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六百年紫藤古樹迎來新花季 春光正好處 紫藤盛放時
花開四月天。在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太平巷35號的鄭和公園內,一株造型奇特的紫藤引人注目:主幹長20多米,最粗處直徑超過1米,整株紫藤覆蓋面積40多平方米。藤幹盤旋著,奮力向上攀緣。這是大型藤本植物在樹齡古老後的典型特徵。進入4月中旬,隨著氣溫回升,在向上攀緣的藤幹上,綻放出一串串紫色的花朵。進入盛花期的紫藤,充滿了生機,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觀賞。一旁的牌子上標示著:現為南京市一級古樹名木,編號826,樹齡600多年。
紫色的花一串串垂下來,數以百計,又多又密,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南京市園林與林業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朱凱告訴記者,紫藤的原産地在中國,根據考證,其最早生長在較高海拔的山地。高海拔地區紫外線強烈,色素容易顯現,鮮艷的顏色易吸引昆蟲授粉,因此才能在惡劣的環境下生存下來。
是什麼風把紫藤“刮”到了東部平原上呢?朱凱介紹,除了得益於野生紫藤適應環境的強大能力以外,它們能在平原一帶茁壯成長,也離不開文人雅士的偏愛。紫藤因其盤旋向上生長的特性,被認為具有頑強不屈、高潔向上的氣質,成為最早應用到庭院裏、園林中的觀花藤本植物之一。清代文學家袁枚在南京任職居住期間,在隨園裏種植紫藤。紫藤也是南京的特色鄉土植物。南京目前仍保留著大量紫藤古樹,在中山陵、莫愁湖、瞻園等園林景區,都能見到。
鄭和公園在明代是鄭和家的花園所在,見證了歲月變遷。但在歷史的長河中,由於戰亂或者自然原因,許多庭院和園林毀壞荒蕪了,古樹名木也在風雨中艱難生長。新中國成立後,許多私家園林打開院門,建設成公園,附近群眾自發對古樹名木進行照護。1982年,當時的國家城建總局印發《關於加強城市和風景名勝區古樹名木保護管理的意見》。1984年,《南京市園林綠化管理規定》發佈,明確對南京的古樹名木要重點管護,嚴禁破壞。2011年,《南京市古樹名木保護和管理辦法》出臺。這株紫藤由鄭和公園負責日常養護,每天兩次巡邏,包括清理雜草、檢查外觀等,每月還有兩次專業檢查,第三方公司帶著養護工具到府,修剪枯枝、上藥防蟲,清理空洞。
近年來,這株紫藤經歷過兩次“手術”,一次是2007年,樹體出現了腐爛,專業公司對其進行噴藥防腐,施肥促進生長,修剪枯枝促使新枝萌發。第二次是在2022年,由於根系生長頂起了附近磚塊,工作人員重新鋪設磚石、擴大了樹池,更換了營養土,為根系舒展留足空間,還在周圍布設了感測器,實時監測樹池中土壤環境的含水量、溫度變化、含鹽量變化等,將數據實時傳輸給管理者,適時進行養護。
“因為養護措施得當,這株紫藤越長越好。枝條爬滿整個藤架,在每年春夏季節,花朵綴滿枝丫。近年來,新枝萌發了上百根,主幹仍然粗壯。”朱凱介紹,這殊為不易,因為紫藤一旦發生主幹腐爛,就會有新生的枝條來替代老樹榦,從外觀看,就不會那麼粗大、健壯了。
如今,不僅春夏開花的時候許多周邊居民坐在紫藤旁賞花乘涼,甚至在落葉的秋冬,都有遠道而來的遊客、攝影師特意來看它,每年還有中小學生前來參觀研學。
“這株紫藤成為‘網紅’,既説明古樹名木能給人帶來幸福感,也體現了社會對古樹名木的保護合力在不斷提升。”南京市綠化園林局工作人員黃乙蕓介紹,南京市現有古樹名木2087株,其中樹齡500年以上的38株,樹齡千年以上的14株。南京市每五年開展一次古樹名木普查工作,逐一核對現有古樹名木及新增古樹的基本資訊,做好鑒定、拍照、登記、建檔、掛牌等工作;常態化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復壯工作,改善樹體生長勢、增強根系生長力;同時,安裝護欄、支撐、避雷針等設施,為古樹名木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針對古樹名木易出現的長勢衰弱等情況,邀請高校及科研單位專家提供技術服務,累計已保護復壯古樹名木800多株。
紫藤
紫藤又名藤蘿、朱藤、招豆藤等,原産中國,屬豆科、紫藤屬,莖幹粗壯,是一種落葉攀緣纏繞性大藤本植物。隨著天氣回暖,紫藤通常會在3—4月進入花期,花期可持續到5月。紫藤花多為紫色或淡紫色,也有紅色和白色,呈蝶形,紫穗滿垂,綴以嫩葉,芳香宜人、賞心悅目。紫藤的果實是莢果,懸垂枝上不脫落。
紫藤是一種優良的觀花植物,適應性強,喜光照充足環境,可在一側蔭蔽環境生長,較耐寒也較耐乾旱,適合城市綠化,常用於園林棚架,適栽于湖畔、池邊、假山、石坊等處,或用於盆景。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江蘇南京,六百年紫藤古樹迎來新花季 春光正好處 紫藤盛放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