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鹹新區建設秦創原總窗口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正式發佈
近日,《西鹹新區建設秦創原總窗口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正式發佈!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發展新質生産力為總指引,力爭將總窗口打造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區、人才發展改革試驗區、科技金融資源集聚區、未來産業先導區。
持續放大“三項改革”點火器作用
推進“三項改革”拓面、擴量、提質、增效,放大“一港”模式示範效應,推進科技成果高效率轉化、精準化對接、體系化服務,提高符合市場需求的高品質科技成果供給力、承接力、推動力,在轉化科技成果上彰顯更大功效。
深化推廣“三項改革”任務,加速科技成果源頭釋放。到2026年,省、市“三項改革”措施中新區承擔的6項任務質效將全面提升,形成以供給端與産業化需求端“雙牽引”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形成30項可複製推廣的改革創新案例,新增科技成果轉化企業1500家,技術合同交易額突破500億元。
打造創新資源聚合“強磁場”
緊抓西安“雙中心”建設機遇,推動在全國乃至更大範圍集聚資源,引進高水準高校院所研究機構,集群化佈局高能級創新載體、成果轉化平臺、領軍企業研發中心等,打造全球創新資源聚合“強磁場”,提升原始創新策源和應用技術創新能力,在以科技創新推進産業創新上奮勇爭先。
按照“需求導向、協同聯動、合作共贏”的原則,引進高校院所共建高端研發機構,探索“學科+産業”等新型創新模式。到2026年,新區高水準高校院所研究機構、重大科研創新載體、科技成果轉化平臺、領軍企業研發中心等創新主體加速集聚、深度協同,集群式佈局 50 個重大創新基地和創新平臺。
在培育新質生産力上做示範
圍繞“4+1”重點産業,持續推動“雙招雙引”,圍繞産業鏈精準配置創新資源要素,構建龍頭企業牽引、産學研深度協同、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産業生態,形成具有競爭力的新興産業集群,搶灘佈局未來産業,在培育新質生産力上做出引領示範。
打造創新型企業群落,到2026年,新區有研發活動的規上工業企業佔比達到40%以上。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將分別達到8500家、4000家。
打造人才引領創新發展新格局
提升秦創原人才大市場服務功能,發揮省級人才發展改革試驗區作用,面向全球引進符合總窗口重點産業方向的多元化科創人才隊伍,推動人才、項目、資金、服務等一體化配置,營造“來得了、待得住、用得好”的人才發展生態,放大總窗口創新人才匯聚效能,打造人才引領創新發展的新格局。
深入開展創新人才攀登計劃、西鹹新區“秦創原創新人才計劃”等,引進梯次銜接的高層次人才隊伍,滿足創新主體多元化人才需求。到2026年,新區將吸引集聚一大批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和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的高端人才,三年內新區計劃引進高層次人才500名,創新創業人才10萬名,實現聚才、育才、用才。
圍繞全産業鏈佈局全週期資金鏈
緊抓西安科創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機遇,有效匯聚金融機構,圍繞全産業鏈佈局“創業-成長-退出”的全週期資金鏈,建好用好秦創原資本大市場,引導金融活水向科技創新沃土“精準滴灌”,形成科技、産業、金融緊密耦合、良性迴圈的格局。
未來三年,新區將建設秦創原金融核心集聚區,加快金融資源集聚。到2026年,新區將形成多元化、全鏈條的科技金融支撐體系和金融創新服務格局。新增各類金融機構和投資機構60家,形成總規模200億元的創投基金矩陣,已設立基金在總窗口投資超30億元,“投早投小投科技”成效顯著。
全域協同創新邁出更大步伐
按照“共建共用共用、協同開放創新”的理念,充分發揮西鹹新區在西安都市圈中的關鍵核心、橋梁紐帶作用,強化總窗口“中心輻射—整體聯動—開放互動”效能,加快構築引領“一總兩帶”、推進西鹹一體化、帶動全省、面向全國、聯通全球的區域創新網路,在深化全域協同上邁出更大步伐。到2026年,總窗口對全省各地市輻射帶動效應明顯,連結省外優質創新資源能力增強。形成一批區域協同創新的新機制新模式。總窗口發揮“總統籌、總牽引、總服務、總示範”的能力將明顯提升。
此外,新區也將持續擴展“總窗口+城市夥伴”佈局,未來三年,每年將引進不少於 10家先進地區新型研發機構、創新型孵化器落地總窗口,每年新認定不少於10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優化全要素供給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強化土地、政策、載體等重點要素的供給,提升要素配置能力與服務能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活力。
未來三年,新區將持續優化土地資源利用,增強土地資源配置效能;優化産業創新空間,提升産業創新承載能力;完善政策服務體系,強化政策統籌協同;提升行政審批效率,持續打造更優營商環境。
來源:西鹹新區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三年行動計劃》正式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