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花經濟”激活高原文旅“春水”
貴德梨花。記者 宋翠茹 攝
貴德河陰鎮紅柳灘村的油菜花進入盛開期。記者 宋翠茹 攝
民和的桃花,貴德的梨花,化隆的杏花……從三月中旬起,踏春賞花成為青海人外出遊玩消費的熱門選擇。來自攜程的數據顯示,“賞花經濟”熱度線上,僅清明假期,賞花類景區門票訂單同比增長391%。
伴隨“賞花經濟”持續升溫,青海省大力推進鄉村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逐漸形成“農旅融合、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産業格局。全省各地以花為媒,創新融合農家樂、採摘等多種業態,推動傳統農業向生態觀光休閒農業轉型,打造集休閒旅遊、觀光度假為一體的生態旅遊産業鏈,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全新體驗。
如今,熱鬧“花事”從枝頭到村民腰包,讓村民實現增收。
以花增色 春意濃
春有約,花不誤。4月15日,“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青海省春季文化旅遊系列活動暨海南·貴德第十八屆黃河文化旅遊季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拉開帷幕。
梨花盛放,和春而來,美麗的貴德迎來一年一度的“頂流時刻”,一場美好的“賞春之旅”正式出發。
賞梨花,可以是一場專程趕赴的視覺盛宴,也可以是一次田園的驚艷偶遇。開幕當日,記者來到貴德縣黃河奇石苑,沿著曲徑漫步,潔白的梨花競相綻放,分外美麗,令人讚嘆不絕。遊客紛紛拿出手機與花合影,還有很多攝影愛好者扛著“長槍短炮”,尋找心儀的角度進行拍攝。
春風撲面,梨花勝雪,簇簇吐芳,如此唯美的畫面不由使人想起古人穆清叔“共飲梨樹下,梨花插滿頭。清香來玉樹,白議泛金甌”的詩句來。
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如今,貴德已成為旅遊業蓬勃發展的沃土,農業種植轉換為觀光旅遊、休閒旅遊,整個旅遊市場繁花似錦。
在青海,像貴德這樣的花海美景如春花一樣綻放,足以承包人們整個春天的出行賞花。
今春,海東市各大景區花開爛漫,客流如織。據了解,海東市春季賞花客流結構以省內遊客為主,城市休閒遊、近郊周邊遊比例上升,家庭自駕遊成為旅遊市場主力。
人們紛紛外出踏青、賞花,雙樹村、紅光村、班彥村等紅色教育基地成為“紅色遊”熱門首選,“民俗文化”成為引領假日的別樣風景。
海東市聚焦全省“一芯一環多帶”生態旅遊佈局,著力打造以樂都梨花、民和桃花、互助杜鵑花、化隆杏花等特色資源為核心的春季特色旅遊品牌,形成環鄉村旅遊集聚區、環城鄉村旅遊集聚帶。
人間四月,芳菲肆意。一棵棵、一簇簇、一朵朵、一片片、一層層……全省各地遊客踏青賞花,相約走進美麗村莊,走進田園畫卷,盡享馥鬱芳香,放飛愉悅心情。
以花致富 好景長
貴德梨花久負盛名。一年一度的黃河文化旅遊季盛開在花季,不僅成為地方文旅的響亮品牌,而且成為青海推進鄉村旅遊經濟的重要載體。
以花為媒,越來越多的村民開起農家餐館、民宿、採摘園……有力促進了就地就業和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4月15日,記者走進貴德縣河陰鎮紅柳灘村,眼前一片片潔白的梨花,如雲似雪。遠遠望去,油菜花連綿成片,在微風中泛起金色波浪,與胡楊樹交相輝映,扮靚田園風光,盡顯生態之美。前來踏青賞花的遊客絡繹不絕,大家徜徉于花海拍照“打卡”,陶醉在春日鄉村的美好風光裏。
“十年前,我還是河陰鎮的大學生村官,初到這裡時,感覺就是一個很普通的小村莊,村民生活條件一般。今年3月,再次來到這裡時,感覺小村莊已經發展起來了,和過去真是不一樣了!”如今任河陰鎮黨委副書記的李燕十分感慨。
賞花的人多了,農家餐館、民宿也隨繁花一道,在小村莊內次第“盛開”。“節假日來玩的遊客很多,到我們這裡吃飯的人也多,最高一天的純利潤有1000多塊錢哩!”紅柳灘村蜜蜂農家院的老闆告訴記者。
