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追著春光趕農時

微信截圖_20240428100615

德令哈市蓄集鄉浩特茶漢村,一輛輛大馬力精量播種機穿梭于田間地頭,一派繁忙。記者 蘇烽 攝

農業是發展經濟的基礎。入春以來,隨著氣溫不斷轉暖,青海各地陸續進入春耕時節,全省農業經濟也隨著耕種的繁忙進入新的活力期。

據農業農村廳數據顯示,第一季度,全省第一産業增加值增長5.8%,創近年新高,實現首季“開門紅”。

“2024年第一季度,青海種植業穩中有增,畜牧業生産經營總體趨穩,鄉村産業融合走勢持續向好。總體來講,農業農村經濟運作呈現穩、高、快的特點。”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説。

從農業“首季報”看青海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穩是韌勁,高是品質,快是活力。青海農業要實現從首季“開門紅”到全年“滿堂紅”,就要緊緊扭住穩的關鍵點,找準進的突破口,在穩中求進,在高和快中求固。

穩在何處

——全省農作物種植面積保持穩定

近日,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春耕全面鋪開,各鄉鎮村社田間地頭,有清理農田殘膜、拉運化肥的,有播撒種子、檢修調試農機的,還有推著旋耕機忙著翻地的……農民群眾通過對有關農業政策、優良品種、種植技術和市場供求等資訊的諮詢,一改過去“種下再説”為“看準再種”,進行科學耕種,為糧食豐産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時令催人耕種忙,不誤田間一季春。同樣的科學耕種還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蓄集鄉浩特茶汗村的萬畝土地上。

經過三年改良,青海互助天佑德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以流轉租賃方式承包的1.8萬畝(1200公頃)土地通過一系列措施,從萬畝鹽鹼荒灘變成了種植良田。“去年我們的青稞種植基地試種的青稞以及燕麥有了不錯的收成,終於克服了鹽鹼地,現已完成每年各階段作業工序、農資物料投入、渠道修復、設備改造、作物種植等土壤改良基礎性工作,計劃今年青稞種植面積為266公頃,燕麥種植面積為800公頃,將以‘企業+農戶’的種植方式,在確保青稞品質的同時,為當地農牧民開闢一條致富之路。”天佑德青稞酒公司相關負責人孔祥國説。

耕地是一寸不可逾越、侵佔的紅色底線,糧食是基本盤,穩住糧食生産,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就是保住民生命脈。今年,全省提前部署糧油菜種植任務,層層分解下達至各市州,一級一級抓落實,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産品面積不減少、産量不降低。

“降水充足、氣溫回暖較快、土壤墑情適宜,天氣利好也是春耕順利進行的一大重要因素。”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負責人劉得國介紹,截至目前,全省完成春耕面積343.32萬畝(22.89萬公頃),超過播種計劃的4成。冬小麥返青較好,一二類苗佔85%以上,長勢好于上年,春耕進度加快。

另一方面,西寧市、海東市新建和提升改造的一大批溫棚不斷投入生産,設施農業生産能力穩步提升,全省蔬菜面積、産量雙增長,蔬菜種植面積6.9萬畝(0.46萬公頃),蔬菜及食用菌産量3.3萬噸,同比均增長0.4%。

縱觀全省一季度糧食種植數據,全省農作物種植面積保持穩定,農戶種糧意願增強,種植結構呈現“糧穩、油擴、菜增”趨勢。

快從何來

——全省主要牲畜出欄均保持增長

伴隨著春天的到來,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的草原上牛羊成群、生機勃勃,畜牧業迎來又一年的新發展。

“去年出欄的牛羊已經銷售得差不多了,年前市場銷量最高的一天,銷售額達到10多萬元。”祁連億達畜産肉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安軍東告訴記者,這兩天,他正忙著改擴建車間規模和清理、消毒等工作,等待新一輪牛羊屠宰季的到來。

另一邊,在距離祁連億達公司七十多公里的祁連縣峨堡鎮黃草溝村愛牧家庭牧場裏,新生的羔羊成了這裡新一年的增收希望。自2021年通過兩年三胎技術高效繁殖4500隻羔羊後,愛牧家庭牧場扭轉了原來藏羊繁殖率低、畜群週轉慢、疾病防治知識欠缺等困難造成的連年虧損,蛻變成如今的“養殖經營能手”,村民們也通過家庭牧場擴大了收入渠道。“今年準備進一步擴大牧場規模,向多元化全産業鏈模式轉變。”牧場負責人李積全説。

作為全國五大牧區之一,青海的畜牧業一直是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之一。去冬今春以來,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持續強化預警機制、指導服務,持續開展防災保畜、接羔育幼、鼓勵出欄、加大飼草料儲備和補飼等工作,為保證牛羊穩産夯實基礎。

從首季度農業“戰報”來看,在政府補貼、牛羊出欄獎勵等政策帶動下,加之春節消費市場帶動和飼料成本投入下降,一季度,生豬出欄同比增長6.1%、牛出欄增長5.4%、羊出欄增長8.4%、禽出欄增長14.2%,全省主要牲畜出欄均保持增長。與此同時,牛羊繁活量和牛奶、禽蛋産量均實現增長,畜牧業因此成為拉動第一季度農業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

“這主要得益於青海不斷優化養殖産業結構,推進産業轉型,特色養殖産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省農業農村廳畜牧業處負責人鄧生棟介紹,今年全省進一步推廣牦牛提純復壯、藏羊本品種選育和高效養殖技術,一批標準化千頭牦牛、千隻藏羊養殖基地投入生産,並實施草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生産經營持續趨穩,畜牧業轉型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

高在何地

——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

比上年同期提高1.5個百分點

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最終落腳點就是增加農民收入。

今年,海東市樂都區中嶺鄉草場村監測戶焦士兄的生活逐步穩定。村裏的全昌百合種植專業合作社是青海省就業幫扶車間,吸引村裏的脫貧戶和監測戶在家門口務工,不僅解決了他們的就業問題,也解決了幫扶車間缺乏勞動力的問題,可謂一舉兩得。“既能照顧家裏,又能在家門口掙錢,對於我們來説是再好不過的事了。”焦士兄説。

産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如何持續推動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青海著重在突出産業和就業上下力氣。

一季度以來,全省實施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統籌用好發展産業帶動、以工代賑吸納、能人創業輻射、省外協作輸出、幫扶車間安置、公益性崗位兜底等方式促進就業,全省已有14.9萬脫貧人口實現就業。並按照“鞏固、升級、盤活、調整”的要求,對現有幫扶産業項目進行分類處置,實現提質發展。

把鄉村産業做好做強,鄉村振興才能“底氣”十足。除了瞄準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拓展,鄉村産業的融合發展更能為全省農牧民帶來增收“紅利”。今年一季度,全省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4263元,增長7.0%,比上年同期提高1.5個百分點。

數據背後,是青海持續抓好4個國家特色優勢産業集群、32個省級以上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18個産業強鎮建設,啟動創建推進枸杞産業集群、湟中設施蔬菜和高原冷涼蔬菜産業園等特色産業的積極踐行;是為做好“土特産”文章,培育做強拉麵、青繡品牌,加快發展家政服務業,鼓勵龍頭企業、合作社培育訂單經濟、建設冷鏈倉儲、發展電子商務的硬舉措。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

一季度,青海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堅決守牢糧食安全和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全力推動産業全鏈發展,和美鄉村建設,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等重點工作,大力推進農文旅體融合、推動鄉村休閒旅遊持續升溫,打好鄉村全面振興主動仗,帶動更多農民實現就地就近就業,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為全年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來源:青海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追著春光趕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