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

物流降成本 發展增效益

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時強調,“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聯接生産和消費、內貿和外貿,必須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增強産業核心競爭力,提高經濟運作效率。”

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對於構建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暢通國民經濟迴圈、更好支撐現代化産業體系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國物流降本增效取得哪些進展,下一步如何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記者進行了採訪。

運輸“一箱制”、服務“一單制”,多式聯運助力降本增效

“嗚——”4月16日,伴隨著一陣悠揚的汽笛聲,一列滿載太陽能光伏組件産品的國際海鐵聯運列車從安徽合肥派河港鐵路物流基地啟程,駛向浙江寧波舟山港北侖港區。待集港後,這批産品將搭乘集裝箱船出口歐洲。

“相較傳統運輸方式,海鐵聯運可使貨運總成本降低30%。”寧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業務部海鐵聯運負責人朱恩軍説,物流降本增效的背後,是多式聯運“一箱制”“一單制”的創新探索。

運輸“一箱制”。“過去,貨物主要通過公路從工廠運入境口,靠泊後再經公路短駁入港,裝卸環節多、運輸效率低。”朱恩軍介紹,如今,起訖兩端鐵路專線入港,車船直取,集裝箱全程不落地,減少了繁瑣的對接環節,運輸時效大幅提升。

服務“一單制”。“以前,貨主需要對接公路、鐵路和海運三方,手續繁複、耗時較長。”朱恩軍説,“一單制”模式下,貨主只要對接鐵路一方,就能完成全程運輸,實現“一次托運、一次計費、一份單證、一次結費”。截至目前,派河站海鐵聯運班列已通過“一箱制”“一單制”運輸模式為合肥及周邊企業節省成本超150萬元。

近年來,寧波舟山港海鐵聯運步伐不斷加快:線路累計超100條,輻射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過去14年業務量年均增長63.5%,去年累計箱量突破165萬標箱,刷新歷史紀錄。

作為提升運輸服務品質和效率的重要突破口,發展多式聯運與降低物流成本緊密相關。據測算,我國多式聯運佔全社會貨運量的比重每提高1個百分點,可降低物流總費用約0.9個百分點,節約的社會物流成本可達千億元。自2016年至今,我國鐵水聯運量從274萬標箱增加到1170萬標箱,全國港口主要港區鐵路進港數量佔比從40%提升到82%。去年,我國集裝箱鐵水聯運同比超過15%,多式聯運佔比穩步提升,貨物運輸平均運距、運輸費用均有小幅回落。

網路更完善、結構更優化,物流成本水準穩步下降

近年來,隨著物流降本增效工作有序推進,社會物流成本水準穩步下降。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了總體情況——        

網路更完善。目前,全國綜合交通網路總里程超過600萬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里程超過16萬公里,已形成125個國家物流樞紐、66個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和25個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通道+樞紐+網路”的物流運作體系初具規模,“大動脈”“微迴圈”更加暢通。

結構更優化。通過持續推進大宗貨物和中長途運輸“公轉鐵”“公轉水”,鐵路和水運在全社會貨運週轉量中的比重逐步提升。“我國公路運輸成本為0.2到0.4元/噸公里,鐵路運輸成本約為0.15元/噸公里。每提高鐵路貨運量1個百分點,可帶動物流成本降低0.2到0.5個百分點。”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現代物流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彥林告訴記者,我國鐵路貨運量由2015年的33.6億噸增長到2023年的50.1億噸,“加快推進‘公轉鐵’‘公轉水’,充分發揮多種運輸方式的組合優勢,將持續為物流降本增效提供空間。”

服務質效不斷提升。近年來,交通運輸部會同多部門開展綜合運輸服務“一票制、一單制、一箱制”交通強國專項試點,目前已累計創建116個多式聯運示範工程項目。

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率為14.4%,較上年下降了0.3個百分點。“單位GDP物流費用的下降,反映出我國經濟運作效率的不斷提升。”李彥林表示,然而,與一些發達國家的水準相比,這一比率仍然有下降空間。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單一環節成本低、全鏈條運作成本高是當前物流運作中最突出的矛盾,物流資源配置效率低、流通迴圈效率低是影響物流成本下降的關鍵因素。

“降低物流成本,不僅要聚焦物流行業本身的運輸、倉儲、管理等環節,還要在産品結構、産業組織、要素配置等方面發力。通過優化運輸結構,深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改革,加快形成統一高效、競爭有序的物流市場。”李彥林説。

打通堵點、創新模式、優化環境,持續挖潛物流降本空間

物流一頭連著生産,一頭連著消費,是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降低物流成本,可以直接減少企業總成本,幫助企業提升利潤空間和産品競爭力。物流效率的提升,還能縮短産品從生産端到消費端的時間,提高供應鏈效率。”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副研究員賀興東認為,隨著電子商務、跨境貿易等快速發展,我國貨運需求將不斷增加,“必須加快打造現代化物流體系,不斷推進物流降本增效。”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從短期來看,製造業物流需求仍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物流降成本工作還面臨著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部分領域成本下降空間相對有限等諸多挑戰;從長期看,隨著物流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新技術新模式加快應用,我國物流成本有望逐步降低至更合理水準。

如何持續挖潛物流降本空間,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打通堵點,強化各環節高效銜接。“從統計數據看,加快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對物流效率提升具有一定作用,尤其在中長距離運輸中,鐵路和水運能夠大幅降低運輸成本。”中國物流資訊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要加快發展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著力提升鐵路、水運的綜合服務能力,推進系統性物流降本增效。

創新模式,釋放物流降本新潛能。“近年來,物流領域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尤其體現在智慧製造、無人技術、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智慧供應鏈等方面,助力服務模式優化、物流效率提升。”李彥林認為,應大力鼓勵發展與平臺經濟、無人駕駛等技術結合的物流新模式,加快出臺和完善有關政策舉措,引導相關産業規範發展。

優化環境,有效降低制度性成本。“目前來看,我國物流發展仍存在物流與産業鏈供應鏈融合不夠、倉儲和管理運作成本較高,物流大市場規則不統一、制度性交易成本較高等問題。”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取消、調整不合理罰款規定,定向降低沿海港口引航費,階段性降低貨物港務費和貨車通行費,全方位、全鏈條推進物流降本提質增效。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物流降成本 發展增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