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數

中關村論壇發佈19項重大科技成果

全球首顆全系統整合、支援高效片上學習的存算一體晶片,首創由人工智慧輔助、基於結構的蛋白聚類方法,全球首枚成功入軌的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號”,創亞洲第一深井紀錄的12000米特深井自動化鑽機……4月29日,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重大成果專場發佈會圍繞面向世界前沿科技、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四大方向,集中發佈19項重大科技成果。

發佈會發佈了5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重大科技成果,包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取得的空間站雙光子顯微鏡等系列成果,北京大學研發的相位同步可重構莫爾奈米鐳射器,清華大學研發的存算一體智慧晶片,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新型蛋白聚類方法實現鹼基編輯技術創新,中科院腦科學與智慧技術創新中心的胚胎幹細胞嵌合體猴。

其中,存儲與計算的深度融合——存算一體智慧晶片引發與會者的關注。

“AI模型所需要的算力每100天就要翻一倍,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算力需求,傳統的數據計算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人類對更高智慧水準日益增長的需求。”相關負責人介紹,清華團隊研製的全系統整合、支援高效片上學習的存算一體晶片,全面突破了傳統架構下的能效瓶頸,在人工智慧運算場景下,簡化的系統架構不僅助力運作效率提升,更讓功耗大幅下降,在萬物互聯的數字文明新時代,為高算力晶片發展提供新路徑。

圍繞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發佈會發佈了4項重大科技成果,包括超大規模整合的光量子晶片、裏德堡原子電磁探測系統、6G通感算智技術平臺及現代語義通信系統和基於植物激素平衡創制新型高産半矮稈小麥。

其中,由北京大學、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浙江大學組成的科研團隊研製的國際上最大整合規模的光量子晶片,實現了基於圖論的量子計算功能,這一成果有助於為量子電腦的研製提供可擴展、可編程、高穩定的量子晶片內核。

為期5天的2024中關村論壇今天落下帷幕,論壇聚焦人工智慧、空間科學、生命健康、碳達峰碳中和等熱點領域,在前沿科技與創新思想碰撞之下,繪就出中國科技發展畫卷。借由中關村論壇平臺,諸多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得以匯聚,可望催生出更多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強勁新動力。

來源:文匯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中關村論壇發佈19項重大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