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楷模發佈廳》講述勞模奮鬥故事 致敬勞模精神
今天是五一國際勞動節
向廣大勞動者們道一聲:
節日快樂!
在這個屬於勞動者的日子裏,
本期《三秦楷模發佈廳》要為大家講述
陜西省全國勞動模範白芝勇、
全國勞動模範黃雲娜、
大國工匠劉湘賓的先進事跡,
號召和激勵廣大勞動者
爭做新時代的奮鬥者,
用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
在新征程上展現新作為,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新篇章。
全國勞動模範白芝勇
如今,中國高鐵已經成為享譽世界的“中國名片”。在這令世界驚嘆的“中國速度”背後,凝結著千千萬萬鐵路建設者的辛勤和汗水。今年46歲的中鐵一局精密工程測量高級技師白芝勇,就是他們中的優秀代表。
2012年,為了全面、系統修繕已經超負荷運營的南京長江大橋,國家決定在大橋上游五公里的地方,修建一條江底隧道。其施工的複雜程度在國內外都沒有先例,而這個世界級工程的精密測量任務,就落在了白芝勇和他的團隊身上,他們的工作,就是要用精密測量的數據,引導“天和一號”盾構機這個長達百米重達千噸的龐然大物,在黑暗的江底穿行4千米,不僅要穿越軟土、硬岩、砂卵石等複雜地層,還必須保證在誤差50毫米的範圍內到達指定出口,其難度可想而知。
為了減少測量干擾,保證數據精準,白芝勇和測量隊員們,只能選擇夜間施工人員較少的時間段進行作業,而每次進入隧道測量都需要近10個小時,實在太睏了,他們也只能趴在儀器箱子上打個盹。那段時間裏,他近乎偏執地對測量數據一遍又一遍地校對核實,甚至睡到半夜也時常會驚醒,然後爬起來繼續測算復核數據。
2015年7月2日,經歷九百多個日日夜夜的艱辛付出,白芝勇和他的團隊創造了工程精密測量史上的奇跡,“天和一號”盾構機精準貫通到預先在出口位置設定的鋼環中。
可誰也不會想到,就是這樣一位精密測量專家,2001年,剛剛加入精密測量隊的時候,卻是整個隊裏墊底的。當時隊裏除了他是中專技校畢業,其他人都是測量專業的大學生,有的還是高級工程師。俗話説勤能補拙,不服輸的白芝勇開始了對自己的打磨,不論冬夏寒暑,只要不出差,白芝勇每天都會在河堤上練習三四個小時。
白芝勇:“只有苦練才能熟練,只有熟練才能精準,這就像人劍合一一樣,我們要把我們的測量儀器,練成我們身體某個器官的一部分,這樣才能精準,才能做到準確和無誤。”
2005年,在精密測量隊潛心打磨了整整四年白芝勇,在“陜西省職工工程測量技能競賽”中,成為一匹黑馬,脫穎而出,以絕對優勢,奪得冠軍。從那之後,白芝勇開始在精密工程測量這一領域盡情綻放自己的光芒。他先後參加了秦嶺特長隧道、烏鞘嶺特長隧道、鄭萬高鐵、濟南黃河大橋連接線等50多個國家重大工程的精確測量項目,全部一次性驗收通過,沒有出過一次測量事故。
白芝勇常説,能夠見證中國高鐵從無到有、再到成為世界公認的“中國名片”,這是他此生最大的榮幸。25年來,他和團隊幾乎走遍了祖國大江南北,奮戰在高鐵地鐵、路橋隧道的施工現場,他們精測的高鐵線路已經佔到了全國運營總里程了近十分之一。也正是有了千千萬萬像白芝勇這樣的建設者,才讓我們的今天有了讓世界震驚、令國人驕傲的中國速度。
白芝勇現任中鐵一局專家、中鐵一局五公司專家,中國中鐵工程測量聯盟牽頭人,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負責人,2015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2017年當選中共十九大代表,2022年榮獲中華技能大獎。
全國勞動模範黃雲娜
1998年,我國紡織行業正處於充滿變數與挑戰的發展時期。這一年,還不滿18歲的黃雲娜懷揣著夢想進入了陜西五環集團,開始了她作為紡織女工的職業生涯。起初,黃雲娜對這份新工作充滿了憧憬與激動。然而,現實卻讓她開始重新認識這份工作。
黃雲娜:“那時候我們教練看我還不會操作,就在我手上打了五個指頭印,當時打得我手就紅了,然後那一中午,大家都去吃飯了,我就沒去吃飯,就在那裏想,我就不相信,別人能學會的我就學不會。”
