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定邊“非遺”涅槃記

640.webp

位於新樂社區的定邊縣蘇陜協作編織工廠

位於陜西省西北部、陜甘寧蒙四省(區)七縣(旗)交界處的定邊縣素有“旱碼頭”和“三秦要塞”之稱。這裡也是邊塞文化、黃土文化與草原遊牧文化匯聚交融的地方。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積澱也使得當地的“三邊剪紙”和“柳編技藝”一度聲名遠揚。

但前些年隨著社會變革和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定邊縣這些曾經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傳統“非遺”開始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由於受到市場的衝擊,從事這些技藝的人也越來越少,有的甚至面臨失傳的危險。許多當地人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也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江蘇寶應縣對口幫扶定邊縣聯絡組(以下簡稱“寶定聯絡組”)錨定“非遺傳承”和“就近就業”兩個關鍵點,運用蘇陜協作資金在定邊縣城新樂移民社區成立非遺文化創業中心,先後建成剪紙工廠、柳編工廠等,幫助當地脫貧留守婦女學習技藝、傳承非遺、就近就業,實現照顧家庭、增加收入兩不誤。

博采眾家長,剪紙變文創

走進定邊縣新樂社區的剪紙工廠,45歲的該社區居民閆彩虹正在裝裱同廠姐妹們完成的剪紙作品。

640.webp (1)

剪紙工廠內,女工們正在低頭完成作品

2018年,閆彩虹一家四口從安邊鎮搬入新樂社區,成為這個全省最大的“移民社區”和“保障性住房社區”最早一批入住的居民,按照易地搬遷政策住進了兩室一廳的新房子。老公常年在外跑貨車,兩個孩子都已長大,此前一直是家庭婦女的閆彩虹就想走出家門尋個工作幹幹,一來能貼補家用,二來也想排遣獨自在家的寂寞,但由於文化程度不高、掌握工作技能少等原因,閆大姐的求職之路可謂是困難重重。

2019年10月的一天,閆彩虹接到了社區幹部的電話,對方説社區成立了剪紙工廠,問她是否想來上班。閆彩虹抱著試試的態度來到工廠,沒想到立刻就被錄用,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成為新樂社區剪紙工廠的一名裝裱工人。

定邊縣剪紙藝術源遠流長,曾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剪紙之鄉”,詩人艾青曾評價定邊剪紙“灑脫中見細膩”。由於城市化進程加快,當地從事“三邊剪紙”的人員越來越少,整個産業處於“非遺傳承人少、經濟附加值低”的狀態。如何既能確保“三邊剪紙”傳承下去,同時解決易地搬遷居民、尤其是留守婦女的生計問題,讓非遺技藝成為富民産業,成為擺在寶定聯絡組面前的一道大題。

為了解決群眾後顧之憂,寶定聯絡組借助蘇陜協作平臺,按照“移民搬遷建社區、依託社區辦工廠、辦好工廠促就業”的發展思路,成立了寶定協作定邊剪紙藝術工廠,佔地1140平方米,總投資400多萬元。先後赴江蘇寶應、浙江義烏、河北蔚縣,實地調研90多家剪紙廠家,選樣300多份,聘請5名省、市工藝美術大師入駐,邁出了定邊剪紙文化産品市場化的關鍵一步。

640.webp (2)

剪紙工廠一隅

如今的定邊剪紙工廠作為群眾身邊的工廠,以看得見的效益、高得多的收入,陸續吸引了附近群眾110余人,其中脫貧戶佔80%左右,起到了脫貧就業與文化傳承雙贏效果,讓搬遷群眾“家門口”就業的同時,更好地傳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使寶定對口協作的美好藍圖變成造福定邊人民的真金白銀。

“原來我閒在家裏,沒收入不説,日子也過得無聊。到剪紙工廠以後,有專業老師手把手教我們,我也學會了裝裱技能。這兒的工作也不累人,每天就上班6個小時,出了工廠幾分鐘就到家,還能給老公娃娃們做飯,一個月下來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不僅補貼家用,而且還能和這裡的姐妹們聊聊天,心裏別提多暢快了!”閆彩虹高興地説。

這兩年隨著蘇陜協作幫扶力度的不斷加大,推陳出新的“定邊剪紙”也開始慢慢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市場。2022年以來産品不僅開始走向全國,部分高端産品還被來自新加坡等地的外國友人購買收藏。“是蘇陜協作讓‘定邊剪紙’重新煥發生機!”定邊縣群眾這樣評價説。

柳編變藤編,編出新氣象

在新樂社區柳編工廠工人劉小艷靈巧的手中,一根根PVC環保藤條逐漸從普通的原材料華麗轉身,成為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藝品和傢具。

心靈手巧的劉小艷從小就跟隨母親學會了柳編手藝。“我們原來就是趁著農閒的時候編點兒東西拿到集市上售賣,這個活兒耗時間,而且收入也比較低。”據劉小艷講,因為投入和所得不成正比,身邊願意學習柳編手藝的人越來越少了。

640.webp (3)

通過女工們的巧手,一根根PVC環保藤條逐漸從普通的原材料華麗轉身,成為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藝品和傢具

早在2008年,柳編就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然而,這項技藝手工化、生活化程度高,但流水化、市場化程度偏低,和許多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産一樣,柳編也處在瀕臨失傳的邊緣。

在一次偶然的考察活動中,寶定聯絡組成員了解到揚州華瑞家居用品有限公司。這是一家集研發、生産、銷售服務為一體的製造公司。主要産品有戶外編藤傢具、戶外鋁制傢具、戶外特斯林傢具、防風燈、蠟燭臺及園藝工藝品等産品。産品銷往全球大部分市場,主要市場為歐洲和美洲。

定邊的柳編技藝和華瑞公司的藤編傢具工藝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只是原材料不一樣,並且藤編傢具多了一道焊接框架的工序。如果將藤編的生産線搬到定邊,既可以興辦幫扶項目,幫助解決脫貧戶就業問題,也可以幫助定邊傳承柳編技藝,豈不是一舉兩得?