身處黃河岸邊的紅柳灘村有著秀麗的自然景色,依託賞花經濟的發展,當地村民獲得了良好收益。此外,採摘園也是人們選擇在這裡體驗農耕生活的好去處。燒烤、露營、康養、垂釣、遊玩一體化,紅柳灘村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已成為集生態養生、田園風光、休閒度假、休閒垂釣、親子樂園、民俗風情體驗、農耕文化藝術傳播等産業鏈于一體的鄉村旅遊重點村、鄉村旅遊示範村。2023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20萬元,村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3萬元。
“向‘沉浸式’方向深耕‘賞花經濟’,圍繞賞花目的地,我們引導各村村民從事農家樂菜館、農副産品銷售、農家民宿、生態養殖種植等附加産業,形成了‘油菜花經濟圈’,為鄉村增添色彩,成為發展鄉村旅遊的新亮點。”貴德縣河陰鎮黨委書記蘇勝告訴記者。
貴德縣河陰鎮結合鄉村振興,立足特色優勢,以花致富,以節邀客,探索“賞花+採摘”“賞花+露營”等旅遊多元化模式,積極構建觀賞遊玩、採摘加工、文化休閒等新業態,大力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賞花經濟新路徑逐漸清晰。
為了提高“花海”含金量,延長賞花産業鏈,聚人氣、促消費、增收入,河陰鎮大力完善各村的基礎配套設施,提高接待能力,讓“好花常開,好景常在”。
放眼青海,“以花致富”的還有河湟地區。
日前,記者走進海東市樂都區碾伯街道下寨村藝術節舉辦現場,仿佛置身於梨花的海洋。
碾伯街道下寨村軟梨種植歷史已有200多年,現有各種梨樹15000余棵。其中,百年古樹有450余棵,種類以軟兒梨為主,還有冬果、馬奶頭、窩梨等。近年來,碾伯街道充分挖掘轄區內景區優勢,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提升工程和旅遊扶貧等項目,改善村居環境,發展旅遊産業。
2016年至今,下寨村“梨花節”已成功舉辦五屆,累計接待遊客達60萬餘人,實現旅遊總收入共計1000多萬元,帶動農戶年增收600多萬元。
以花為媒 挖潛力
如何充分挖掘“賞花經濟”潛力,讓“賞花+”的花期更久、花事更盛?貴德縣尕讓鄉有著自己的思考和探索。
坐落于貴德縣東北部的尕讓鄉依山傍水,是遠近聞名的“賞花網紅地”。每歲春來,花事繁盛,滿村杏花、梨花盛開,色如雲霞。花期一到,便有遊客尋芳而至,賞花踏青。
説起貴德縣尕讓鄉的文旅發展,鄉長張偉東介紹,依託獨特的山水景觀資源優勢,尕讓鄉以山水田園風光和文旅一體化為主線,整合各類資金,按照“一環兩線”的發展思路,打造了以大灘村(宗喀拉則)—千戶—大磨-尕讓集鎮(尕讓麵片)—關加—松巴—阿什貢—二連—黃河灘—蓆芨灘10個村為重要支點的鄉村旅遊環線,提檔松巴鄉村旅遊示範村配套設施,加快推動阿言麥村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關加村鄉村旅遊等鄉村振興項目建設。
為優化賞花、旅遊體驗,尕讓鄉以旅遊景區景點改造提升為首位,以打造全國鄉村旅遊重點鄉為契機,以打造全域旅遊目的地為目標,按照“一環兩線”的發展思路,把現代旅遊元素融入景區提檔升級,緊密串聯沿線景區景點,建設觀景臺、露營地、旅遊公廁等基礎配套設施,做到規劃高標準、發展有空間、建設分步驟。
同時,全面推進阿言麥文化體驗區、松巴民俗村等農文旅産業發展,對景區沿線環境進行綜合改造,將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與城鄉建設統籌考量,實施旅遊配套建設項目,配置均質化的旅遊公共設施和服務體系。
世外桃源般的尕讓鄉松巴村不僅古樹、“神泉”出名,歷史文化資源也十分豐富。這個黃河岸邊的小村子,有著釀製酩餾酒的傳統。在漫長的歲月裏,松巴人勤勞樂觀,在牧養耕種之餘,他們把青稞用溫暖的灶火與清冽的泉水釀成醇香的酩餾酒,氤氳的酒香,盡顯美好。
採訪時,記者偶遇幾位遠道而來的攝影愛好者,他們剛剛拍完村莊的風姿,聽説這裡有千年古樹和“神泉”,便找了來。“出遊不僅為了樂趣,更是為了了解當地風土人情和文化,這裡真的很美,我們不虛此行。”
近年來,青海各地以花為媒,串聯融合“農、文、旅、體、商、演”等多種要素,以“賞花+”拉動春日旅遊再上新臺階。同時,推動重點景區研學遊、鄉村遊、夜間遊、露營地等多種業態,精心打造網紅打卡地,發展全域旅遊,提振文旅消費,讓廣大群眾和遊客樂享高原醉人春意,在浪漫花海中享受“詩與遠方”。
來源:青海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賞花經濟”激活高原文旅“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