憑藉高強度的練習,不懈的努力,黃雲娜不僅迅速掌握了設備的操作技能,更在熟練的基礎上展現出了驚人的嫺熟度。進廠僅僅一年,她就以出色的表現榮獲了集團操作比武的第一名,而且之後連續多年榮獲“集團操作比武狀元”。
2012年,集團要開發一個高難度品種,這個品種斷頭多、停機率高,因為操作難度極大,很有可能導致生産任務無法按時完成,在這個關鍵時刻,重任再次落在了黃雲娜的肩上。
經過無數次的試錯與努力,黃雲娜和工友們最終探索出了一套“強捻布操作法”。這一方法不僅確保了生産任務的按時完成,更讓産品品質大幅度提升。後來,這一操作法在車間被廣泛推廣和應用,不僅提高了生産效率,更是為集團創造出經濟效益近二十萬元。
這些年,黃雲娜一共帶過37名徒弟,有23名成為生産骨幹,10人被集團授予操作標兵或能手稱號。多年來的無私幫扶,讓黃雲娜從織造車間值車工轉崗成為一名操作技術員,主要負責車間的技術巡檢工作,可以説,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但黃雲娜身上的那股韌勁兒,促使她以滿腔的熱情與堅定的信念,投身於新的崗位技能學習中。
2017年,黃雲娜光榮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2023年當選為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面對新的榮譽和使命,黃雲娜將繼續在崗位上發揮榜樣作用,積極弘揚勞模工匠精神,努力在新時代的追趕超越進程中,展現産業工人的嶄新風貌。
大國工匠劉湘賓
從神舟遨遊,從“嫦娥”探月,到“蛟龍”入海……一個個大國重器背後都有大國工匠的身影。在國之重器的導航系統中,最關鍵的零部件之一就是陀螺儀。導彈能否命中目標,衛星能否到達預定軌道,潛水器能否到達指定海域,靠的就是陀螺儀這雙“眼睛”的精準定位,而劉湘賓就是擦亮這雙“眼睛”的人。
1983年,20歲的劉湘賓退伍後,來到了我國慣性導航設備研製生産的搖籃——7107廠,成了一名銑工。
劉湘賓:“什麼是銑床?什麼是鑽頭?什麼是圖紙?什麼是機械基礎?我通通是一張白紙,當時我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對自己狠一點,逼自己更努力,白天跟著師傅跑腿,晚上就去自學,把自己不會的用筆記記下來,第二天早上我就問車間的師傅們。”
正是憑著這股鑽勁,劉湘賓終於成為廠裏技術最過硬的銑工。進入工廠時只有高中文化水準的劉湘賓,無時無刻地提醒自己,進步慢了就是後退。2015年劉湘賓所在的單位接受重大課題,要攻克某超高精密儀器零部件的技術難點。這個現今世界上最先進的精密慣性導航儀器之一,在航太和防務裝備領域都屬於關鍵核心零部件,製造技術也被國外所壟斷。
為了技術不再受制於人,劉湘賓帶領著自己的班組決定向技術難點發起挑戰。茶不思飯不想,不分晝夜,劉湘賓像著了魔一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成千上萬次一點點精進。終於,他們成功實現技術自主自控,成為慣性導航領域超精密加工的領跑者。2019年10月1日,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閱兵式隆重舉行,當火箭軍方隊震撼駛過天安門廣場,千里之外的劉湘賓無比激動。
劉湘賓:“整個火箭軍方隊這麼多戰車出來,我可以自豪地説,都打著我們寶雞製造和陜西製造的標簽。”
四十多年來,劉湘賓榮獲大國工匠、中國品質工匠、全國技術能手、陜西省勞動模範、三秦工匠等榮譽稱號。
本期《三秦楷模發佈廳》節目將於
5月1日21:15
在陜西衛視播出!
5月2日19:07
在陜西二套播出!
鎖定收看!
來源:西部網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三秦楷模發佈廳》講述勞模奮鬥故事 致敬勞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