很快,聯絡組邀請定邊縣扶貧産業公司相關人員赴揚州寶應實地考察華瑞傢具生産情況,同時也邀請華瑞傢具公司負責人到定邊縣考察調研,尋求合作可能。經過多輪雙向考察,最終決定在定邊縣新樂移民社區成立寶定實業柳編社區工廠。

640.webp (4)

徐偉師傅(右)介紹社區工廠生産的藤編傢具

華瑞公司將藤編傢具生産中的藤編環節,全部轉移到定邊,培訓、錄用新樂社區的一些移民戶、脫貧戶,專門從事藤編工作。原材料PVC環保藤條和焊接好的框架,由華瑞公司運送到定邊,定邊工廠完成産品編制後再發回到寶應,由公司銷往國內外,定邊工廠只須按訂單完成編制,原材料和成品銷路都不用愁。

2019年,劉小艷一家搬到新樂社區。看到社區內的招聘海報時,有柳編基礎的劉小艷立即來到工廠應聘,順利成為藤編工廠的一名女工。每天早上送完娃娃上學,劉小艷就來到社區工廠上班,中午和晚上下班回家還能照顧家庭。活兒多的時候,她還能把原材料帶回家繼續做。“這份工作讓我原來的柳編手藝派上了新用場,每個月能掙2000元左右,我很滿意這個工作,也很感謝社區給我的工作機會!”劉小艷動情地説。

據她介紹,柳編和藤編雖然都是編織類手工藝,但由於材質不同,技巧上還有一些差別。揚州來的徐偉師傅就手把手給她們傳授技巧,很快她就能獨立完成作品,現在廠裏一些難度技巧比較高的大型作品都出自劉小艷的巧手。

640.webp (5)

徐偉師傅在示範操作

徐偉師傅是華瑞公司專門派到定邊常駐的業務骨幹。為了扶持柳編這項非遺工藝、確保産品的品質,經聯絡組多次協調,徐偉從揚州來到定邊指導這裡的工人。

“剛開始,有的工人技術不熟練,編織藤條有一定的間隙,導致産品品質存在問題。經過培訓和實踐,他們的技術有了飛速提高,産品品質也完全達標。”説起自己的徒弟們,徐偉一臉自豪。

思想得解放,生活變了樣

今天的定邊縣新樂社區的剪紙工廠和柳編工廠內,上百名婦女走出家庭、走進車間,完成了從無業的家庭婦女到擁有可支配收入的工廠女工的蝶變。她們用自己靈巧的雙手、智慧的頭腦,將剪紙和柳編這樣瀕臨失傳的非遺技能傳承下去、煥發全新活力,最終在市場上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

工作之餘,這些婦女通過共同學習,也建立了感情,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大家都説,這樣的社區工廠不僅是“致富車間”,更為留守婦女帶來了生活的新希望。每次談到來社區工廠工作,許多女工都認為是蘇陜協作幫扶的社區工廠,讓定邊縣這兩項“非遺”獲得了新生力量,也讓她們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價值。

定邊縣扶貧産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東認為,江蘇來定邊縣挂職的幹部首先給當地人帶來了新的理念和思想的解放。比如當地以前都認為剪紙就是逢年過節的一種裝飾品,但挂職幹部卻認為剪紙應該是一種藝術的表現手法,大部分文創産品都可以通過剪紙來表現。他説正是有了這種理念上的幫扶和啟發,才使得定邊剪紙的思路一下子打開了,目前已經開發出了幾十種産品。更讓李東感動的是,來定邊挂職的縣委常委、副縣長鄒愷還親自發動自己的人脈資源幫社區工廠四處推銷産品,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定邊剪紙産品才有機會漂洋出海,走向世界。

640.webp (6)

女工展示自己的剪紙作品

李東還説,蘇陜協作和社區工廠在讓許多當地群眾實現了家門口就業的同時,也使得定邊的剪紙和藤編兩項“非遺”工藝得到了傳承和發展。這種開放的思路和理念,當地人以前想都不敢想。

江蘇來陜挂職幹部、定邊縣委常委、副縣長鄒愷認為,目前蘇陜協作只是幫助定邊縣完成了剪紙和藤編的産品升級問題,這兩大産品未來要想走得更遠,必須打通和市場的對接通道。今年寶定聯絡組將會在對接市場、網路銷售方面繼續為定邊縣社區工廠助力,從而為這些産品找到各自更精準的市場,讓更多的定邊群眾從中受益。(顧宇潔  閆衛衛)

來源:江蘇省對口幫扶陜西省工作隊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定邊“非遺”涅槃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