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數

“AI教學”需注意“軟硬結合”

教育數字化是中國開闢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是建設教育強國和學習型大國的重要路徑之一。如今,人工智慧已成為教育數字化的重要技術支撐。通過深入開展“人工智慧+”行動,智慧教育深入到教育領域的方方面面,深刻改變著“教”與“學”的方式。

比如,在“教”的方面,AI為教師提供了一位“智慧助手”。生成式AI大模型能夠與師生互動對話,提供全天候服務,幫助教師編寫教案、製作視頻和PPT,甚至代為設計和批改作業、設計班級活動等;在“學”的方面,借助AI,每位學生擁有了一個“智慧導師”和“學伴”,隨時隨地學習並獲得指導,自主學習條件大為改善。

AI還將帶來教學內容的改變。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應用,會導致人們對識記類知識的需求大幅削減,轉向更加關注操作和思維能力的提升。因此,現行的課程、教材、課外活動的內容結構,可能需要進行調整。

“AI教學”在有效提升教育品質的同時,也存在人們普遍擔心的一些問題。筆者對此進行過調查和歸納,主要包括:致使教師作用邊緣化、增加學生依賴性、缺乏人文關懷、加劇教育資源和服務不均衡、洩露隱私及侵犯智慧財産權、生成答案不準確,等等。

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秉持一個理念:“AI教學”,不能止步于AI技術的應用,而是要借助AI技術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字思維、數字素養、數字知識和數字技能等。如果説前者屬於教育發展的“硬體”建設,後者就屬於“軟體”建設。“軟硬結合”才能助推“AI教學”良性發展。具體而言,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和規範引導。立足教育強國戰略全局,系統謀劃“AI教學”的發展方向至關重要。及時出臺“AI教學”發展指南等引導性文件,幫助學校和教師規範開展各項人工智慧教學實踐。注重研判防範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可能引發的教育風險,營造健康安全的數字技術生態。

二是推進教師數字素養的系統化培養。適應AI,教師要學習新技能、培養新思維。比如,教師需要學習如何設計使用適合自己教學需求的提示語,將提示語設計技能視為教師基本教學能力。同時,提升教師智慧化管理能力,加強對學生合理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的道德、倫理教育,防止學生利用生成式人工智慧作弊或對人工智慧形成依賴,産生惰性。

三是建立系統管理機制。加強教育行政部門、社會力量、資訊化企業以及學校之間的有效協同。教育行政部門需按照精簡、統一、高效原則,建立多部門協同工作機制,因地制宜研究制定鼓勵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應用的配套政策。同時,鼓勵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尤其是發揮好企業、高校及研究機構的創新作用,促進“AI+教育”行穩致遠。

促進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應用,既是適應教育和科技新形勢的必要選擇,也是中國建設教育強國的有效路徑。我們要以積極進取、務實擔當的姿態推進各項工作,將“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變成現實,為教育強國建設注入新動能。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AI教學”需注意“軟硬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