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陳爐鎮 聆聽千年瓷韻迴響
陳爐古鎮(資料照片)。記者 趙楊博攝
在黃土高坡溝壑間,藏著一座油畫般夢幻的千年古鎮。它就是“爐火千年不絕”、因“陶爐陳列”而得名的耀瓷燒造基地——陳爐鎮。
漫步古鎮,處處可見陶瓷。一磚一瓦、一瓶一罐,東方美學獨有的韻味在古鎮氤氳開來。
4月27日,45名來自渭南的學生前來研學。在古鎮的核心觀景區,他們透過玻璃,好奇地望著層層疊疊的瓷片。
“注意看玻璃裏面的殘瓷廢片,它們是古鎮制瓷歷史發展的見證。過去,這裡是殘瓷廢片的堆砌地,歲月荏苒,形成了一座座小山頭,當地人叫瓷瓦山,考古學家稱其為文化層。這種瓷瓦山在古鎮比比皆是……”63歲的銅川文化傳播大使、“陳爐古鎮第一講”吳歡喜生動的講解從擴音器裏傳出來,回蕩在學生耳畔。
“為什麼説腳下的每一步都是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為什麼説古鎮是‘沒有圍墻的歷史博物館’?當大家在犄角旮旯都能看到瓷片時,或許就可以理解了。”吳歡喜耐心解説陳爐陶瓷歷史文化,盡己所能讓學生了解更多知識。
這些年,吳歡喜接待的研學團隊已數不清了。“我最大的心願就是讓更多人走進陳爐、了解陳爐、愛上陳爐。講好家鄉故事是我的使命。”吳歡喜説。
4月27日,李家瓷坊院內人聲鼎沸。遊客參觀窯洞裏的“耀瓷展”,在院內嗅著槐花香,圍爐煮茶、把玩瓷器,好不愜意。
李家瓷坊是繼承千年技藝的制瓷企業,也是銅川第一批老字號。2013年,李家瓷坊第十代傳承人李忠樓對李家瓷坊原址進行改造,建起耀州瓷工藝製作流程展示區、産品展覽區、遊客陶藝體驗區以及技能培訓區。李家瓷坊集製作、學習、體驗及參觀于一體。2020年進行第二次改造,開發了龍柏芽罐罐茶,並提出了古鎮慢生活的理念,把瓷坊打造成休閒度假文化院落、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
“最近,來我家小院圍爐煮茶的人特別多,高峰期還要排隊預約。我們的茶具用的是自家燒制的瓷器,茶葉則選取當地特産龍柏芽。我們要用心用情做好服務,講解好、傳播好古鎮的歷史文化。”陳爐鎮李家瓷坊負責人徐欣高興地説。
李忠樓、徐欣還把古鎮慢生活拍成短視頻,通過抖音、快手等平臺進行宣傳,深受網友喜愛。
王家瓷坊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每一天都有遊客慕名參觀。王家瓷坊負責人王戰軍總會熱情地迎上去,講解倒流壺等耀瓷精品。
王戰軍出生在陶瓷世家。1996年下崗後,他與妻子開辦了瓷坊。
“我會做,她會畫,我倆分工合作。我們希望把耀州窯的制瓷工藝一代代傳下去,讓陳爐的‘爐火’越燒越旺。”王戰軍説,王家瓷坊吸納了眾多制陶人,還培養了眾多人才走出去,自立門戶。
陳爐鎮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1個,省、市、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19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工坊1個,省、市、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7人。陳爐鎮先後被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陜西省非遺特色示範鎮。
近年來,陳爐鎮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完善非遺工作體系,挖掘非遺傳統項目,組織非遺傳承培訓,豐富非遺活動內容,推動非遺項目産業化發展。
“我們每年組織開展各類非遺活動20多次,培育陶瓷藝人200余人,帶動全鎮600人從事陶瓷製作,‘指尖技藝’已經轉化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指尖經濟’。未來,陳爐鎮將加速推動非遺與文旅的深度融合,植入形式多樣的展示、展演、體驗活動,為非遺保護和民間本土文化賦能。”陳爐鎮鎮長常雅甜表示。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漫步陳爐鎮 聆聽千年瓷韻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