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

用戶超58萬家 小小“編碼”展現經濟活力

近年來隨著物品編碼工作不斷推進,商品數據已成為觀察市場消費走向的“晴雨錶”。《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從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獲悉,截至2024年3月底,我國商品條碼企業用戶總量已超過58萬家,連續多年居全球領先地位。業內人士指出,商品數據對市場的發展繁榮起著基礎作用和關鍵作用,同時物品編碼工作正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在此背景下,我國將多措並舉加快推動物品編碼事業高品質發展。

物品編碼工作被形象地比作為商品、物流和企業管理植入“數字基因”,對於形成全球貿易統一語言、促進供應鏈協同、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數據治理準確性和推進資訊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據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我國商品條碼用戶共55.5萬家,比上年增長7.2%;同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7.1萬億元,也比上年增長7.2%。從某種意義上説,我國物品編碼事業的發展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它與我國經濟發展的態勢基本吻合。

商品數據作為市場要素,對市場的發展繁榮起著基礎作用和關鍵作用,小小編碼為所有市場參與者提供了更加詳盡、真實可靠的資訊。目前,由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建設的國家商品數據庫擁有産品基礎數據1.9億種,重點行業數據89萬種,進口商品數據增至29萬種,國際産品數據達4.8億種,並正以平均每日新增5萬種商品的速度發展,已成為國際通用、覆蓋全面、準確可靠、全球最大商品數據資訊資源庫。2023年,浙江、上海、廣東等省市的商品數據增量均超過200萬種。截至2024年4月7日,我國登記使用商品條碼的消費品總量達1.959億種。龐大的商品條碼企業用戶量和翔實有效的商品基礎數據,展現了中國經濟發展活力。

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該中心緊密圍繞市場需求,持續挖掘和拓展新的應用領域和應用場景,以統一編碼服務産業鏈條各環節數字化轉型升級,不斷拓展編碼和數據服務領域和規模。當前,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已為涵蓋産品安全追溯和監管、醫療衛生、工業化建造、物流供應鏈、電子商務、交通運輸、政府採購等20個門類、90個大類的國民經濟各行業領域提供編碼技術支撐,商品數據庫每日商品資訊應用數量逾上億次,為加快我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助力經濟高品質發展,實施品質強國、數字中國等國家戰略做出重要貢獻。

“數字經濟迅猛發展,數字生産力已經成為新質生産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負責人表示,從全球範圍看,我國在商品條碼用戶數量、商品數據總量方面均居世界第一。商品數據作為市場要素,能夠為所有市場參與者提供更加詳盡、真實可靠的資訊,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上促進各方的市場參與度,提高市場運作效率,將深刻改變生産模式、監管模式、消費模式。

對於我國編碼事業的發展,該負責人表示,隨著全球數字貿易治理步入關鍵時期、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速推進,以及我國各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深入發展,物品編碼工作正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下一步,我國將堅持“建”“用”並重,全面推進國家商品數據庫建設;堅持主動擔當,紮實做好政府監管服務;堅持前瞻佈局,積極推動商品換發“二代身份證”;堅持需求引領,大力拓展應用領域;堅持銳意創新,有效增強科研標準化實力;堅持精準發力,加快通用物資編目建設;堅持開放合作,持續深化國際交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強化自身建設,加快推動中國物品編碼事業實現高品質發展。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用戶超58萬家 小小“編碼”展現經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