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

“鐫刻在生命上的藝術”

醫學照顧、病情觀察、協助治療、健康指導、人文關懷……在三秦大地,20余萬名“白衣天使”奮戰在一線,為廣大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全省廣大護理工作者是老百姓的健康衛士,也是醫生的“左膀右臂”、醫院發展的中堅力量。“提燈女神”南丁格爾曾這樣形容護理工作:護士的工作是鐫刻在生命上的藝術。全省廣大護理工作者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發揚南丁格爾精神,以嚴謹的態度、精湛的技術、務實的作風,在護佑生命、防病治病、減輕傷痛和促進健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堅守護理一線42年

5月10日,在陜西省人民醫院2024年國際護士節慶祝活動現場,記者見到了已在護理崗位一線堅守了42年的優秀護士代表——陜西省人民醫院肝膽外科品質監督員、副主任護師仵曉榮。

眾所週知,護理工作又忙又累,非常辛苦。仵曉榮緣何一幹就是42年?“我熱愛這份已經融入自己生命的工作,能夠給患者提供幫助,再苦再累也值得。”仵曉榮如是説。

的確如此。每天早上一上班,仵曉榮先帶領護士進行床頭交接、護理查房,再進行疑難危重病人護理討論、查看術後患者、管理病區,一直忙到下班。加班對她來説是家常便飯。同事“笑”她像一個不知疲倦的陀螺,有使不完的勁兒。

40餘年一線的歷練,仵曉榮練就一身硬功夫:扎不上的針,下不進的胃管、營養管、尿管,她經常一次成功;股動脈採血、股靜脈穿刺抽血、救命的三腔兩囊管壓迫止血術,她都得心應手。

2022年4月,陜西省人民醫院推出“網際網路+護理”服務,通過“線上申請、線下服務”的模式,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護理服務。仵曉榮過硬的專業技術派上了大用場。作為醫院“網際網路+”管道護理組組長,她分批培訓“網約護士”300余人,帶領團隊積極開展“網際網路+護理”服務。

“需要到府服務的群眾大多是高齡失能老人、植物人、腦梗後遺症患者,他們的吞咽功能嚴重退化或者喪失,需要留置鼻飼胃管進行營養攝入。”仵曉榮説。這類患者往往伴有語言功能障礙,給插管操作帶來了不小挑戰。

前不久,仵曉榮到府為91歲的患者尚奶奶進行鼻飼胃管插管。操作快速準確,一次成功。從尚奶奶住院時算起,仵曉榮已經為尚奶奶提供全程延續護理服務5年。她精湛的技術讓老人減少了痛苦,提高了生活品質。

近年來,僅留置鼻飼胃管一項,仵曉榮就完成了3000余例,均為一次成功。除了插管,仵曉榮到府服務時還會為患者進行拍背、壓瘡護理、吸痰及飲食指導等服務,受到了患者家屬的高度認可。

“選擇護理事業就必須樂於奉獻。今年就退休了,我將站好最後一班崗,和同事一道為患者提供高品質的護理服務。”仵曉榮説。

為患者搭建“生命線”

“這個服務好,您的技術也好,不用住院就解決了我的難題。”5月10日,剛剛做過置管維護的患者張先生,對接診護士宋美連連表示感謝。

宋美是西安大興醫院泌尿脊柱外科護士長、副主任護師。由於技術過硬,她還擔任了醫院新開設的PICC專科護理門診負責人。“PICC即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因安全性好、留置時間長,還避免反覆靜脈穿刺所導致的機械性靜脈炎或化療藥物外滲導致的化學性靜脈炎與組織壞死,對需中長期輸液的患者尤其是腫瘤患者來講,是極為重要的‘生命線’。”宋美説。

據介紹,雖然PICC常規可在人體留置一年,但就像汽車需要定期保養一樣,患者需一週到醫院維護一次,確保不發生堵管、脫管、感染等問題。

4月底,宋美接診了一位來自河南的乳腺癌患者孫女士。“孫女士留置了PICC用於化療。我為她維護時,發現管路不通。經過評估檢查,排除了機械性堵管,初步判斷是血液性堵管,非常危險。”宋美説。

一刻也不能耽擱!宋美立刻採用尿激酶連接三通接頭,為孫女士做溶栓再通治療。經過6個多小時反覆沖洗、抽吸,終於打通了孫女士的“生命管路”。看到宋美的手指因長時間操作磨出的水泡,孫女士流下了眼淚。

孫女士的例子只是一個縮影。醫院PICC專科護理門診開設一年多來,宋美和團隊成員共為2900余名患者提供了導管日常維護服務,有效減少了各種並發癥的發生,延長了導管使用時間,減輕了患者的痛苦。

從事護理工作22年來,宋美一直保持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針對科室老年患者、腫瘤患者多等特點,她帶領團隊成員主動評估患者病情和治療方案,開展輸液港、PICC、中線導管及迷你中線導管置入技術應用,為患者提供合理安全的輸液工具;開展了穿刺定位方法創新、導管相關性血栓預防、PICC尖端心腔內電圖定位等3項新技術,團隊技術水準、護理水準不斷提升。

“護理之路是一條攀登之路。我將和團隊一起不斷學習、勇於創新,做患者‘生命線’的搭建者和守護者。”宋美説。

小患者的貼心守護者

“護士,28床的液體不滴了!”

“護士,快來一下,13床的調皮蛋把頭上的留置針拔下來了,流了好多血。”

……

這是渭南市澄城縣婦幼保健院兒科護士王小勤日常工作的片段。

“每天穿梭在病區100多米長的走廊裏,病人多的時候,我們的步數經常在1萬步以上。有時候,累得飯都吃不下。但是,看到一張張可愛稚嫩的臉龐,一個個寶貝治愈後的笑容,我又充滿了幹勁。”王小勤説。

今年“五一”假期的一個晚上,王小勤正帶孩子在影院看電影,科室的年輕同事打來了求助電話:“一名8個月大的小患者需要輸液,我扎針沒有成功。孩子在哭,家屬也很著急。”

王小勤迅速趕到醫院,換上工作服,準備好治療盤。憑著多年的經驗,她在小患者耳後摸到一條血管,一針成功,液體順利輸入。圍在小患者身邊的家屬連連向王小勤表示感謝。

兒科工作不同於成人科室,除了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更需要足夠的愛心與耐心、較強的溝通能力和應變能力。從事護理工作12年來,王小勤在一線實踐中不斷成長。

去年,王小勤值夜班時,住院部收治了一名不到1歲的小患者。孩子患支氣管肺炎,發著高燒。王小勤查完房後,一直放心不下,半夜起來又去病房,剛好看到孩子出現抽搐、發抖症狀。她第一時間進行吸痰、藥物干預,並配合醫生進行緊急處置。孩子最終轉危為安,痊癒出院。

2023年開始,澄城縣婦幼保健院兒科根據患兒病情和特點,開展穴位貼敷、小兒推拿、鼻腔沖洗等技術推廣。王小勤認真學習,迅速掌握了這些技術。“我將秉持愛心和初心,做小患者的貼心守護者。”王小勤説。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鐫刻在生命上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