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加快構建—— 推進機制創新 深化産教融合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2022年12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著力破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改革一年多來,各地各校進行了怎樣的探索與實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進展如何?記者進行了採訪。
探索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
在洗衣機內筒生産過程中,不良産品怎樣自動分離並實現再利用?面對困擾洗衣機生産企業的技術難題,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學生李昊天與同學一起鑽研,成功設計出解決方案,並因此獲得天津海河教育園區第三屆産教融合創新創業大賽金獎。
“以産業園區為依託,把企業實際需求作為比賽題目,由院校組建團隊解題,通過以賽促融,教育鏈人才鏈與産業鏈創新鏈實現了有機銜接。”海河教育園區管委會教育改革部副部長魏楠説。
海河教育園區的建設,是天津市深化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縮影。前不久,《天津市職業教育産教融合促進條例》頒布,這是全國首部有關職業教育産教融合的地方性法規。條例明確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職業教育産教融合工作的領導,健全完善工作協調機制,研究解決職業教育産教融合中的重大問題。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職業教育不能簡單理解為職業學校辦的教育,而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政府、行業、企業、學校等各個方面,應從更高站位進行謀篇佈局。
探索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以點上的改革突破帶動面上高品質發展,是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重要任務。據介紹,目前,教育部已經與8個省份共建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新模式試點。
“聚焦國家戰略、發揮統籌作用、突出地方特色,省部共建穩步推進。如黑龍江省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在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現代農村、培育現代農民中的支撐作用,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湖南省圍繞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等優勢産業,服務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高地建設等。”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選擇條件基礎好和改革探索意願強烈的省份,逐省協商確定試點任務,逐步擴大省域試點範圍。
企業直接參與教育教學資源開發
走進常州鐵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軌道車輛技術實訓基地,一列長長的地鐵車體映入眼簾。在這裡,學生可以對整車電氣、受電弓、車門、轉向架進行調試修理等多種實訓。
“作為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直屬職業院校,校企共建的高水準專業化産教融合實訓基地讓學生們獲得了豐富的實訓資源,利於紮實掌握技能本領。”常州鐵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教學管理部部長杜芬介紹。
去年7月,國家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産教融合共同體在江蘇常州成立,這是教育部支援建設的首個國家級行業産教融合共同體。據介紹,該共同體由中車集團、有關高水準大學、職業院校共同牽頭,成員單位包括5個産業集聚區、9所普通高校、34所職業院校、中國中車及49家所屬子公司、4家科研院所。
共同體更加注重由行業龍頭企業把握産教融合的主導權。“讓企業深入參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職業教育才能真正圍繞産業需要來辦學,服務現代産業體系建設。”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張瑩説。
怎樣實實在在辦好職業教育,改變産教融合合而不深、校企合作校熱企冷的狀況?大力推進市域産教聯合體、行業産教融合共同體建設,搭建企業直接參與教育教學資源開發平臺,成為題中之義。據了解,一年來,通過建設國家級市域産教聯合體、行業産教融合共同體,有近1.2萬人次教師入企實踐、6000多名企業高技能人才入校授課,2400多門課程得到優化更新、500多門企業優質培訓課程轉化為學校課程,職業教育資源日益豐富。
提升職業學校關鍵辦學能力
“中考前夕,為多一些選擇,我到兩所開展中職與本科一體化人才培養試點的學校了解情況,最終選擇了浙江杭州市旅遊職業學校。”2022年,海娜完成中職階段的學習,順利通過轉段考試,進入浙江麗水學院讀本科。
海娜的經歷是職業教育貫通培養的一個體現。日前,浙江省印發《關於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實施意見》,鼓勵高水準大學面向中職招收拔尖創新學生,暢通職業教育學生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通道。
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歸根到底是要服務人的全面發展,要讓有不同稟賦和需要的學生能夠多次選擇、多樣化成才。基於此,圍繞職業教育自立自強,提升職業學校關鍵辦學能力尤為重要。
據介紹,目前在新一代資訊技術等6個先進製造業重點領域,84門專業課程改革試點穩步推進;“職教國培”示範項目啟動,遴選確定國家級“雙師型”教師和校長培訓基地213個;實施職業教育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540個項目完成申報;職教高考方案逐步完善,應用型本科學校在職教高考中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要以深化産教融合為突破口,以推進職普融通為關鍵點,以促進科教融匯為新方向,加快構建政府主導、多元參與、需求驅動、開放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加快構建—— 推進機制創新 深化産教融合)