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科技攻關發展新質生産力 重慶“硬核科技”不斷問世
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指出,重慶製造業基礎較好,科教人才資源豐富,要著力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為骨幹的現代化産業體系。深入實施製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加快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具有國際先進水準和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強重大科技攻關,強化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
4月25日,神舟十八號飛船成功發射。飛船的不少配件,都是“重慶造”——蒙皮、鍛環等關鍵鋁合金材料大部分來自西南鋁;飛船上的抗輻射雙路運算放大器、三端穩壓器等重要器件,來自位於西永微電園的中國電科晶片技術研究院;為飛船發射提供配套的遙測地面設備,由重慶航太電子公司研製生産……
當前,科技創新已成為重慶發展新質生産力的“主攻方向”,特別是通過強化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一大批“硬核科技”的“重慶造”産品不斷問世,加速推動重慶建設成為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的“西部標桿”。
科技創新成為産業提檔升級“金鑰匙”
4月26日,在兩江新區明月湖畔,西北工業大學重慶科創中心研發人員致力於創新研發,攻關工業材料領域關鍵核心技術。通過科創中心的孵化,重慶兩航金屬材料有限公司正開展高性能鈦合金鑄件設計生産,將為國産大飛機和商業航太火箭製造提供産品配套。
在西部(重慶)科學城鳳棲湖畔的金鳳實驗室,眾多科研人員也在埋頭做實驗。
作為首家投入運作的重慶實驗室,金鳳實驗室已引進一大批科研人員,正在加快建設金鳳幹細胞中心,籌備建設標準化病理資源數據庫。“通過技術創新,只要突破一項診療新技術,就能迅速催生一個‘新星’産業。”金鳳實驗室副主任徐輝説。
和科研機構一樣,重慶各企業也加大力度,通過自身技術中心發力來推動創新研發。
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的重慶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對環保材料進行創新研發,為航空、醫療等産業領域提供所有節能材料及解決方案,連續數年實現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長超50%。
作為國內變速器生産頭部企業,重慶青山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同樣依託自身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的優勢,通過與高校及科研機構合作,一舉突破國産變速器技術瓶頸。近年來,一批自主研發産品對企業銷售收入貢獻率達55%以上。
在企業高品質發展進程中,創新研發,成為推動提檔升級的“金鑰匙”。
“企業技術中心的主要作用,是彌補實驗室産品與産業化之間的缺失環節,解決行業共性技術供給不足的痛點。”重慶康佳光電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負責人説,以康佳光電為載體的微發光二極體新型顯示企業創新中心為例,自成立以來,該中心牽頭開發了20多款産品,在新型顯示技術産業領域實現多個上下游企業的集聚和技術融合。
該負責人表示,當前,不少企業存在“技術研發—成果擴散—商業化—産業化”産業鏈銜接不暢的難題,創新成果難以實現産業化。而企業技術中心打通了實驗室産品與産業化之間的“梗阻”,讓産業鏈“串珠成鏈”。
重慶將建成西部地區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策源地”
作為製造業重鎮,重慶有著全國41個工業大類中的39個,如何在參差不齊的産業中培育創新能力、發展新質生産力?
為此,重慶提出建立“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圍繞創新鏈、産業鏈“集優聚強、聚鏈延鏈”。這是重慶發展新質生産力的主要路徑之一。
“隨著‘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加快構建,重慶産業結構更優、科技動能更強,新興産業成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引擎。”市經信委負責人表示,截至2023年底,全市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32.2%,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數量持續增加。
其中,一批新興産業為重慶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經濟高品質增長注入了強勁動能——2023年,重慶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先進材料增加值同比增長12.3%,功率半導體及積體電路、感測器及儀器儀錶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15%、11.2%……一大批未來技術及産品實現“連點成線、織線成面”,逐步形成新的産業鏈。
重慶還實施了“416”科技創新佈局,聚力建設“數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綠色低碳”4大科創高地,發展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等16個重要戰略領域,實施産業結構持續動態調整、迭代升級。
市科技局負責人表示,“416”科技創新佈局是系統性、前瞻性、引領性和可拓展的發展謀劃,是重慶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基石和源頭,“它進一步突出重慶産業技術創新重點方向,有利於推動産業高品質發展。”
比如,高能級科創平臺是吸引科技人才的“強磁場”、原始創新的“策源地”、賦能高品質發展的“強引擎”。目前,重慶按照“成熟一個、啟動一個”的原則,加快佈局建設金鳳、明月湖、廣陽灣、嘉陵江四大重慶實驗室。同時,北京大學重慶碳基積體電路研究院落地建設,超瞬態實驗裝置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硅基混合整合創新中心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另外,重慶還加快創建輕金屬、衛星網際網路應用2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佈局建設工業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領域的17個市級技術創新中心,形成四個國家高新區引領、12個市級高新區支撐的發展格局。
“在建立‘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416’科技創新佈局進程中,通過持續推動産業技術創新,新質生産力必然加快形成、壯大。”市經信委負責人表示,預計到2027年,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營收將邁上4萬億元臺階,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將提高至近40%,重慶將建成西部地區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策源地”。
讓企業成為科技攻關“出題人”“答題人”“閱卷人”
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為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近年來,重慶形成“以産業重大技術需求為導向”的攻關任務形成機制,探索重大科技攻關,發揮龍頭企業在創新需求、資金投入、研發組織、成果轉化的主導作用,讓企業成為“出題人”“答題人”“閱卷人”。
“當前在我市重大(重點)科技項目中,有80%的技術需求由企業提出,重大(重點)科技項目資金超過70%投向企業,其中每個項目7成的資金由企業投入,産學研協同創新比例超過80%。”市科技局負責人説。
截至目前,重慶已佈局實施人工智慧、高端器件與晶片、先進製造、生物醫藥、汽車核心軟體等5個重大科技專項,以及新材料、現代種業、生態環境等8個重點專項,總投入39.8億元,其中財政投入6.36億元,帶動社會投入33.44億元。
企業是科技創新主體,也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主力軍”。為壯大優質企業創新主體,2023年,重慶出臺《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行動計劃(2023—2027年)》,為推動企業創新“上滿發條”。
“‘雙倍增’行動計劃實施一年來成效明顯,實現‘量’‘質’齊升。”市科技局負責人介紹,2023年全市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071家,新增入庫“重慶市科技型企業系統”的科技型企業1.5萬多家,今年一季度新增科技型企業2941家,至此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總數分別達到7565家、6.15萬家。在新認定的3071家高新技術企業中,屬於“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的企業超過九成。
值得一提的是,“雙倍增”行動計劃實施以來,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高”“新”特點更加凸顯,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地位更加鞏固,實現了“投”“産”雙增,對産業發展的貢獻度持續提升——
投入方面,2023年全市企業研發投入預計超600億元,帶動全社會研發投入達到757億元、研發強度達到2.45%;在當年重大(重點)科技項目中,超過70%的研發投入資金投向企業。
産出方面,2023年全市新認定的3071家高新技術企業裏,實現高新技術産品年銷售收入3911.5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超八成;擁有智慧財産權總數4.28萬件、同比增長4.3%;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865.1億元、同比增長37.2%;規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到31.1%、19%;全市16個高新區實現規上工業總産值9464.5億元、同比增長6.5%,佔全市總量的43.2%,成為全市“硬核科技”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引擎。
來源:重慶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加強科技攻關發展新質生産力 重慶“硬核科技”不斷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