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

一季度金融總量穩定增長,信貸結構持續優化——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成效明顯

國新辦日前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今年一季度金融運作和外匯收支情況。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朱鶴新在會上表示,前期出臺的一系列貨幣政策措施正逐步發揮作用,國民經濟持續回升、開局良好。未來貨幣政策還有空間,將密切觀察政策效果及經濟恢復、目標實現情況,擇機用好儲備工具。

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

朱鶴新介紹,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支援經濟回升向好。

具體看,包括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中長期流動性超過1萬億元,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適時降息,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利率0.25個百分點,引導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降低0.25個百分點;5000億元抵押補充貸款(PSL)額度發放完畢;設立5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

“截至目前,政策實施已取得較好成效。”朱鶴新説,這主要體現在幾方面:一是金融總量穩定增長。一季度新增社會融資規模12.9萬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9.5萬億元;二是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一季度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為3.75%,同比降0.22個百分點;三是信貸結構持續優化。3月末,金融機構高技術製造業貸款、普惠小微貸款、涉農貸款和民營經濟貸款同比增速分別為27.3%、20.3%、13.5%和10.7%,均明顯高於9.6%的全部貸款增速;四是信貸節奏平穩。今年一季度貸款投放比例向歷史平均水準回歸,為未來三個季度的信貸增長留足空間;五是外匯市場展現出較強韌性。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穩中有升,在全球貨幣中表現穩健。跨境資金流動總體均衡,外匯儲備總體穩定。

提升金融服務品質和水準

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把提升為經營主體服務的便利化水準作為重要著力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推進簡政放權,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從審批開始,以優化審批服務為突破口,改革10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修改規章、規範性文件,對部分行政許可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

聚焦民營和中小微企業,疏通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在貸款方面,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普惠小微貸款支援工具等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貸款投放,降低融資成本。今年一季度,公司信用類債券發行超過3.65萬億元,同比增長3.5%。截至今年3月末,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援工具已累計支援了143家民營企業發行債券超過2515億元。一季度,簽發票據的中小微企業超過14.4萬家,佔全部簽票企業的93.2%;辦理貼現的中小微企業為16.9萬家,佔全部貼現企業96.5%。

本外幣一體發力,促進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人民幣跨境使用便利化程度不斷提升。一季度,中國所有的貨物貿易跨境結算中,使用人民幣結算的佔比近30%,人民幣已連續四個月成為全球第四位支付貨幣。

“我們將繼續著力提升金融服務品質和水準,加大政策評估和跟蹤問效,確保惠企利民政策落到實處,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支援經濟高品質發展。”朱鶴新説。

穩步擴大債券市場開放

去年四季度以來,境外機構開始大量增持中國境內債券。對於外資增持境內債券情況,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介紹,一方面,投資規模明顯回升。從去年情況看,全年凈增持230億美元,今年一季度凈增持已經達到416億美元。截至今年3月末,已經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129個境外機構進入到中國債券市場,外資持倉量超過5700億美元,佔境內債券託管總量的2.6%左右,佔比較去年末上升了0.2個百分點。另一方面,投資結構延續合理。從持有主體看,境外央行和銀行等金融機構有序增持境內債券,並且多投資于國債、政策性金融債等中長期債券。從去年10月份到今年3月,外資投資一年期以上債券佔比是56%。同時,投資收益保持穩定。

“展望未來,境外機構投資境內債券有望延續穩定增長態勢。”王春英説,中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各項宏觀政策持續發力,國內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為境外投資者提供了良好穩定的宏觀環境。同時,投資價值有保障。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人民幣資産在全球範圍內有比較獨立的資産收益表現,有助於投資者分散風險。中國債券市場規模全球第二,廣度、深度不斷拓展,流動性也非常好,將提升人民幣債券的投資價值。此外,全球配置有需求。人民幣在全球跨境交易使用中的佔比正穩步上升,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在逐步增強,人民幣資産已經成為境外機構全球投資佈局的一個重要選擇。

“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將繼續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方向,穩步擴大中國債券市場的對外開放,更加便利境外投資者參與。”王春英説。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一季度金融總量穩定增長,信貸結構持續優化——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成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