間的人們感受到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

館藏尋蹤,重現秦風漢韻

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打造出古典園林“苑囿”景園設計,結合地形將館與園結合,將建築與環境結合,設計四季花開,常青常綠的官廷苑面,讓遊客在參觀遊覽之時體驗到舊時歌臺暖響,春光融融的美好與輕鬆。

博物館設置考古發掘、文物保護與修復、文化遺産管理、研究展示等區域,讓遊客現場參與、直觀感受,仿佛能夠感到文物“會説話”“會行走”,聽到它們娓娓道來那段風雲激蕩的歲月。不僅能夠提升參觀的真實感與體驗感,增加觀眾與文物的互動性,同時也會讓遊客對考古發掘、文物修復有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在傳承中對文物進行更加慎重保護。

博物館還貼心設計了圖書閱覽區、報告廳、4D電影院以及咖啡茶座休憩區。這些文化服務消費空間和設施的納入,

不僅把博物館從單一展覽功能升級到多功能,也使秦漢館成為搭建文化交流、促進都市生活的文化生活地標。

圖片21

每一座博物館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寶庫,每一件文物的生命軌跡都需要被後人傳承與銘記。在西安秦漢新城已經發掘了大秦都城遺址群和九座西漢帝陵,歷史遺跡之多可謂星羅棋佈。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不僅讓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得到有效保護,也讓這些沉睡千年的文物重新走進華夏兒女的眼裏心裏。(中國建築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鄒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